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概述
耳廓過分發育者爲巨耳(macrotia);但整個耳廓過度發育者少見,多爲部分耳垂或耳廓肥大。
先天性耳廓畸形,由第一和第二鰓弓發育異常所引起,可表現爲形態、位置或大小的異常。如耳輪上部可向外突起如猿耳(macacus ear);或對耳輪特別顯著(Wildermuth ear),亦有耳廓上部向下、向前捲曲者,稱捲曲耳或稱杯狀耳(cup ear),最常見者爲耳廓突起如船帆,與頭部所成角度大於正常人者,稱爲招風耳(lop ear)。此外,耳廓過分發育者爲巨耳(macrotia);但整個耳廓過度發育者少見,多爲部分耳垂或耳廓肥大。耳廓發育較正常小者爲小耳(microtia),常同時伴有外耳道、中耳畸形。耳垂畸形有耳垂缺如、耳垂過大、耳垂粘連、耳垂裂開等。副耳(accessory auricle),爲耳廓樣結構位於耳屏前方,有的可移至頰部或頸部,可伴有異常齶裂、牙發育不全等。以上畸形均可施行整形手術。
7.1 耳廓整形的常見標準
從美容角度判斷耳廓形態是否正常,是否需要整形,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考察。
1.社會心理的因素 有些人耳廓雖輕度畸形,但精神極爲痛苦,要求整形。
2.年齡因素 兒童期生長迅速,3歲時耳廓大小一般已達成人的85%。10歲以後耳廓寬度幾乎停止生長,耳輪至乳突的距離亦不再改變。耳廓長度隨年齡的增長逐漸生長。60歲以上的老年人耳廓長度上的增長較明顯,尤其是軟骨部分,耳垂部分亦有增長。
3.耳廓在頭顱的位置 耳廓位於頭顱兩側,且兩側對稱,上端與眉弓的水平線平齊,下端位於經鼻底的水平線上。正常顱耳角約30°~45°,耳甲與耳舟互成直角。乳突至耳輪緣的距離約1.8cm。耳廓長軸與鼻樑並不平行,兩者交角爲15°。
4.耳廓本身的大小和形態 耳廓長約6.5cm,從耳屏至耳輪結節的寬度約3.5cm,耳廓過寬一般無須矯正,耳甲平均深度爲1.5cm。
5.耳垂的形態 從對耳屏至耳垂的下端約2cm。耳垂形態變異較大,大致可分爲圓形、扁形和三角形。附着於面部皮膚的程度亦不同。從完全遊離、部分粘連乃至完全粘連,其與面部所成角度的變異亦很大。只要不影響佩戴耳飾,無須整形。
7.2 耳廓應用解剖
耳廓是以彈性軟骨爲支架,外覆皮膚、皮下組織、韌帶所構成的體表器官。耳廓左右對稱,相當於眉弓與鼻翼高度的位置,其橫軸與顱側壁呈30°夾角。由胚胎第一、二鰓弓發育形成。由黃色彈力軟骨外覆皮膚構成,借結締組織、肌肉及皮膚附着於頭顱兩側,並與之形成約30°夾角。後面較平整而稍隆起,前面凸凹不平。其各部的名稱見圖9.1.1.3-0-1。
耳廓軟骨由整塊黃色彈性纖維軟骨板構成,形狀與耳廓外形相似。其內側部構成外耳道軟骨部,而外耳道底部無軟骨,形成一缺口,稱耳屏間切跡,在此做耳內切口,可不損傷軟骨(圖9.1.1.3-0-2)。
統計資料已證實,沒有可以作爲判斷耳廓外形、位置和各部分比例是否正常的標準耳存在(圖9.1.1.3-0-3)。
10 術前準備
1.思想準備 應實事求是地向病人及家屬說明手術目的、治療方法、手術步驟、效果及術中術後應注意的事項,使其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和充分思想準備,並積極配合。
2.一般準備 全面瞭解病史,檢查體格,根據需要,進行必要的化驗、胸透或X線照片及其他特殊檢查,並應照耳部正面、側面、斜面和後面相片,作爲手術前後參考對照。
3.手術區的準備 術前1d洗頭、洗澡。
剃去耳周圍毛髮,男病人應颳去鬍鬚。女病人長髮編髮辮或挽向對側。
全麻者手術前晚肥皂水灌腸。
術前晚術前1h用鎮靜劑。
全麻者術晨禁食、禁水。
12 手術步驟
不論做何種幾何形切口,凡經對合的切口均應等長,方可在縫合後達到平坦齊整的效果。其方法是切除耳廓上部一塊全厚組織塊(包括皮膚、軟骨衣及軟骨),止血後分層縫合。巨耳整形術的方法有多種,現介紹各種切除方法(圖9.1.1.3-1~9.1.1.3-4)。
13 術中注意要點
1.皮膚切口 術後瘢痕要求儘可能隱蔽,避免過多的組織損傷,手術刀必須銳利。
2.切口 儘量與生理性皺襞皮紋一致。如必須與皮膚紋理垂直切口時,應做Z形切口。
3.美容整形手術做皮膚切開時,應將刀刃稍斜向內側,以使創緣平整、瘢痕小。
4.剝離時層次要正確,注意保護神經血管。剝離一般多采用銳剝離法。
5.止血 徹底止血既可保證視野清楚,又能減少感染和瘢痕形成,利於病人的康復。
6.縫合 選用最優的縫合方法和組織反應小而細的縫合線,以使縫合傷口後的瘢痕儘可能的細、短和隱蔽,常用的幾種縫合法:①間斷縫合:可以邊縫邊注意調節創緣兩側進針的深淺,當創緣一邊厚一邊薄時,應在厚側緣淺進針,薄側緣深進針,打結後則平整;②褥式縫合:可縫掛較多的組織,使深部組織密合,不出現死腔;③角的縫合:將三角形皮瓣尖端與對端三角形缺口兩者的皮下組織並穿縫合在一起,可促進傷口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