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
面①即脸,头的前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诸阳之会,皆在于面。”人体内脏发生病变时,常在面部有所反映。望面部是望诊的重点内容之一。《素问·阴阳离合论》:“圣人面南而立,前为广明,后为太冲。”
-
收干生肌药粉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乳香面1两,没药面1两,琥珀面2钱,血竭面4钱,儿茶面5钱,水飞甘石面7钱。主治:烫灼伤,女阴溃疡(阴蚀),下腿慢性溃疡(臁疮),疮面脓毒已尽者。用药禁忌:痈疖疮面脓毒未净者慎用。
-
触手面
触手面系栉水母2条触手的附着面。因扁平的漏斗(胃)位于该平面内,故又称漏斗面(infundibularpl-ane)。此外亦称为横面或横切面(transversepl-ane)。它与成宜角的咽面(矢状面)共为二辐射对称的对称面之一。
-
惊丹
《活幼心书》:“婴儿生后,百日之内,半岁以上,忽然眼泡红晕微起,面带青黯色,向夜烦啼,或面如胭脂,此伏热在内,亦有面不红者。始因居胎之时,母受重惊,惊邪伤胎,递相传袭;初发之时,散生满面,状如水痘,脚微红而不壮,出没休息无定,次到颈项,赤如朱砂,名为惊丹。”《幼科发挥》:“先发搐后发丹,此名惊丹。
-
冷面
冷面是朝鲜族的传统食品,是用荞麦面或小麦面(也有用玉米面、高梁米面、榆树皮面的)加淀粉加水拌匀,压成圆面条,煮熟后浸以冷水,再去冷水伴牛肉片、辣椒、泡菜、梨或苹果片、酱醋、香油等佐料,加入牛肉汤即成。以前汉族人看到压制冷面的器具是木合子,便称为“盒勒面”。
-
晶体宏观对称性
晶体宏观对称性有旋转轴(也称对称轴)、对称面(也称镜面)和对称中心。n次旋转轴体对应面中心联线方向有4次旋转轴,绕此轴每旋转90°后,晶体形状不变;可以证明在晶体宏观外形中存在的旋转轴有1,2,3,4和6次旋转轴5种,不存在5次轴和大于6次的旋转轴。例如人的双手手心相对,逆平行放置,此时左右手构成倒反关系。
-
五奇汤
处方:诃子2枚(一枚生用,一枚用面裹煨香熟,去核、面不用)肉豆蔻2枚(一枚生用,一枚用面裹煨香熟,去面不用)草豆蔻2枚(一枚生用,一枚面裹煨,去面不用)木香1块(如大枣大)甘草3厘米(如指面大,炮令赤色)制法:上药为细末。功能主治:治久痢。用法用量:每服6克,米饮调下,不拘时候。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七
-
正脾丸
《普济方》卷二十引《卫生家宝》:组成:大草果子1个(钻7孔,入丁香7粒,月面裹,以巴豆7粒,分14片,贴在面外,再以面裹,煨焦赤,去面与巴豆不用)。主治:脾痛经久,诸药不效者。用法用量:每服10丸,淡姜汤送下,不拘时候。制备方法:取草果子、丁香为末,枣肉为丸,如绿豆大。
-
法兰盖
盲板(blinddisk)也称法兰盖,是指中间不带孔的法兰,用于隔离或切断物料。由于其密封性能好,对于需要完全隔离的系统,可作为可靠的隔离手段。密封面的形式有平面、凸面、凹凸面、榫槽面、环连接面。
-
盲板
盲板(blinddisk)也称法兰盖,是指中间不带孔的法兰,用于隔离或切断物料。由于其密封性能好,对于需要完全隔离的系统,可作为可靠的隔离手段。密封面的形式有平面、凸面、凹凸面、榫槽面、环连接面。
-
丹砂方
处方:丹砂1两(研细)。制法:入白蜜少许,更研如膏,入盒中盛。功能主治:令面光白润泽。主面(黑干)(黑曾)。用法用量:每至临卧涂面,明旦以浆水洗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
-
蒸脐补气散
《内外科百病验方大全》:方名:蒸脐补气散组成:五灵脂1两,夜明砂1两,枯矾1两。主治:气虚体倦,肚腹畏寒,下元虚冷。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分为四包,存贮听用。用药禁忌:忌茶7日。
-
烧黄瓜丸
《圣惠》卷八十八:方名:烧黄瓜丸组成:黄瓜(大者)1枚,黄连半两(去须),胡黄连1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鳖甲1两(童便浸3宿,炙微黄,去裙襕),柴胡1两(去苗)。主治:小儿羸瘦,体热,乳食全少。用法用量:每服7丸,食前以米饮送下。
-
神效水银丸
《圣惠》卷四十九:方名:神效水银丸别名:水银丸组成:水银半两,硼砂半两,腻粉2分,定粉2分,消石1分。主治:脏腑气虚,饮食不节,生冷过度,不能消化,与脏气相搏,结聚成块,压伏于腹胃之间,盘牢不移,岁数弥久,渐渐增长,而致厌食,不计年月。制备方法:上为末,候水银星尽为度,用枣瓤和丸,如酸枣大。
-
猪肚煎丸
《魏氏家藏方》卷七:方名:猪肚煎丸组成:舶上茴香2两,舶上硫黄1两(别研),川椒2两(拣开口无梗者,用白面4两同炒,候面黄,取椒放地上出汗),枳壳2两(去瓤,特炒椒面同炒令香熟,去面不用)。功效:润肠,和脏气,进饮食。主治:因病后或泄泻,久服热药过度,脾土燥而不能制水;或痢甚则频并,或下白脓,腹胁时痛。
-
益母草涂方
《圣济总录》卷一○一:方名:益母草涂方组成:益母草灰1升。功效:令面光白润泽。主治:面(黑干)(黑曾)。用法用量:每至临卧时,先浆水洗面,后涂之。制备方法:以醋和为团,以炭火煅7度后,入乳钵中研细,用蜜和匀,入盒中。
-
指压止血点
用手指压迫出血动脉能使之最易止血的部位。人体受到创伤往往会引起出血,严重的出血可致生命危险。动脉出血时血色鲜红呈喷射状,并随心脏跳动而阵阵地向外射出。动脉血流方向是离心的,因此要在伤口近心脏的一端压迫动脉以阻断血源。如面颊部出血可以下颌体表面,咬肌前缘处向下颌骨压迫面动脉,使出血停止。
-
冬瓜拔刀
处方:冬瓜(研取汁)3合,小麦面4两,地黄汁3合。功能主治:产后血壅消渴,日夜不止。用法用量:上药一处搜和如常面,切为拨刀。先将(鹿章)肉4两细切,用五味调和煮汁熟,却滤去肉取汁,下拨刀面煮令熟,不拘多少,任意食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
浮水膏
处方:水萍(晒干)5两。制法:上为末,以白蜜调和稀稠得所,入瓷盒中盛。功能主治:令面光白。主面皯疱。用法用量:每卧时涂面。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
-
乳香木瓜丸
《魏氏家藏方》卷八:方名:乳香木瓜丸组成:宣木瓜1个(开顶,去瓤),乳香(别研)半两,熟艾半两,茴香(淘去沙,炒)半两,青盐3钱。制备方法:上4味为细末,入在木瓜内盖定,使竹钉钉合,用炊饼剂裹定就蒸令熟,取出,去面不用,于砂钵内捣极细,看干湿得所,用好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主治:远年近日脚气。
-
神砂膏
《医方类聚》卷八十三引《吴氏集验方》:方名:神砂膏组成:针砂不以多少,诃子不以多少。功效:乌髭。以粗笔上药尤妙,荷叶熟为上,乘热实包之。
-
犀角止红丹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名:犀角止红丹组成:鲜荷叶36两,当归16两,川芎16两,白芍16两,生地16两,大黄炭2两,川牛膝1两。主治:气怒肺热,伤损经络,吐血衄血,痰中带血。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过罗另兑:三七面2两,朱砂面1两,犀角面3钱,混合均匀,炼蜜为丸,重2钱,蜡皮封固。
-
新三妙散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方名:新三妙散组成:黄柏面10两,寒水石面5两,青黛面1两。功效:除湿清热,解毒止痒。主治:急性湿疹、婴儿湿疹、过敏性皮炎、脓疱病。用法用量:直接撒布,或用鲜芦荟蘸搽,或用植物油调成糊状外用。制备方法:上和匀。
-
开水米花糖
开水米花糖原料配方炒米29.65公斤化油1.75公斤川白糖14.75公斤饴糖9公斤开水米花糖制作方法1.制阴米:糯米精选后浸泡24小时,淘净后蒸5~4.刮面:糖浆拌合炒米后装箱(特制的木框)压平,然后将表面一层炒米刮破,使面糖撒布均匀,产品规格,色泽更好。炒米颗粒松泡,呈“灯笼壳”状,组织松紧适度,无焦粒黄米。
-
口腔部切诊
口腔部切诊(palpationoforalcavity)是指用手指或器械切按口腔黏膜、牙龈、舌体、口底及颌下等,用探针触探龋齿、牙周袋及瘘道,用口镜或镊子柄端垂直轻叩牙体切缘或牙合面,或向侧方轻叩牙齿的颊面、舌面等几个方面的诊断方法。
-
硇附饼子
《杨氏家藏方》卷六:方名:硇附饼子组成:附子1枚(重7钱者,剜脐下1窍,入研细硇砂1分在内填满,将附子碎末塞口,用生面作饼裹之,如有剩者附子末,更以1饼裹之,慢火煨令面焦黄为度,去面不用,只用硇砂附子为末),木香3钱,丁香3钱(同为末)。主治:翻胃吐食,十膈五噎,呕逆不止,腹疼痛,粥药不下。
-
五华
五华为五脏精气于体表某些组织或部位的荣华显露,主要表现于面、毛、爪甲、头发和唇四周。《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心…其华在发”;其华在唇四白”。面、皮毛、爪甲、头发和唇四周,明润光泽为各脏精气充足,若枯槁变形为脏精亏虚。五华是望诊的重要内容。
-
喉粘液囊肿
疾病分类:肿瘤科,耳鼻喉科疾病概述:喉粘液囊肿多由炎症刺激引起粘膜下粘液腺管阻塞所形成,或少数困发育期粘液腺管阻塞后腺腔扩张,粘液储留所致。若涉及声门则有声嘶或咳嗽,甚至呼吸困难,尤其新生儿或婴儿先天性囊肿,常可出现喉阻塞症状。疾病病因:喉粘液囊肿最常见的部位是会厌活面和喉面,因该处富于腺体。
-
廉
廉为体表定位用词。即“侧”或“面”。上(下)廉即上(下)侧(面),内(外)廉即内(外)侧(面)。《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
-
透镜
透镜是一种用广学介质如玻璃、水晶等制成的光学器件,是两面为球面或一面为球面的透明体。光学玻璃具有透明度高、纯洁、无色、质地均匀,且有良好的折光能力,故为镜头生产的主要原料。3.镧冕玻璃--为近年来所发现的品种,它具有折射率高,色散率低的优良特性,为创造大口径的高级镜头提供了条件。
-
地黄馎饦
别名:地黄面处方:地黄(浓捣汁)。用法用量:地黄面(《本事》卷七引崔元亮《海上方》)。注意:冷淘忌用盐。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生地黄气味甘苦微寒,入手足少阴、厥阴;临床应用:心痛:正元十年,通事舍人崔抗女患心痛,垂气欲绝,忽记此方,服便吐出一物,可方一寸以来,状如虾蟆,无目足,微似有口。
-
色散
假如该质的入射面出射面是平行的,那么,光线的入射角和出射角一定相等,光线的出射线虽因折射与入色线的位置有所偏离,但传播方向则是一致的。这样,复色光中的各种不同波长的色光就因各自的不同的折射率而产生不同的折射方向,出射时再一次被折射后,其传播方向偏移的差距就更大了,这就是色散现象。
-
节点
节点为透镜主面和主轴相交的那个点,常用来作量度镜头物距、象距和焦距的长度的起点。
-
次辐
次辐亦称副辐。在呈放射对称构造的生物中,将主对称面和从对称面,以及间对称面和从对称面之间的角,作二等分的面。
-
沉香膏
制法:以清麻油1升,先下沉香煎,候香焦黑,漉出,下黄丹,不住手搅,以慢火煎之,候滴于纸上如黑饧,无油傍引,即膏成。功能主治:小儿无辜核,已用针法者。摘录:《圣惠》卷八十六《普济方》卷五十一:方名:沉香膏组成:沉香3分,牛黄3分,熏陆香3分,玉屑3分,丁香1分,水银1分,雌黄半两,鹰屎半两。
-
猪蹄浆
《千金》卷六:方名:猪蹄浆组成:大猪蹄1具(净,治如食法)。功效:急面皮,去老皱,令人光净。用法用量:以水2升,清浆水1升,釜中煮成膏,以洗手面。又以此药和澡豆,夜涂面,旦用浆水洗面,皮即急。
-
花程式与花图式
用图案表示花的性别、对称性及花被、雄蕊群、雌蕊群的情况称花图式。花图式还能表示花的远轴面和近轴面,在绘制花图式时,用黑色圆点在花图式上方表示花着生的花轴;实心的弧片表示花瓣,雄蕊和雌蕊就用花药和子房的横切片面来表示;用连接线表示雄蕊的连合或与花冠的贴生;子房的胎座式应绘出子房室数和胚珠的着生方式。
-
生肌法
生肌法为外治法之一。用以促进机体溃疡疮面愈合之方法。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二。又名收口法。痈疽溃后毒虽尽而肌肉不生,或形成溃疡。多由气血不足或治疗失当所致。治宜健脾益气养血为主。溃疡面大者,除可选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四物汤随证化裁内服外,并外用生肌散;
-
Tweed分析法
Tweed分析法主要测量由眼耳平面、下颌平面、下中切牙长轴所组成的代表面部形态结构的颌面三角形的三角。(1)眼耳平面-下颌平面角(FMA):眼耳平面与下颌平面的交角,以下颌下缘的切线作为下颌平面。Tweed应用此颌面三角分析结果得出美国白种正常合儿童的FMA均值为25°,IMPA的均值为90°,FMIA之均值为65°。
-
消风玉容散
处方:绿豆面90克白菊花白附子白芷各30克熬白食盐15克制法:共研细末,加冰片105克,再研匀收贮。治肺胃风热上升,面上生风癣,初如痞喑,或渐成细疮,时作痛痒。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四《金鉴》卷七十四:方名:消风玉容散组成:绿豆面3两,白菊花1两,白附子1两,白芷1两,熬白食盐5钱。主治:吹花癣,俗称桃花癣。
-
通心粉
通心粉的别名通心面通心粉的食用量每餐100克左右通心粉的营养价值通心粉的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添加辅料的通心粉,营养成分随辅料的品种和配比而异,通心粉易于消化吸收,有改善贫血、增强免疫力、平衡营养吸收等功效。
-
颅底——颏顶位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颅底——颏顶位检查技术适应证:颅底——颏顶位检查技术适用于:1.颅底先天性疾病。4.内听道、鼻旁窦、颧骨等病变。准备: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5.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调整原则是听眶线平行暗盒,中心线与听眦线保持95°。
-
露丹
为小儿满面发红的疱疹性疾患。《幼幼集成》:“小儿生后,百日内外,半岁以上,忽然眼胞红肿,面黯色,夜间烦啼,脸如胭脂。此因伏热在内,发之于外,初则满面如水痘,脚微红而不壮,出没无定,次至颈项,赤如丹砂,名曰露丹。”治宜疏解伏热,用《证治准绳》三解散加薄荷或灯心煎汤服。
-
肾绝
五脏绝候之一。①肾气绝出现的危重脉证。《中脏经》卷上:“面黄,无左尺脉者,肾绝也。”《注解伤寒论·辨脉法》:“溲便遗失,狂言;《脉经》卷四:“病人肾绝四日死,何以知之?面为正黑,目中黄色;腰中欲折,自汗出如流水。”②中风脱证之一。《医林绳墨·中风》:“遗尿面黑者,肾绝也。”
-
椒面粥
《圣济总录》卷一八九:椒面粥:别名:椒面羹(《饮膳正要》卷二)。处方:蜀椒(去目及闭口者)7.5克(炒出汗,水浸一宿,焙干,末之)白面90克功能主治:治久患冷气,心腹积痛,呕吐不能下食。功效:暖胃散寒,温中止痛。主治:脾胃虚寒,腹痛,泄泻,呕吐。泄痢无常,不下食。老人噎食,胸胁逆满。
-
皇帝涂容金面方
处方:朱砂2钱,干胭脂1钱,官粉3钱,小脑5钱,乌梅肉5个,川芎少许。功能主治:美容。摘录:《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一引《医鉴》《东医宝鉴 外形篇》卷一引《医鉴》:方名:皇帝涂容金面方组成:朱砂2钱,干胭脂1钱,官粉3钱,小脑5钱,乌梅肉5个,川芎少许。美如童颜。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神效瘰疬膏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呼和浩特方):方名:神效瘰疬膏组成:生半夏2两,生甘遂2两,生马钱子4钱,生穿山甲3钱,生牙皂3钱,血竭花(另兑面)2钱。用法用量:如患瘰疬,量大小摊于布上贴之,惟摊膏时兑麝香少许。制备方法:上将前5味用香油6两炸枯,去滓,入黄丹收膏后,再入血竭面化匀。
-
煨附丸
《活幼口议》卷十九:方名:煨附丸组成:黑附子2钱(末),丁香5个。主治:小儿积滞吐,胸膛郁结,中脘痞闷,气不舒畅,闻秽呕逆即吐。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姜、枣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以水搜附末,裹丁香,再用面剂包于煻灰中煨熟,去面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麻子大。
-
真一汤
《鸡峰》卷二十五:方名:真一汤组成:大夌1升,小夌1升。功效:和胃。制备方法:上2味,淘洗净,炒黄,取面各4两,用生姜半斤,取汁和成饼子。焙干,入炒甘草2两,肉豆蔻2个,面裹煨熟,同为细末。
-
糜烂
糜烂(erosion)为症状名,是指水疱、脓疱或浸渍后表皮脱落,或丘疹、结节表皮破损而露出潮湿面等的皮肤表现。属继发性皮损。糜烂为局限性的皮表缺损。系由疱疹、脓疱破裂,痂皮脱落等露出的红色湿润面。多为湿热所致。糜烂因损害较浅,愈合较快,故不留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