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知母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huáng qín zhī mǔ tāng

2 聖濟總錄》卷一七八:黃芩知母湯

2.1 處方

黃芩(去黑心)知母(焙)各30克 萎蕤23克 黃柏(去粗皮,炙)15克 甘草(炙)15克

2.2 製法

五味,粗搗篩。

2.3 功能主治

治小兒熱痢不止。

2.4 用法用量

一至三歲兒每服1.5克,以水150毫升,煎至80毫升,去滓,分二次溫服,晨起、午後各一服。

2.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八

3 嬰童百問》卷十:黃芩知母湯

3.1 處方

葛根半兩,陳皮半兩,杏仁半兩(去皮尖),麻黃半兩(去節),知母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

3.2 製法

上爲散。

3.3 功能主治

小兒五臟邪熱,作成麻症,瘡色瘢爛,癮疹錦紋,或白膿水腥臭不幹,心胸閉悶,嘔吐清水,身體溫壯。

3.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煎半盞,去滓服。

嘔逆,去陳皮,加芍藥

3.5 摘錄

嬰童百問》卷十

4 普濟方》卷三九七:黃芩知母湯

4.1 處方

黃芩1兩(去心),知母(焙)1兩,山楂3分,黃柏(去粗皮,炙)半兩,甘草(炙)半兩(一方加竹葉)。

4.2 製法

上搗篩。

4.3 功能主治

小兒熱痢不止。

4.4 用法用量

1-2歲兒每服半錢,水7分,煎至4分,去滓,分2次溫服,空心、午後各1服。

4.5 摘錄

普濟方》卷三九七

5 方出《萬氏家抄方》卷二,名見《醫統》卷四十四

5.1 方名

黃芩知母湯

5.2 組成

黃芩山梔、桑皮、杏仁甘草知母貝母桔梗天花粉

5.3 主治

火嗽。夏月嗽,有聲痰火面赤

5.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6 醫學集成》卷二

6.1 方名

黃芩知母湯

6.2 組成

黃芩、二母、桑皮、天冬杏仁花粉、炒梔、桔梗甘草

6.3 主治

鼻中乾燥

7 《治疹全書》卷中

7.1 方名

黃芩知母湯

7.2 組成

麻黃前胡防風葛根陳皮杏仁牛蒡黃芩知母石膏

7.3 功效

透疹達表,解毒清火。

7.4 主治

疹已出,斑爛如錦,或紫或青或白,膿水腥臭不幹,胸膈迷悶,嘔吐清水,身體壯熱,痰嘶無汗

7.5 加減

無吐逆,去陳皮,加白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