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盡

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 中醫學 中醫基礎理論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jīng jìn

2 英文參考

disease of one channel without transmissio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經盡病因病理學名詞。指傷寒六經病證中,病變發展止於一經[1], 即病邪傳遍六經自愈。《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

參見:

傳經傷寒六經病傳變,病邪從一經傳入另一經的證候[2]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爲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爲傳也。”《傷寒論大全·辨張仲景傷寒論》:“蓋風寒之初中人也,無常,或入於陰,或入於陽,皆無定體,非但始太陽厥陰也。或自太陽始,日傳一經,六日至厥陰邪氣不傳而愈者,亦有不罷再傳者,或有間經而傳者,或有傳至二三經而止者,或有終始只在一經者,或有越經而傳者,或有初入太陽,不作鬱熱,便入少陰而成真陰證者,或有直中陰經而成寒證者。”《景嶽全書·傷寒典·傳經辨》:“傷寒傳變不可以日數爲拘,亦不可以次序爲拘。如內經言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之類,蓋言傳經之大概,非謂凡患傷寒者必皆如此也。”病邪輕重正氣強弱,以及治療得當與否,是傳經不傳經的重要因素[2]。觀察疾病的傳經與否,決定於脈證有無變化[2]六經傳變,有循經傳越經傳表裏傳合病並病直中三陰[2]

4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