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概述
篩竇有嚴重病變以致累及眶內,或額竇,須行鼻外篩竇手術。此手術易於觀察病變範圍,而且可以完全切除篩竇及其附近的病變組織,達到治癒目的。
篩骨迷路由多個小氣房組成,變異較大,且位於各鼻竇的中心,與眼眶、顱前窩僅隔一薄骨板,緊密相鄰,它體積不大而位置較深,故施行篩竇手術,若不諳解剖,盲目粗魯,則有相當的困難和危險性;但另一方面,由於慢性化膿性篩竇炎是一種常見、多發病,篩竇病變不徹底清除,常常成爲妨礙其他鼻竇炎症治癒及造成鼻息肉屢發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篩竇開放或切除手術又有其必要性,是耳鼻喉科臨牀醫師應該掌握的手術,如果做到認真對待、謹慎小心、記住要領、隨機應變,則也能達到熟能生巧、得心應手。篩竇切除手術的途徑有鼻內、鼻外及經上頜竇三種。
6 適應證
鼻外篩竇切除術適用於:
1.施行鼻內篩竇手術後不見效者。
2.慢性篩竇炎、竇內積膿,使眶內側壁及其周圍骨質腐爛,篩竇外皮膚有紅腫並有波動感或形成瘻管者。
3.慢性篩竇炎,同時有額竇病變,須鼻外手術根治者。
4.篩竇良性腫瘤,致眼球突出,向外移位者,如篩竇骨瘤或囊腫(圖9.4.8.3-1)。
5.篩竇早期惡性腫瘤未累及篩板、視神經及其他重要鄰近結構,無明顯淋巴結轉移。
7.篩竇內異物存留。
10 手術步驟
1.切口 先將上下瞼縫合。自眉下緣、眼內眥與鼻樑之間向下做一弧形切口,長約3cm,切開皮膚及骨膜(圖9.4.8.3-2)。
2.用骨膜分離器自眶內側壁與其頂部交界處分離額竇底部骨膜,暴露部分淚骨及篩骨紙板,結紮篩前及篩後動脈。繼續向下將淚骨骨膜向外側分離,使淚囊離開淚囊窩(圖9.4.8.3-3,9.4.8.3-4)。
3.用小骨鑿自淚囊窩後方進入篩竇,亦可用刮匙於淚囊窩處稍施壓力突破骨壁進入篩竇。進入篩竇後用咬骨鉗向前、向上開大,並咬除上頜骨額突的後部及額骨鼻突的一部分,暴露前組篩房,用咬骨鉗咬去篩骨紙板,去除前後組篩房及病變組織(圖9.4.8.3-5)。
如中鼻甲有息肉樣變或肥大者將中鼻甲部分切除。檢查篩房是否已完全打開,有無殘留病變組織。
4.若額竇有病變或感染,可將與篩房相隔的額竇底部打開,清除竇內所有病變組織,擴大鼻額管,放入粗橡皮管引流。後組篩房完全清除後,可暴露蝶竇前壁,如有病變,擴大蝶竇自然孔,咬除部分蝶竇前壁,清除病變。
11 術中注意要點
1.剝離眶內側區骨膜時注意保護滑車及眼球組織,以免損傷上斜肌附着點,術後引起複視。
2.分離眶骨膜時要特別小心,不要撕裂,以免發生眶內感染。向後分離不宜太深,以免損傷視神經。
3.去除中鼻甲時,避免用力撕拉,以免損傷篩骨板,暴露硬腦膜。
4.縫合傷口時要對齊,以免影響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