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kē bǒ sǎn
蚵蚾(酒浸,去骨,焙)白蕪荑(去皮)黃連(去須)胡黃連各45克 青黛15克(爲衣)
上藥研爲細末,以豬膽汁、麪粉和爲丸,如粟米大。
治小兒乳食不節,寒溫不適,致生疳積,或成痢疾,毛髮焦黃,皮膚枯悴,腳細肚大,顱解胸陷,漸覺尫羸,時發寒熱,盜汗咳嗽,腦後核起,腹內塊生,小便泔濁,膿痢澱青,捋眉咬指,嗜食甘酸泥土,吐食不化,煩渴多飲,心神昏瞀,鼻赤脣燥,腹有蟲積,疳眼雀目。
每服30丸,用飯飲吞下,食後、臨臥,日進三服。
《小兒藥證直訣·附方》
蚵蚾散
白朮(炒)1兩2錢,橘皮5錢,使君子肉5錢,厚朴(炙)5錢,法半夏5錢,神曲〔炒〕5錢,山楂5錢,香附(炙)5錢,青蒿5錢,枳實(炒)5錢,木香5錢,胡連5錢,三棱(炒)5錢,莪術(炙)5錢,砂仁5錢,萊菔子(炒)5錢,檳榔5錢,訶子肉5錢,草果仁5錢,黃連5錢,沉香3錢,蚵蚾蟲1兩。
消疳磨積,健脾化滯。
小兒疳積痞塊,肚大青筋,面黃肌瘦,消化不良。
每服5分,溫開水沖服,1日2次;或煉蜜爲錠,重1錢,每服1錠。
上爲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