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術前準備及麻醉
基本同現代囊外白內障摘除術。
6 手術步驟
1.完成囊外白內障摘除術後,向前房和後房或囊袋內注入適量的粘彈性物質,拆除正中一根線,使開口寬度達到6.0~6.5mm。
2.植入人工晶體下袢及光學部分 當用鑷子夾光學部分時,人工晶體的運行方向完全由手來控制,需要有良好的手感。當下袢頂端已達瞳孔中央,或光學部分前緣已進入切口,應及時放鬆鑷子,自晶體下緣向下推動晶體,晶體將在切口剪切力限制下,緩緩滑向後房(圖1)。
![]() | ![]() |
圖1 | 圖2 |
3.植入晶體上袢,確證晶體下袢抵達睫狀溝或囊袋內後,以晶體鑷夾持上袢頂端,沿與晶體光學部平行的方向壓縮晶體袢,同時沿切線方向作順時針旋轉,當上袢膝部越過瞳孔緣時,輕壓上袢使之轉向虹膜後並放鬆鑷子,上袢將自行彈向對應的睫狀溝部位。此時也可以自輔助切口伸入晶體板壓住光學部,防止翹起(圖2)。
在某些情況下,用調位鉤將晶體上袢旋轉到位,簡單易行,可作爲囊鑷送入法的補充。即以調位鉤插入調位孔,以推旋動作,使晶體作順時針旋轉,晶體上袢將在瞳孔張力限制下被壓縮,其膝部一旦越過瞳孔緣,將自行彈向睫狀溝(圖3)。
![]() | ![]() |
圖3 | 圖4 |
4.調整晶體位置 採用推、旋、壓的連貫動作使晶體一次到位,一般無需要重新調整位置。如晶體有明顯偏位,可以調位鉤鉤住調位孔,根據調整目的,稍作推拉、擺動及旋轉等,直至晶體正位(圖4、5)。
![]() | ![]() |
圖5 | 圖6 |
在小瞳孔情況下,可採用旋入法植入上袢。即以晶體鑷夾持光學部,先將光學部及下袢根部插入睫狀溝(圖6)。
再以旋轉方式將上袢遊離部分旋入(圖7)。
![]() |
圖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