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jīn bú huàn zhèng qì sǎn
藿香(去沙土枝梗)、半夏(湯泡洗7次)、甘草(炒)、陳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制)、草果子(去皮)、蒼朮(米泔浸1宿)、白茯苓、白朮、神曲(炒)各等分。
上爲粗末。
進飲食,調榮衛,正氣逐冷,闢山嵐瘴氣。主陰陽不和,往來寒熱,諸般瘧疾,解利四時傷寒;五種膈氣,噁心痰逆,或吐或瀉,冒冷傷食,脾胃虛弱。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大棗1枚,同煎至7分,去滓,放溫服,不拘時候。
《傳信適用方》卷一
金不換正氣散
厚朴(去皮,姜制)1錢,藿香1錢,半夏(姜制)1錢,蒼朮(米泔浸)1錢,陳皮(去白)1錢,甘草(炙)5分。
正脾氣,消痰飲。
脾氣虛弱,寒邪相搏,痰停胸膈,以致發寒熱。四時傷寒,瘟疫,時氣,頭痛壯熱,腰背拘急,山嵐瘴氣,寒熱交徵,霍亂吐瀉,臟腑虛寒,下痢赤白,及出遠方不服水土者。
水2鍾,加生薑3片,大棗2枚,煎7分,食遠服。
忌生冷、油膩、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