黑沙蒿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hēi shā hāo

2 全國中草藥彙編》:黑沙蒿

2.1 拼音名

Hēi Shā Hāo

2.2 別名

油蒿

2.3 來源

菊科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以全草、根、花蕾、種子入藥。

2.4 生境分佈

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

2.5 性味

全草:辛、苦,微溫。

2.6 功能主治

根:止血。莖葉及花蕾:祛風溼,清熱,拔膿。種子利尿

風溼性關節炎:葉、鮮枝及花蕾搗爛,外敷關節痛處,到發癢起泡爲止,將泡挑破,流出黃水,用消毒紗布包紮,防止感染,以夏日用效果最好。

瘡癤癰腫:將葉搗爛外敷,具拔膿作用

尿閉:種子5錢,水煎紅糖3~5錢,溫服

感冒頭痛:花蕾3錢,水煎服。

2.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黑沙蒿

3.1 出處

內蒙古中草藥

3.2 拼音名

Hēi Shā Hāo

3.3 英文名

Herb of Ordos Wormwood

3.4 別名

油蒿、 鄂爾多斯蒿、沙蒿、籽蒿

3.5 來源

藥材基源:爲菊科植物黑沙蒿的莖葉及花蕾。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

採收和儲藏:莖葉4-8月採收,嫩梢和花蕾5-7月採,鮮用或曬乾

3.6 形態

黑沙蒿 半灌木,高50-100cm。主根粗而長,木質,側根多數;根狀莖粗壯,直徑1-3cm,有多數營養根。莖多分枝,莖皮老時灰黑色,縫裂,當年枝外皮灰黃色,不育枝紫紅色。葉黃綠色,多少肉質,無毛,幹後堅硬;莖下部葉寬卵形,一至二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3-4枚,葉柄短;中部葉長3-7cm,寬2-4cm,一回羽狀全裂,裂片2-3對,狹條形,長1.5-3cm,寬約1mm;上部葉短小,3裂或不裂,裂片狹線形,無柄;苞花序多數,在莖頂和枝上排列成復總狀花序,有短梗和條形苞葉總苞片形,長3mm;總苞片3-4層,寬卵形,邊緣寬膜質,背面黃綠色;外層雌花10-14朵能育,內層兩性花,5-7朵能育,內層兩性花,5-7朵不育子房退化。瘦果倒卵形,果壁上具細縱紋並並有膠質物。花、果期7-10月。

3.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幹草原或乾旱的坡地上;荒漠和半芒漠地區常組成優熱種羣落。

資源分佈分佈於內蒙古、河北、山西、現陝西、寧夏、甘肅已引種栽

3.8 性味

味辛;苦;性微溫

3.9 功能主治

祛風除溼解毒消腫。主風溼性關節炎感冒頭痛咽喉腫痛;癰腫瘡癤

3.10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或作發泡劑。

3.11 附方

①治風溼性關節炎: 一、黑沙蒿葉、鮮枝及花蕾搗爛,外敷痛處,至發癢起泡爲止,將泡挑破流出黃水,用消毒紗布包紮,防止感染,以夏季伏天用效果最好。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二、黑沙蒿莖葉、老鸛草各五錢,馬先蒿三錢。水煎服。 (《內蒙古中草藥》)②治感冒頭痛黑沙蒿花蕾三錢,水煎服。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3.12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