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huechy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紅娘蟲爲中藥名,出自《藥材資料彙編》,爲《本草圖經》記載的紅娘子之別名[1]。
紅娘子爲中藥名,出自《本草圖經》[1]。紅娘子爲蟬科動物黑翅紅娘子Huechys sanguinea De Geer、短翅紅娘子Huechys thoracica Distant、褐翅紅娘子Huechys philaemata Fabricius的全體。黑翅紅娘子蟲體呈長圓形,尾部較狹,似蟬而形較小,長1.5~2.85cm,寬5~7mm。頭黑,嘴紅。複眼大而突出。頸部棕黑色,兩肩紅色。背部有2對黑棕色有膜質翅,內翅較薄而透明,均有明顯的細紋。胸部棕黑色,有足3對,多已脫落。腹部紅色,具8個環節,尾部尖,質松而輕,部開體內呈淡黃色。氣微臭,味微辛,極毒。短翅紅娘子,前胸中央有一凸形,中胸中央及兩側各有一斑紋,硃紅色,前翅暗褐色,不透明,後翅稍淡,翅脈深褐色。褐翅紅娘子,前翅灰褐色,後翅淡褐色。米炒紅娘子表面老黃色,臭氣輕微[2]。
紅娘子味苦、辛,性平,歸心、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瘀破積、解毒散結、攻毒的功效,用於血瘀經閉,腰痛,不孕瘰癧,淋巴結結核,狂犬咬傷;外用治疥癬瘡瘍。生紅娘子毒性較大,有腥臭味,多作外用,可解毒蝕瘡[2]。用於瘰癧結核,疥癬惡瘡[2]。米炒紅娘子毒性降低,除去了腥臭氣味,可供內服,以破瘀通經爲主[2]。用於月經閉塞,狂犬咬傷[2]。
4 出處
出自《本草圖經》。
1.陶弘景:樗雞,形似寒螿而小,今出梁州。方用至稀,惟合大麝香丸用之。樗樹似漆而臭,今以此樹上爲好,亦如芫青、亭長,必以芫葛上爲良矣。
2.《唐本草》:樗雞有二種,以五色具者爲雄,良。青黑質白斑者是雌,不入藥用。今出岐州,河內無此物也。
3.《本草衍義》:樗雞,京東西京界尤多。形類蠶蛾,但頭足微黑,翅兩重,外一重灰色,下一重深紅,五色皆具,腹大,此即樗雞也。
7 紅娘子的來源
紅娘子爲蟬科昆蟲黑翅紅娘Huechys sanguinea De Geer的乾燥蟲體[2]。
紅娘子爲蟬科動物紅娘子Huechys sanguinea De Geer的乾燥全蟲[2]。
紅娘子爲蟬科昆蟲黑翅紅娘子 Huechys sanguinea De Geer 或褐翅紅娘子 H. philaemata Fabricius 的乾燥蟲體。(《全國中草藥彙編》)
紅娘子爲蟬科動物黑翅紅娘子Huechys sanguinea De Geer、短翅紅娘子Huechys thoracica Distant、褐翅紅娘子Huechys philaemata Fabricius的全體。(《中華本草》)
9 紅娘子的產地
10 紅娘子的原形態
黑翅紅娘子,體較大,體長15~25mm,寬5~7mm。頭黑色,複眼褐色,突起,成半球形,單眼3個,淡紅色,基部全被黟以長毛。胸部黑色,中胸背兩側有一個較大的硃紅色斑塊,前翅黑色,翅脈黑褐色;後翅淡褐色,透明,翅脈黑褐色,腹部硃紅色。
短翅紅娘子,本種與黑翅紅娘子相似。特徵是前胸中央有一凸形,中胸中央及兩側各有一硃紅色斑紋,前翅暗褐色,不透明,後翅稍淡,翅脈深灰褐色。
11 紅娘子的採收與初加工
夏季,早起露水未乾時,帶好手套及口罩,進行捕捉[2]。捉後投入沸水中燙死,撈出,乾燥[2]。
7~8月捕捉,一般在清早露水未乾前,紅娘子翅溼不能飛起,用手捕捉。因活的紅娘子能發出一鍾類似巴豆粉的氣味,故在捕捉時最好戴上手套及口罩,以免刺激皮膚及粘膜,還要防止刺激眼睛。或用蠅拍打落,用竹筷夾入布袋內。連布袋放入沸水中燙死,取出曬乾。(《全國中草藥彙編》)
12 紅娘子生藥性狀
黑翅紅娘子,蟲體呈長圓形,尾部較狹,似蟬而形較小,長1.5~2.85cm,寬5~7mm。頭黑,嘴紅。複眼大而突出。頸部棕黑色,兩肩紅色。背部有2對黑棕色有膜質翅,內翅較薄而透明,均有明顯的細紋。胸部棕黑色,有足3對,多已脫落。腹部紅色,具8個環節,尾部尖,質松而輕,部開體內呈淡黃色。氣微臭,味微辛,極毒。
短翅紅娘子,前胸中央有一凸形,中胸中央及兩側各有一斑紋,硃紅色,前翅暗褐色,不透明,後翅稍淡,翅脈深褐色。
褐翅紅娘子,前翅灰褐色,後翅淡褐色。
13 紅娘子的炮製
明代有粳米炒(《普濟方》);面炒(《本草原始》);去頭足,水略潤,同糯米微火炒透熟,去米另研(《仁術便覽》)等炮製方法[2]。
13.1 紅娘子的炮製方法
13.1.1 紅娘子
13.1.2 米炒紅娘子
將米置熱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冒煙時,投入淨紅娘子拌炒,至米呈焦黃色爲度,取出,篩去米,攤晾[2]。每100kg紅娘子,用米20kg[2]。
揀淨雜質,除去頭、足及翅,用米同炒至老黃色,取出,篩去米粒即成(《中華本草》、《全國中草藥彙編》)。
注意事項:紅娘子能分泌毒液,刺激皮膚發泡,炮製後的米宜妥善處理,避免人畜中毒[2]。
13.2 成品性狀
生紅娘子爲去除頭、足、翅的乾燥軀體,形似蟬而較小[2]。前胸背板前狹後寬,黑色;中胸背板黑色,左右兩側有2個大形斑塊,呈硃紅色;可見鞘翅殘痕[2]。體輕,質脆,有特殊臭氣[2]。味辛[2]。
13.3 炮製作用
生紅娘子毒性較大,有腥臭味,多作外用,可解毒蝕瘡[2]。用於瘰癧結核,疥癬惡瘡[2]。
米炒後毒性降低,除去了腥臭氣味,可供內服,以破瘀通經爲主[2]。用於月經閉塞,狂犬咬傷[2]。紅娘子在《藥品管理法》中收載爲二類毒性中藥,故要用米制降低毒性,一般不生用[2]。
13.4 貯存方法
15 紅娘子的功效與主治
紅娘子具有活血化瘀,解毒散結的功效,用於血瘀經閉,淋巴結結核,狂犬咬傷;外用治疥癬瘡瘍。(《全國中草藥彙編》)
紅娘子具有破瘀、散結、攻毒的功效,主血瘀經閉;腰痛;不孕瘰癧;癬瘡;狂犬咬傷(《中華本草》)
1.治血瘀經閉,不孕,腰痛,及淋巴結結核,炒、炙後研末入丸、散,1~3g[2]。
生紅娘子毒性較大,有腥臭味,多作外用,可解毒蝕瘡[2]。用於瘰癧結核,疥癬惡瘡[2]。
米炒紅娘子毒性降低,除去了腥臭氣味,可供內服,以破瘀通經爲主[2]。用於月經閉塞,狂犬咬傷[2]。紅娘子在《藥品管理法》中收載爲二類毒性中藥,故要用米制降低毒性,一般不生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