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導痰湯

清熱化痰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jiā wèi dǎo tán tāng

2 概述

加味導痰湯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七首。

3 張氏醫通》卷十六方之加味導痰湯

3.1 組成

姜半夏茯苓陳皮炙甘草生薑汁烏梅肉天南星枳實人蔘白朮黃芩黃連瓜蔞霜、桔梗竹瀝大棗[1]

3.2 用法用量

水煎[1]

3.3 功能主治

張氏醫通》卷十六方之加味導痰湯功能清熱化痰[1]。主治溼熱痰飲眩暈痰窒[1]

4 傷寒六書》卷三方之加味導痰湯

4.1 處方

茯苓半夏、南星、枳實黃芩白朮陳皮甘草桔梗黃連瓜蔞仁人蔘

4.2 功能主治

傷寒六書》卷三方之加味導痰湯主治溼熱痰飲頭痛眩暈,心惕怔忡,昏沉多臥;內傷七情,致痰迷心竅神不守舍,而憎寒壯熱頭痛,昏沉迷悶,上氣喘急,日出涎沫,名曰挾痰或吐痰,或氣口大滑於人迎,其人喜暗惡明,痰證而致多臥,喜朝裏睡。

4.3 用法用量

水2鍾,加生薑3片,大棗2個,水煎服。臨服捶法竹瀝薑汁溫服。年力壯盛,先用吐痰法,次服此湯。

4.4 摘錄

傷寒六書》卷三

5 產科發矇》卷四方之加味導痰湯

5.1 處方

陳皮枳實半夏茯苓、南星、甘草竹瀝、大蛤殼白芥子

5.2 功能主治

產科發矇》卷四方之加味導痰湯主治產後咽喉生瘡,舌上有白苔,久不愈,屬痰飲者。

5.3 用法用量

水煎,入竹瀝溫服

5.4 摘錄

產科發矇》卷四

6 濟陰綱目》卷二方之加味導痰湯

6.1 處方

半夏陳皮白茯苓甘草枳實黃連川芎

6.2 功能主治

濟陰綱目》卷二方之加味導痰湯主治軀脂經閉

6.3 用法用量

生薑水煎服。

6.4 各家論述

醫略六書》:軀脂壅遏,阻塞胞門氣上迫肺,故心氣不得下通,而月事不來焉。枳、連、芎、半導痰清火,力能血海以化滯通經;陳、草、姜、苓和中化氣,功專入氣海以浹壅通閉也。水煎溫服,使軀脂默運,則氣不上迫而心氣無不下通,經血自當順流而下,何月事之不來足患哉。

6.5 摘錄

濟陰綱目》卷二

7 濟陽綱目》卷四十五方加味導痰湯

7.1 組成

南星(薑湯泡)2錢,半夏(薑湯泡)2錢,枳實麩炒)1錢,黃芩1錢,橘紅1錢,茯苓1錢,天麻7分,全蠍7分,黃連7分,甘草4分。

7.2 製備方法

上銼。

7.3 功能主治

濟陽綱目》卷四十五方加味導痰湯主治痰迷心竅,發癇。

7.4 用法用量

水煎,加竹瀝2匙,薑汁半酒盞,食遠服。

8 喉科心法》方之加味導痰湯

8.1 組成

陳皮(去白)2錢,茯苓2錢,枳殼(炒)2錢,真膽星2錢,杏仁(去皮尖,炒,研)2錢,桔梗2錢,桑白皮1錢半,法夏4錢,甘草1錢半(或加石膏知母瓜蔞霜老薑汁)。

8.2 功能主治

喉科心法》方之加味導痰湯主治咽喉失音,起於4-5日,肥人痰多體實者。

9 醫方類聚》卷一○四引《經驗祕方》之加味導痰湯

9.1 組成

天南星薑汁浸3日,銼,曬乾)1兩,大半夏(生用)1兩,枳實麩炒,去瓤)半兩,桔粳半兩,赤茯苓半兩,沉香半兩,木香半兩,陳皮半兩。

9.2 功能主治

醫方類聚》卷一○四引《經驗祕方》之加味導痰湯主治反胃嘔吐

9.3 用法用量

(口父)咀。每服5錢,水1盞半,生薑自然汁1呷,同煎至6分,去滓,澄清汁服。此藥煎時不要攪動,須文武火煎。服此藥後,卻服生料治中湯沉香,更入生薑煎,濾取澄清,水中浸冷服

10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4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