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綿藤

中藥材 收斂止血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hóng mián téng

2 薔薇科植物紅綿藤的葉·《中醫大辭典》·紅綿藤

紅綿藤中藥名,出自《中草藥通訊》1972,(4):41[1]

2.1 來源及產地

薔薇科植物紅綿藤Rubus rufolanatus H.T.Chang的葉[1]分佈我國南部[1]

2.2 性味

澀,平[1]

2.3 功能主治

收斂止血[1]。治吐血咯血尿血崩漏外傷出血,手術出血[1]

2.4 用法用量

煎服,6~15g,或製成注射液,每支2毫升,一般每日肌肉注射一支,或直接滴於傷口,或作溼敷[1]

2.5 化學成分

全草含10,16-二羥基十六烷酸[1]

2.6 藥理作用

10,16-二羥基十六烷酸爲有效的止血物質[1]

3 薔薇科紅綿藤的葉·《全國中草藥彙編》·紅綿藤

3.1 拼音名

Hónɡ Mián Ténɡ

3.2 來源

薔薇科紅綿藤Rubus rufo-lanatus H. T. Chang,以葉入藥。

3.3 生境分佈

廣東。

3.4 功能主治

收斂止血。主治內外出血

3.5 用法用量

幹葉研粉和煎劑入藥均可。

3.6 備註

製劑“止血注射液”適用於各種外科手術及外傷出血消化道出血、婦科出血、呼吸道出血泌尿系統出血血液病引起的出血

3.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4 薔薇科植物戟葉懸鉤子的葉·《中華本草》·紅綿藤

4.1 出處

出自《中草藥通訊》。

4.2 拼音名

Hónɡ Mián Ténɡ

4.3 英文名

Hastateleaf Raspberry

4.4 來源

藥材基源:爲薔薇科植物戟葉懸鉤子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bus hastifolius Lévl.et Vant.[Rubus rufo-lanatus Chang H. T.]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4.5 形態

戟葉懸鉤子 常綠攀援灌木,長達12m,主幹直徑4-6cm。枝圓柱形,灰褐色,長鞭狀,枝頂端落地常生不定根,小枝密被灰白色絨毛,疏生短小皮刺。單葉,近革質;葉柄長2-5cm,密被絨毛;托葉離生,掌狀分裂幾達基部;葉片長圓披針形,長6-12cm,寬2.5-4cm,頂端急尖至漸尖,基部深心形,上面無毛,深綠色,下面密被紅棕色絨毛,邊緣具細小鋸齒,或近基部有2淺裂片側脈5-8對。花白色,3-8朵成傘房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直徑1.5cm;花萼外密被紅棕色絹狀長柔毛,內面紫紅色;花瓣倒卵形,與萼片近等長;雄蕊多數,排成2-3列,花葯淡黃色,背部稍具絹狀長柔毛;雌蕊多數,花柱疏生絹狀長柔毛。果實扁圓形,直徑1-1.2cm,紅色,熟透時變紫黑色。花期3-5月,果期4-6月。

4.6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600-1500m的山坡陰溼處及溝谷土質較疏鬆肥沃的黃壤疏林內或溪澗兩旁的灌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湖南、江西、廣東、貴州、雲南等地。

4.7 性味

澀;平

4.8 歸經

胃;膀胱肺經

4.9 功能主治

收斂止血。主吐血咯血尿血崩漏外傷出血,手術出血

4.10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製成糖漿。外用:適量,搗敷;或製成藥液溼敷。

4.11 摘錄

《中華本草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6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