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註解
基礎代謝亦稱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
機體在基礎狀態下的能量代謝稱爲基礎代謝。單位時間內的基礎代謝稱爲基礎代謝率。基礎狀態即機體處於:①清晨、清醒、靜臥;②空腹(禁食12小時以上);③室溫在18~25℃之間;④精神安定的條件下。基礎狀態下各種生理活動都比較穩定,因而代謝率也比較穩定,但它不是機體最低水平的能量代謝率,熟睡時還要再低8%~10%。
首先測出受檢者1小時的耗O2量(通常測出6分鐘的耗氧量乘以10),算出1小時產熱量,即耗氧量(L)乘似氧熱價(20.195kJ或4.825kcal)。再用此數值除以受檢者的體表面積(m2),即得到基礎代謝率(kJ/m2·h或kcal/m2·h)。
基礎代謝率因年齡、性別而有所差異。在相同條件下,男性略高於女性,兒童和少年略高於成人,成人隨年齡增長而逐漸下降。正常人的基礎代謝率是比較恆定的,相對值變動在±15%以內屬正常。甲狀腺功能低下時,基礎代謝率將比正常值低20%~40%;甲狀腺功能亢進時,基礎代謝率將比正常值高出25%~80%。因此測定基礎代謝率可作爲臨牀診斷甲狀腺疾病的輔助手段。
代謝率高低與體表面積成正比。我國人體表面積推算可用許文生氏(Stevenson)公式:
×體重(千克)-0.1529
將已知身高(釐米)和體重(千克)兩點間劃一直線,此線與體表面積(米2數)尺度相交點,即受試者體表面積數值。
基礎代謝表達方法除以千卡/小時·米2爲單位表示實際數值外,還採用相對數值,即以正常平均值爲100%,而將實際測得數值與此平均值相差的百分率來表示。尤以臨牀多采用此法,以作爲鑑別診斷。一般以超過±15%爲異常。
我國人正常基礎代謝平均值(千卡/小時·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