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學 中醫古病名
jué shàn
acute abdominal distensio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ryogenic herni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厥疝爲古病名[1]。出《黃帝內經素問·五藏生成》。又名陰疝[2]。
多因積於腹中之寒氣上逆所致[2]。
多由七情內鬱或房事過度,厥陰受病所致[2]。
《醫林繩墨》卷四:“或遇憂怒所感,鬱而不發,反將房勞觸動,結爲陰疝者有之。”
證見臍周絞痛,噁心,胃脘疼痛,吐出冷涎,四肢厥冷,脈象虛大等[2]。
《宣明論方》卷一:“陰疝牽引小腹痛,諸厥疝,即陰疝也。嘻欲勞痛,不可忍之。”
《類證治裁》卷七:“積氣在腹中,有厥氣,名曰厥疝,言脾受肝尅,氣逆上升,《寶鑑》當歸四逆湯、苦楝湯。”或用吳茱萸湯、當歸乾薑湯等方[2]。
治宜理氣解鬱、瀉邪補經,用蒺藜湯、茴香楝實湯等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