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糟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jiǔ zāo

2 《*辭典》:酒糟

2.1 出處

本草拾遺

2.2 拼音名

Jiǔ Zāo

2.3 別名

甜糟(《本草拾遺》),糟(《日華子本草》),紅糟(《養生必用方》),酒醅糟、粕(《綱目》)。

2.4 來源

爲米、麥、高梁等釀酒後剩餘的殘渣

2.5 化學成份

酒糟因制酒原料及方法之不同,所含成分亦異,其僅分離酒液的酒糟中尚含相當量的乙醇,若經蒸吊燒酒後,則乙醇的含量極少。

2.6 性味

甘辛,溫。

①《綱目》:"甘辛,無毒。"

②《本草求原》:"辛,熱。"

2.7 功能主治

溫中,消食,散瘀,止痛。治傷折瘀滯疼痛凍瘡風寒溼痹

①《本草拾遺》:"主溫中冷氣,消食殺腥,去草菜毒,潤皮膚,調臟腑。"

②《日華子本草》:"罯撲瘀血,浸洗凍瘡,敷蛇、蜂叮毒。"

③《綱目》:"能活血行經止痛,故治傷折有功。"

2.8 用法用量

內服:燉溫。外用:罨敷。

2.9 附方

①治傷折惡血不散疼痛酒糟二斤,糯米半斤。上二味相和,酒煮稀稠得所,取出乘溫塗患處,外封裹之,日再易。(《聖濟總錄糟米塗方

②治鶴膝風:酒醅糟四兩,肥皂一個(去子),芒硝一兩,五味子一兩,砂糖一兩,薑汁半甌。研勻,日日塗之。加入燒酒尤妙。(《綱目》)

③治手足皴裂,春夏不愈者:生薑汁紅糟、白鹽、豬膏(臘月者佳)。上研爛炒熱,擦入皴內,一時雖痛,少頃便皮軟皴合,再用即安。(《養生必用方》)

2.10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