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關於十水
1.《中藏經·論水腫脈證生死》:“水有十名,一曰青水,二曰赤水,三曰黃水,四曰白水,五曰黑水,六曰玄水,七曰風水,八曰石水,九曰裏水,十曰氣水。”
4 關於水腫
水腫(edema[3][4])爲病名[5][6]。出《黃帝內經素問·水熱穴論》。又稱水氣[6]。古代稱水、水氣,水病、水脹[6]。是以肌膚浮腫爲主要表現的疾病的統稱[6]。患者體內水液瀦留,氾濫肌膚,引起眼瞼、頭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嚴重者還可伴有胸水、腹水等[7]。水腫一證,是全身氣化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主要病變在肺、脾、腎三髒功能失調,膀胱氣化不利,發生水腫。根據臨牀表現可分爲陽水、陰水兩類。感受外邪而發,發病較急,多從頭面部先腫,腫勢以腰部以上爲著,病位多在肺脾,多屬實證,爲陽水;內虛者發病較緩,多從足跗先腫,腫勢以腰部以下爲劇,病位在脾腎,多爲虛證,爲陰水[7][8][8]。
水腫的治療方法有發汗、利尿、攻逐、健脾、溫腎、降濁、化瘀等。如經一般常法治療不應,或有瘀血徵象者,可參合應用活血化瘀法[8]。以上諸法,或單用,或合用,均視病情需要而選擇[8]。鍼灸治療本證有一定效果,在改善症狀、增強體質、減少反覆發作等方面有較好的療效。
中醫內科的水腫可見於現代醫學的心源性(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水腫、腎病性(如急慢性腎小球腎炎)水腫、肝病性(如肝硬化)水腫、內分泌失調、以及營養不良性水腫等疾患[8][8]。
詳見水腫條。
5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24.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2.
-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0.
- ^ [7]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27-232.
- ^ [8] 石學敏主編.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