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mistletoe[朗道漢英字典]
colored mistletoe herb[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mistleto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visci,herb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Viscum album[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Herba Visci (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hinese viscum herb[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4 拉丁名
Herba Visci (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9 原植物形態
槲寄生爲常綠半寄生小灌木,高30~60cm。莖枝圓柱形,黃綠色或綠色,節明顯,節上2~3叉狀分枝。單葉對生,生於枝端,無柄,近肉質,有光澤,橢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全緣,兩面無毛。花單性異株,生於枝端或分叉處;雄花花被4裂,雄蕊4,無花絲,花葯多室;雌花1~3朵生於粗短的總花梗上,花被鍾狀、4裂,子房下位。漿果球形,半透明,熟時橙紅色,富有粘液質。花期4~5月,果期9月。
槲寄生主產東北、華北地區。
10 採收與初加工
全年可採,切碎,曬乾備用。
11 生藥性狀
莖枝呈圓柱狀,直徑3~8mm,節部稍膨大,粗至1.5cm,有紫黑色環紋;表面金黃色,有不規則縱斜皺紋。葉片質厚,金黃色至黃棕色,多橫皺紋。莖質地堅硬,橫斷面淡黃色,皮部較疏鬆,形成層環明顯,射線類白色,髓小。
15 槲寄生的化學成分
莖葉含齊墩果酸、β-香樹脂醇(β-amyrin)、內消旋肌醇(mesoinositol)及黃酮類化合物;葉還含黃槲寄生甙A、B及羽扁豆醇(Iupeol)。
槲寄生莖葉含齊墩果酸、β-香樹脂醇、槲皮素內消旋肌醇、羽扇豆醇、β-谷甾醇及黃酮苷等[2]。
槲寄生葉含黃槲寄生苷(Flavoyadorinin)A、B,高黃槲寄生苷B(Homoflavoyadorinin B)及羽扇豆醇、肉豆蔻酸[2]。
17 槲寄生的藥典標準
17.1 品名
Hujisheng
VISCI HERBA
17.2 來源
本品爲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ar.)Nakai的乾燥帶葉莖枝。冬季至次春採割,除去粗莖,切段,乾燥,或蒸後乾燥。
17.3 性狀
本品莖枝呈圓柱形,2~5叉狀分枝,長約30cm,直徑0.3~1cm;表面黃綠色、金黃色或黃棕色,有縱皺紋;節膨大,節上有分枝或枝痕。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黃色,木部色較淺,射線放射狀,髓部常偏向一邊。葉對生於枝梢,易脫落,無柄;葉片呈長橢圓狀披針形,長2~7cm,寬0.5~1.5cm;先端鈍圓,基部楔形,全緣;表面黃綠色,有細皺紋,主脈5出,中間3條明顯。革質。氣微,味微苦,嚼之有黏性。
17.4 鑑別
(1)本品莖的橫切面:表皮細胞長方形,外被黃綠色角質層,厚19~80μm。皮層較寬廣,纖維數十個成束,微木化;老莖石細胞甚多,單個散在或數個成羣。韌皮部較窄,老莖散有石細胞;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射線散有纖維束;導管周圍纖維甚多,並有少數異形細胞。髓明顯。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及少數方晶。
本品莖的粉末淡黃色。表皮碎片黃綠色,細胞類長方形,可見氣孔。纖維成束,直徑10~34μm,壁較厚,略成波狀,微木化。異形細胞形狀不規則,壁較厚,微木化,胞腔大。草酸鈣簇晶直徑17~45μm;方晶較少,直徑8~30μm。石細胞類方形、類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直徑42~102μm。
(2)取本品1.5g,加乙醇30ml,加熱迴流3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槲寄生對照藥材1.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齊墩果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和對照藥材溶液各4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20:6: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8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再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7.5 檢查
17.5.1 雜質
不得過2%(附錄IX A)。
17.5.2 水分
不得過12.0%(附錄IX H第一法)。
17.5.3 總灰分
不得過9.0%(附錄IX K)。
17.5.4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2.5% (附錄IX K)。
17.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I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20.0%。
17.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IX D)測定。
17.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0.1%磷酸銨溶液(15 :85)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64nm。理論板數按紫丁香苷峯計算應不低於5000。
17.7.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紫丁香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17.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細約2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25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300W,頻率25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7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7.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紫丁香苷(C17H24O9)不得少於0.040%
17.8 槲寄生飲片
17.8.1 炮製
除去雜質,略洗,潤透,切厚片,乾燥。
本品呈不規則的厚片.莖外皮黃綠色、黃棕色或棕褐色。切麪皮部黃色,木部淺黃色,有放射狀紋理,髓部常偏向一邊。葉片黃綠色或黃棕色,全緣,有細皺紋;革質。氣微,味微苦,嚼之有黏性。
17.8.2 含量測定
17.8.3 鑑別
(除莖橫切面外)同藥材。
17.8.4 檢查
17.8.5 浸出物
同藥材。
17.8.6 性味與歸經
苦,平。歸肝、腎經。
17.8.7 功能與主治
祛風溼,補肝腎,強筋骨,安胎元。用於風溼痹痛,腰膝痠軟,筋骨無力,崩漏經多,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頭暈目眩。
17.8.8 用法與用量
9~15g。
17.8.9 貯藏
置乾燥處,防蛀。
17.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