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迷路聽神經瘤切除術

手術 聽神經瘤手術 顱內腫瘤手術 幕下腫瘤手術 神經外科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jīng mí lù tīng shén jīng liú qiē chú shù

2 英文參考

translabyrinthine approach for resection of acoustic neurinoma

5 ICD編碼

04.0103

6 概述

經迷路聽神經瘤切除術最初由Iange(1934)提出,House等(1964)倡用並將此手術規範化。從解剖學觀點,通過乳突經迷路的手術入路是接近聽神經瘤的最近和最直接的徑路,而且有利於保存面神經,減少開顱切除聽神經瘤的手術反應。但是,前庭功能聽力不能保存,且只適於切除小型聽神經瘤。手術還應在手術顯微鏡下進行(圖4.3.2.5.2-1,4.3.2.5.2-2)。

7 適應

經迷路聽神經瘤切除術適用於:

1.適於骨管內型聽神經瘤及向小腦橋腦角生長的小型聽神經瘤

2.中等大小聽神經瘤也可試用。

8 禁忌症

1.大型或巨大型聽神經瘤

2.聽神經瘤合併顱內壓增高

9 術前準備

除常規手術前準備外,耳廓外耳皮膚清潔處理。

10 麻醉體位

多采用插管全麻。選擇坐位側臥位,病側向上或仰臥位,頭轉向健側均可。

11 手術步驟

1.切口

在耳後2cm沿耳輪做弧形切口,類似乳突根治術切口,上端向前繞至顳後,下端達乳突尖,用自動牽開器牽開皮膚,切開骨膜,顯露乳突及其上方。

2.做廣泛乳突切除術

暴露面神經管,並顯露後和上半規管,先開始迷路切除,沿上半規管做開口,逐漸向深部擴大,暴露骨迷路,逐步將外與後半規管切除。此時可見面神經位於開口之前,並看清上、後半規管的總腳。沿上半規管達壺腹,打開前庭,最後沿面神經磨掉骨質(圖4.3.2.5.2-3)。

3.切除骨迷路後,進行內耳道周圍管壁的切除,沿巖上竇擴大開口朝向內耳道,其後方即見到顱後窩硬腦膜。逐步磨去周圍骨質然後從迷路下顯露,接近頸靜脈球,注意保留薄層骨質,以免損傷該部位。通過內耳道後的三角區域(Trautmann三角)進行腫瘤切除,此三角上界爲巖上竇,前下爲頸靜脈球,後界爲乙狀竇。

4.切開硬腦膜,將腫瘤基底與面神經分開,並與小腦半球分離,仔細將腫瘤小腦下後動脈分支及後組顱神經分離,在腫瘤後外側電凝與切開包膜,由囊內分塊切除瘤組織,最後將包膜完整切除。

5.衝淨傷口,乳突切除後空腔用肌肉脂肪組織填塞,預防腦脊液漏,縫合皮膚,不加引流。

12 中注意要點

1.保護面神經勿受損傷

2.勿傷及頸靜脈球、乙狀竇及巖上竇。

3.處理聽神經瘤時勿傷及小腦下前動脈與下後動脈的主要分支,只能電凝腫瘤供應動脈支。

13 術後處理

顱後窩開顱後,如腦幹或後組顱神經損傷,常至吞嚥呼吸功能障礙,術後應行氣管切開,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吞嚥未恢復前,可置胃管鼻飼。一側佔位病變大,腦幹移位明顯,切除病變後,應保持向健側側臥,搬運病人時防止頭頸扭屈,以免腦幹擺動過大,造成不良後果。

顱後窩病變合併阻塞性腦積水,術後常需留置腦室引流管持續引流,以降低顱壓。應注意保持引流管通暢。引流管一般保持3~5天,顱壓基本正常,病人情況良好即可拔除。

14 併發症

可能並發腦脊液漏與感染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