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節血腫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jī dǐ jiē xuè zhǒng

2 概述

外傷性基底節區血腫是在CT廣泛應用之後才發現的特殊部位現象。據Macpherson(1986)報道其發生率佔顱腦損傷的3.1%,並將之分爲兩型:其一爲單純性基底節血腫,其二爲複合性基底節血腫,即合併有其他顱內血腫,且預後較差。

3 診斷

早期診斷需靠CT檢查,並應根據血腫大小、累及範圍及病情能否穩定來決定手術與否。

4 治療措施

若病人傷後意識有所改善,血腫小於30ml,顱內壓不超過3.33kPa(25mmHg),CT無嚴重腦室、腦池受壓、中線移位未超過10mm,未穿破腦室者,可行姑息性治療,否則,應及早施行手術。

手術方法:對單純性基底節血腫可採用鑽孔穿刺引流術,即在額或顳部,避開腦重要功能區鑽孔或錐孔,按CT所示位置定向穿刺血腫小心抽出其中液態部分,如有60%積血可以排出,即已達到減壓目的,放入導管作爲術後引流,縫合傷口。必要時可在CT監測下注入尿激酶數次以促其固態血塊液化後排出。若單純性基底節血腫已破入腦室,則直接行腦室穿刺放置導管引流

對複合性基底節血腫,伴有同側顱內血腫時,最好按CT所示部位設計骨瓣或骨窗開顱,通過一個人路同時解決兩處血腫,如果不能一次完成手術或因病變各居異側時,則除行開顱術清除複合血腫外,對基底節血腫亦應行骨窗開顱或至少採用擴大鑽孔的方法,經外側裂或顳上回切開腦皮質,在直視下清除基底節血腫,徹底止血,以免術後發生出血

5 病理改變

致傷機理多屬加速或減速性損傷所產生的扭轉或剪切力,使經白質進入基底節的小血管撕裂而致。血腫一般約爲20~30ml左右,體積較大時可穿破腦室造成腦室內出血,使病情加重。

6 臨牀表現

本病臨牀表現以頭傷後早期出現完全偏癱,而意識障礙相對較輕爲特徵。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