榼藤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kē téng

2 《*辭典》:榼藤

2.1 出處

《廣西藥植名錄》

2.2 拼音名

Kē Ténɡ

2.3 別名

過山楓大血藤過山龍過江龍、扭骨風(《廣西藥植名錄》)。

2.4 來源

豆科植物榼藤的莖藤。

2.5 形態

榼藤(《南方草木狀》)

常綠藤本,2回羽狀複葉,葉軸頂端有卷鬚,羽片4~6個,各有小葉6~8枚;小葉橢圓矩形,長3~8.5釐米,寬1.5~4釐米,兩側不等,先端圓,基部楔形,革質。花黃色,芳香,穗狀花序腋生,或排列爲圓錐狀;苞片線形,外有短柔毛;萼闊鍾狀,萼齒,5,遠離,長約2毫米;花瓣5,矩形,長約3毫米;雄蕊10,花絲絲狀;子房有短柄,花柱絲狀,柱頭凹下。莢果扁,木質,無毛,長30~100釐米,寬8~12釐米,10~30節,每節有種子1粒,種子扁,近圓形,木質,直徑4~5釐米。花期3~4月。果熟期8月下旬。

2.6 生境分佈

生長於灌木叢、山坡。分佈廣東、廣西、臺灣、雲南及喜馬拉雅山東部等地。

2.7 化學成份

樹皮含皁甙。莖含氨基酸黃酮類、酚類。

2.8 功能主治

①《廣西藥植名錄》:"通經,消瘡腫,治風溼腰痛。"

②《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風溼腰腿痛跌打損傷。"

2.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

2.10 摘錄

《*辭典》

用到中藥榼藤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