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jiā wèi cōng chǐ tāng
炒荊芥2錢,香豉2錢,艾葉3錢,桑枝5錢,廣皮2錢,蔥白1根。
疏解表邪。主感受風寒,妊娠腹痛,頭身俱痛,惡寒無汗,胸悶不舒,舌淡苔白,脈浮。
水煎,溫服。
《中醫婦科治療學》
淡豆豉、蔥白、荊芥、薄荷、牛蒡子、象貝母、橘紅、連翹。
產後風溫。新產風邪犯肺,鼻塞聲重,氣逆,咳痰。
《顧氏醫徑》卷四
淡豆豉3錢,蔥白3寸,桂枝6分,橘紅5分,半夏5分,赤苓1錢半,甘草3分。
水腫已1月,小便不利,脈沉細。
長流水煎服。
水腫:族孫患水腫已經1月,頭面、四肢、腹、背、陰囊無處不腫,腹現青紫筋,膚如熟李子,脈沉細。服利水健脾藥、小便不利。予曰:利之不應,此風水也。經曰:腎汗出,逢於風,內不得入於髒府,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傳爲胕腫,名曰風水。水無有不下,水之不利,實由於風,風去則水自行矣。爲制加味蔥豉湯。2劑松,又2劑汗出,水行病遂愈。
淡豉,腎之谷也;蔥白,肺之菜也;桂枝和衛去風;二陳宣佈痰水;不專於利而水自利,所謂治病必求其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