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金匱要略》卷中:橘皮湯
2.1 別名
生薑橘皮湯(《類證活人書》卷十六)、小橘皮湯(《醫方類聚》卷五十七引《傷寒指掌圖》)。
2.2 處方
2.3 功能主治
2.4 用法用量
上藥二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溫服100毫升。下嚥即愈。
2.5 摘錄
《金匱要略》卷中
3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五:橘皮湯
3.1 處方
3.2 製法
上藥銼散。
3.3 功能主治
治大病後發熱,誤用汗法,心中大煩,骨節疼痛,目瞤,惡寒,食則反嘔,谷不得人者。
3.4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150毫升,加生薑3片、大棗1個,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之。
3.5 摘錄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五
4 《聖濟總錄》卷一五五:橘皮湯
4.1 處方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4兩,甘草(銼,炒)2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4兩,白朮4兩,草豆蔻(去皮)2兩。
4.2 製法
將蔥1握細切,拌藥罨1宿,炒令黃色,搗爲粗末。
4.3 功能主治
妊娠心痛,不思飲食。
4.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
4.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五五
6 《普濟方》卷一三七:橘皮湯
6.1 處方
橘皮1兩,甘草(炙)1兩,葛根1兩,麥門冬(去心)1兩,半夏4兩(切,焙),竹茹1兩,小麥3合。
6.2 功能主治
6.3 用法用量
以水7升,先煮葛根,減2升,去上沫,納諸藥,加生薑3兩,煮取3升,去滓,再煮取2升,溫服7合。
6.4 摘錄
7 《外臺》卷三引《近效方》:橘皮湯
7.1 處方
7.2 製法
上切。
7.3 功能主治
7.4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1升5合,去滓,分5-6次溫服,中間任食,1日服盡。
7.5 注意
忌大酢、蒜、面。
7.6 摘錄
《外臺》卷三引《近效方》
8 《聖濟總錄》卷一四六:橘皮湯
8.1 處方
陳橘皮(湯浸,去白,炒)1兩,葛根(銼)1兩,甘草(炙,銼)1兩,石膏(打碎)1兩。
8.2 製法
上爲粗末。
8.3 功能主治
8.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8.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四六
9 《幼幼集成》卷五:橘皮湯
9.1 處方
廣陳皮、杭青皮、陳枳殼、南木香、生甘草、山楂肉、白雲苓、麥芽1撮爲引。
9.2 功能主治
痘疹不能飲食,由傷食所致。
9.3 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9.4 摘錄
《幼幼集成》卷五
10 《聖濟總錄》卷四十八:橘皮湯
10.1 處方
10.2 製法
上爲粗末。
10.3 功能主治
10.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小麥半匙,煎至小麥熟,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日3次。
10.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八
12 《聖濟總錄》卷一七六:橘皮湯
12.1 處方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細辛(去苗葉)1分,乾薑(炮裂)1分,大黃(銼,炒)3分,甘草(炙)3分。
12.2 製法
上爲粗末。
12.3 功能主治
小兒嘔吐,膈上有冷。
12.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水7分,煎至4分,分3次溫服,1日令盡。
12.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六
14 《聖濟總錄》卷一五五:橘皮湯
14.1 處方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3分,當歸(切,焙)1兩,人蔘1兩,阿膠(炙燥)1兩,白朮2兩。
14.2 製法
上爲粗末。
14.3 功能主治
妊娠虛冷,胎萎燥不長。
14.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以水1盞,加生薑1分(切),大棗3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
14.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五五
16 《聖濟總錄》卷三十九:橘皮湯
16.1 處方
16.2 製法
上爲粗末。
16.3 功能主治
16.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加豉半合,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
16.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九
17 《聖濟總錄》卷四十八:橘皮湯
17.1 處方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麻黃(去根節,先煮,掠去沫)1分,羌活(去蘆頭)1分,防風(去叉)1分,芎1分,紫菀(去苗土)1分,桔梗1分,細辛(去苗葉)1錢半,甘草2錢(炙)。
17.2 製法
上爲粗末。
17.3 功能主治
肺臟本熱,因傷於風,寒壅相交,痰唾稠濁,發而成嗽,服涼藥其嗽愈加。
17.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2片同煎,取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7.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八
18 《聖濟總錄》卷六十七:橘皮湯
18.1 處方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4兩,生薑(切,焙)6兩,縮砂仁1兩,甘草(炙)1兩,白芷1兩。
18.2 製法
上爲粗末。
18.3 功能主治
18.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口乾加牛乳少許同煎。
18.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六十七
19 《聖濟總錄》卷八十八:橘皮湯
19.1 處方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麩炒黃色)半兩,大腹皮(銼)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芍藥半兩,前胡(去蘆頭)3分,枇杷葉(去毛,炙)3分。
19.2 製法
上爲粗末。
19.3 功能主治
19.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半分(拍碎),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9.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20 《外臺》卷六引《廣濟方》:橘皮湯
20.1 處方
橘皮1斤,生薑8兩,甘草2兩(炙),枇杷葉4兩(拭毛,蜜炙)。
20.2 製法
上切。
20.3 功能主治
霍亂,嘔噦不止。
20.4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2升5合,絞去滓,分3次溫服,每服相去如人行6-7裏。
20.5 注意
20.6 摘錄
《外臺》卷六引《廣濟方》
22 《活人書》卷十七:橘皮湯
22.1 別名
橘參散、橘參飲
22.2 處方
22.3 製法
上爲散。
22.4 功能主治
22.5 用法用量
橘參散(《普濟方》卷一五七引《如宜方》)、橘參飲(《古今醫鑑》卷五)。
22.6 摘錄
《活人書》卷十七
23 《傷寒微旨論》卷下:橘皮湯
23.1 處方
23.2 製法
上爲末。
23.3 功能主治
清明以後至芒種以前,病人兩手脈沉遲,或緩或緊;若寸脈短及力小於關尺者,此陰盛陽虛也;或胸膈滿悶,腹中脹滿,身體拘急,手足逆冷。
23.4 用法用量
如3服未快,手足尚逆,嘔吐不定,加半夏3錢,丁香、桂枝半兩,每服加蔥白3寸,煎服。
23.5 摘錄
《傷寒微旨論》卷下
24 《聖惠》卷二十八:橘皮湯
24.1 處方
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半夏半兩(湯浸7遍,去滑),白茯苓半兩,白朮半兩,人蔘半兩(去蘆頭),麥門冬半兩(去心),黃耆半兩(銼),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甘草1分(炙微赤,銼)。
24.2 製法
上爲散。
24.3 功能主治
24.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24.5 摘錄
《聖惠》卷二十八
25 《聖濟總錄》卷四十七:橘皮湯
25.1 處方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人蔘1兩,澤瀉1兩,甘草(炙,銼)1兩,桂(去粗皮)1兩半,乾薑(炮裂)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青竹茹2兩半。
25.2 製法
上爲粗末。
25.3 功能主治
25.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25.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27 《千金》卷十七:橘皮湯
27.1 處方
橘皮3兩,麻黃3兩,幹紫蘇2兩,柴胡2兩,宿姜4兩,杏仁4兩,石膏8兩。
27.2 功能主治
27.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麻黃2沸,去沫,下諸藥,煮取3升,去滓,分3次服。不愈,與2劑。
27.4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肺滿上氣喘咳,當用麻黃、越婢、麻杏甘石等方,慮其甘草、大棗助滿,故易橘皮、紫蘇以散上奔之氣。膽欲大而心欲小之作用略見一斑。
27.5 摘錄
《千金》卷十七
29 《直指》卷二十三
29.1 別名
29.2 組成
橘皮半兩,枳殼(炒)半兩,川芎半兩,槐花(炒)半兩,檳榔2錢半,木香2錢半,桃仁(浸,去皮2錢半,炒)2錢半,紫蘇莖葉2錢半,香附2錢半,甘草(炙)2錢半。
29.3 主治
氣痔。因憂思恐怒,適臨放前,痔瘡發作,腫痛,大便難,強努則肛出。
29.4 用法用量
29.5 製備方法
上銼。
29.6 附註
加味香蘇散(《醫部全錄》卷二○九)。
31 《聖濟總錄》卷一二二
31.1 組成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兩,青竹茹3兩,生地黃(切,焙)3兩,黃芩(去黑心)3兩,山梔子仁3兩,桂(去粗皮)1兩,白朮3兩,芒消(研,湯成下)、赤茯苓(去黑皮)2兩。
31.2 主治
31.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以水1盞,加生薑半分(拍碎),大棗2枚(擘破),煎至5分,去滓,下芒消末1錢匕,攪勻,食後溫服,日3次。
31.4 製備方法
上藥除芒消外,爲粗末。
33 《千金》卷二
33.1 組成
橘皮18銖,竹茹18銖,人蔘18銖,白朮18銖,生薑1兩,厚朴12銖。
33.2 主治
妊娠嘔吐,不下食。
33.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3次服。不愈,重作。
33.4 各家論述
35 《金匱》卷中
35.1 別名
35.2 組成
35.3 功效
行滯消痰,止嘔吐。
35.4 主治
乾嘔噦,若手足厥者。
35.5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3升,溫服1升,下嚥即愈。
35.6 各家論述
1.《千金方衍義》:橘皮湯主嘔噦厥冷良,由濁痰阻遏清陽,不得旁達四末。但須橘皮、生薑滌除痰垢,不得妄議溫經也。
2.《金匱要略心典》:乾嘔噦非反胃,手足厥非無陽,胃不和,則氣不至於四肢也。橘皮和胃氣,生薑散逆氣,氣行胃和,嘔噦與厥自己,未可便認陽虛而遽投溫補也。
35.7 附註
生薑橘皮湯(《活人書》卷十六)、小橘皮湯(《傷寒總病論》卷三)、小陳皮湯(《普濟方》卷一八四)。本方方名,《赤水玄珠》引作“陳皮湯”。
36 《聖濟總錄》卷二十五
36.1 組成
陳橘皮(湯浸,去白,炒)1兩,前胡(去蘆頭)1兩,甘草(炙,銼)1兩,白朮半兩。
36.2 主治
傷寒嘔噦不止。
36.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半分(拍碎),煎至7分,去滓溫服,1日2次。
36.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37 《聖濟總錄》卷五十六
37.1 方名
37.2 組成
陳橘皮(去白,焙)1兩,當歸(切,焙)1兩,細辛(去苗葉)1兩,鶴蝨(微炒)半兩,甘草(炙)1兩,大黃(銼,炒)2兩。
37.3 主治
心腹(疒丂)痛不止。
37.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半分(切),煎至7分,去滓,空心溫服,日午、臨臥各1服,未愈再服。
37.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38 《千金翼》卷十八
38.1 方名
38.2 別名
38.3 組成
橘皮2兩,通草2兩,乾薑2兩,桂心2兩,甘草(炙)2兩,人蔘1兩。
38.4 主治
嘔噦。
38.5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6升,煮取2升,分3次服。
38.6 附註
39 《聖惠》卷十三
39.1 方名
39.2 組成
陳橘皮1兩半(湯浸,去白瓤,焙),檳榔2兩,麥糵1兩(炒令微黃),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木香3分,草豆蔻1兩(去皮),甘草3分(炙微赤,銼),人蔘半兩(去蘆頭)。
39.3 主治
39.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生薑湯調下,不拘時候。
39.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散。
39.6 附註
40 《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40.1 方名
40.2 組成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楮白皮(炙,銼)1兩半,桑根白皮(銼)2兩半,紫蘇子(炒)2兩。
40.3 主治
40.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1棗大(拍破),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3次。
40.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41 《普濟方》卷二十八引《護命》
41.1 方名
41.2 組成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麻黃(去根節,先煮去沫)1兩,羌活(去苗頭)1兩,防風(去叉)1兩,芎1兩,紫菀(去苗土)1兩,桔梗1兩,細辛(去苗葉)1兩半,甘草2錢(炙)。
41.3 主治
肺臟本熱,因傷於風,寒熱相交,痰唾稠濁,發而成咳,服冷藥其咳愈加,清涕不止。
41.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2片,同煎取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41.5 製備方法
上藥治下篩。
42 《聖濟總錄》卷九十
42.1 方名
42.2 組成
陳橘皮(去白,焙)1兩,芎1分半,甘草(炙,銼)1分,半夏(湯洗,去滑,炒)半兩。
42.3 主治
42.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東流水1盞半,加生薑半分(拍碎),生竹茹少許,煎至8分,去滓溫服,夜臥再煎服。
42.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