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不能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jìng zuò bù néng

2 英文參考

akathisia

3 註解

抗精神病藥物的一種副作用。在治療1~2周後最爲常見,發生率約爲20%。表現爲無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靜坐、反覆走動或原地踏步。易誤診精神病性激越或精神病加劇,故而錯誤地增加抗精神病藥劑量,而使症狀進一步惡化。

處理:苯二氮卓類藥如地西泮(安定)、氯硝西泮(氯硝安定)和β受體阻滯劑如普萘洛爾心得安)等有效,而抗膽鹼能藥通常無效。有時需減少抗精神病藥劑量,或選用錐體外系反應低的藥物

靜坐不能的臨牀表現:

(一)主觀方面

靜坐不能是一種內源性緊張和不安感,以及主觀要求不斷運動的需要,一些患者甚至感到被一種外來的力量所驅使。焦慮和不適是常見的合併症狀患者常不能長時間閱讀或進行類似活動。研究中看出在靜坐不能患者中,內源性焦慮相當常見。輕度的靜坐不能患者可以訴述有模糊的恐懼感、易怒、缺乏耐心和廣泛性焦慮患者總是使用“心裏不安”這樣的詞語來描述自己的主要不適。腿部的主要症狀是牽拉感及不能保持腿部安靜。有人統計:不安感來源於思想、身體、腿部的比例分別爲45.2%、65.7%和27.3%。

患者靜坐不能通常難於描述,如“心裏尖叫”或“即將爆炸感”。攻擊性燥狂樣行爲、模糊的軀體不適、恐懼感、顫抖、性折磨和自殺都可能是靜坐不能的表現,患者常會誇大某些症狀,這在年輕、具有敵意、偏執傾向的患者中尤爲明顯,這些患者常常試圖通過暴力行爲控制身體。對輕度靜坐不能要與精神疾病鑑別,後者通過精神-心理分析可以發現精神疾病診斷的線索。

(二)運動方面

輕度的靜坐不能患者可以通過忍受不適的主觀感受而沒有運動症狀。多數患者有一系列的運動表現,包括:目的性的腿部或足部運動、站立時反覆交換站立腿或原地踏步。更嚴重的症狀包括不能坐或站,甚至不能靜臥一段時間,患者可能不斷地上下樓梯或快跑(行走癖)。早期的學者稱這些極端情況爲“陣發性行爲反應”。這些運動呈粗大而不間斷的抖動,或者頻率小於4Hz、有節律的大幅度跳動,與錐體外系疾病性的肌陣攣相類似。

有人發現,當患者坐着時候出現的手部或臂部有目的性運動常見於精神病患者,而精神抑制藥物靜坐不能患者中少見。例如:在典型的躁動、抑鬱患者手部的不安症狀就很明顯。靜坐不能引起的手部運動包括:簡單的顫抖、扭動、重複打擊前額等複雜運動。

靜坐不能要和不寧腿綜合症焦慮症等疾病鑑別。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