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藍

食材 中藥材 中醫學 食療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jiè lán

2 註解

芥藍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原產我國,以廣東、福建等省栽培較多。產於秋末至春季。

芥藍葉柄較長,葉呈長倒卵型,色澤深綠、莖葉多白粉,氣味清香、質地柔嫩,味道鮮美,是葉菜類中維生素較多的青菜。

芥藍的食用部分爲帶葉的菜薹,因爲芥藍澱粉多,的以口感不如菜心柔軟,但十分爽脆,別有風味。由於葉色翠綠,芥藍已比成爲宴度上一道很受歡迎的菜色。

3 芥藍的別名

甘藍菜、蓋藍菜

4 芥藍的使用提示

每餐100克

5 芥藍的品質要求

以葉莖鮮嫩,味道清香,無爛葉、泥土者質佳。

6 芥藍營養價值

芥藍中含有有機鹼,這使它帶有一定的苦味,能刺激人的味覺神經,增進食慾,還可加快胃腸蠕動,有助消化芥藍中另一種獨特的苦味成分是金雞納霜,能抑制過度興奮體溫中樞,起到消暑解作用。它還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能防止便祕。降低膽固醇,軟化血管,預防心臟病等功效。

7 芥藍的選購

選擇芥藍時最好選稈身適中的,過粗即太老。

8 芥藍適合的人羣

一般人羣均可食用。

特別適合食慾不振、便祕、高膽固醇患者

9 芥藍食療功效

芥藍具有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功能

10 芥藍的食用建議

1. 芥藍的食用部分是肥大的肉質莖和嫩葉,適用於炒、拌、燒,也可做配料,湯料等。

2. 芥藍菜有苦澀味,炒時加入少量糖和酒,可以改善口感。

3. 同時,加入湯水要比一般菜多一些,炒的時間要長些,因爲芥藍梗粗,不易熟透,烹製時水分揮發必然多些。

11 《中華本草》·芥藍

11.1 拼音名

Gài Lán

11.2 別名

芥藍菜、芥蘭

11.3 來源

藥材基源:爲十字花科植物芥藍的根、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rassica alboglabra Bailey

採收和儲藏:2-5月採收,鮮用或曬乾

11.4 形態

芥藍,一年生草本。植株光滑,無毛而具粉霜。莖直立,分枝,高0.5-1m。基生葉葉柄長3-7cm,葉片卵形,具不規則細齒,不分裂或在基部有小裂片;莖生葉與基生葉近似,但較大,基部常作耳形,葉柄長,基部擴大;生於小枝上的葉呈矩圓形,長8-15cm,不分裂,基部漸狹,不抱莖。總狀花序直立,頂生或側生,開花時漸向上延伸,花柄長1-2cm;花瓣4,白色,間有淡黃色,大而顯着才;萼片披針形,綠色,邊緣透明,有顯着的脈紋,基部漸狹成柄;雄蕊6,4長2短,長雄蕊長9mm,短雄蕊長8mm;雌蕊1,子房圓柱形,花柱略細,柱頭頭狀。長角果長3-9cm,先端急劇收縮成一長喙。花期3-4月,果期4-5月。

11.5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常生於向陽排水良好、肥沃而疏鬆的土壤

資源分佈:爲國原產,爲華南地區普遍栽培的冬春季蔬菜之一。

11.6 化學成份

嫩莖與葉均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C與無機鹽,蕓薹甙(brassicoside)。

11.7 藥理作用

所含蕓薹對苯並芘引起的小鼠肺和前胃腫瘍和二甲苯蒽經起的大鼠乳腺襄,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11.8 性味

味甘;辛;性涼;

11.9 歸經

肺經

11.10 功能主治

解毒利咽;順氣化痰;平喘。主風熱感冒咽喉痛;氣喘;並能預防白喉

11.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11.12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