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奶員結節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jǐ nǎi yuán jié jiē

2 概述

擠奶員結節(Milkers Node)又稱副牛痘,是擠奶員擠奶時接觸假牛痘病毒所致的病毒性皮膚病

3 診斷

根據職業病史及乳牛的流行病史臨牀特點,不難診斷。如有條件對活組織切片或痂皮進行電鏡觀察可找到病毒包涵體,更有助於本病的確診。

4 治療措施

發現可疑的病牛,應立即隔離。擠奶員的手不要直接與病牛接觸。局部對症處理,防止繼發感染也很重要。

5 病因學

是由母牛乳房的痘病毒所致,在電子顯微鏡下,病毒圓柱形,末端凸出,核心爲一緻密的DNA,此病毒能在牛的組織細胞培養生長繁殖,但與牛痘病毒不同,不能在猴或人的組織細胞生長

6 臨牀表現

潛伏期5~14天。開始在手、前臂出現單個或數個炎性丘疹,後變紫紅色半球形結節,其周圍有紅暈,中心呈臍窩狀,質地堅韌,爲黃豆大小,表面光滑,散在分佈互不融合,有時頂部有1個水皰膿皰,以後結痂,或者漸漸發展,成爲乳頭瘤狀淡紅色皮損,類似化膿性肉芽腫。經6周左右,皮損自然消退,不留痕跡。全身症狀輕,有時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有些病人,在結節出現的1~2周之內,在手、前臂、上肢、下肢及頸部等處發生丘疹丘皰疹蕁麻疹多形紅斑樣皮疹,這是一種毒性變態反應,在1~2周內消退。

7 輔助檢查

組織病理:表皮角化不全和假上皮瘤樣增生,棘層可見多房性水皰。於細胞質內,偶而在細胞核內可發現病毒包涵體,真皮上部可出現肉芽腫反應

8 鑑別診斷

臨牀上需與傳染性軟疣化膿性肉芽腫相鑑別。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