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 殺蟲 中藥材 攻逐水飲 散結止痛 祛痰 中醫學 中藥中毒
hóng láng dú
紅狼毒爲中藥名,出自《中藥材手冊》,即《神農本草經》記載的狼毒的別名[1][2]。
又名紅狼毒、綿大戟[2]。
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Stellerachamaejasme L.的根[2]。產內蒙古、山西、河南、青海、甘肅、陝西等地[2]。
辛、苦,平,有毒[2]。入肝、脾經[2]。
功在逐水,祛痰,散結,止痛,殺蟲[2]。
①治水腫腹脹,蟲積,痰飲積癖,咳逆上氣[2]。內服:多入丸、散用;煎湯,1~2.5g[2]。醋制後可降低毒性[2]。
②治淋巴結結核、疥、癬[2]。磨汁塗,研末調敷,或熬膏外敷[2]。
內服過量,可出現腹痛、腹瀉、裏急後重等中毒症狀[2]。孕婦忌服[2]。畏密陀僧[2]。
根含格尼迪木任、西瑞香素、茴芹香豆、狼毒素靈、鵝掌楸樹脂醇B、赫黴毒素、單純桿菌素等[2]。另含揮發油[2]。本品亦含狼毒素(Stellerin)、二氫山柰酚、甾醇、三萜類,有毒的高分子有機酸等[2]。
狼毒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在試管中有抑制作用[2]。毒性較低。煎劑對小白鼠有鎮痛作用[2]。水或醇提物對多種實驗腫瘤有抑制作用[2]。本品還可增強小腸蠕動,治療便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