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束

經穴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jīn shù

2 英文參考

Jīnsuō GV8[中國鍼灸學詞典]

3 註解

筋束筋縮。“縮”,《醫學入門》作“束”。[1]

筋縮經穴名(Jīnsuō GV8)。出《鍼灸甲乙經》。屬督脈。筋:筋肉;縮:攣縮。穴通肝氣,善治筋攣等病,故名。位於脊柱區,當後正中線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伏或伏臥取穴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有鎮痙熄風、平肝和胃作用。主要用於心肝及脊背疾患,如心痛癲癇神經衰弱癔病精神病腰脊神經痛、強直性痙攣、肝炎、胃炎膽囊炎等。本穴配大椎人中小兒驚癇;配水道可治脊強;配懸樞脊中中樞胃痙攣。一般針尖微向上斜刺0.5~1.0寸;可灸。[2]

4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73.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7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