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jiāo tāng

2 聖濟總錄》卷八十四:椒湯

2.1 處方

蜀椒6升(未經蒸者,用生綢作袋子2個,每個長8-9寸,納椒入袋中,實築之,仍縫袋口)。

2.2 功能主治

腳氣攣腫,腰胯不隨。

2.3 用法用量

將椒袋納釜中,以酸漿水4鬥5升,入鹽2升,煮5-7沸。用淨瓦甕子1口,可容5鬥者,將所煮椒汁,乘熱入甕中,候其湯冷暖通腳,即以腳入甕中,踏椒袋上蘸,仍以湯頻頻從骭面淋之。若甕中椒袋覺冷,即換釜中熱者,其湯或冷,亦換釜中熱湯,其使了湯並椒袋,卻納釜中,以微火溫之,常令熱,亦須於密室中,勿令風吹。若兩腳覺痹牽風如蟲行,頭項肢體,皆有汗出,腹中鳴,此是氣下,即止。若汗後覺心氣悶,可取冷飯喫3-5口,以鹿脯下之。若覺微利,此是病狀通泄也。若未愈,即隔日或3日,取舊湯袋等,依前法踏蘸,還以得汗及腹鳴爲度。其蘸腳湯,只可離腳面3-4寸,不可過踝。

2.4 注意

宜食酥蜜薑湯並鹿肉

2.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四

3 《外臺》卷二十二引《刪繁方》

3.1 方名

椒湯

3.2 組成

蜀椒1兩,礬石半兩,桂心1兩。

3.3 主治

蟲齒痛。

3.4 用法用量

上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含之,漱齒勿咽汁。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