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移
医学:转移(metastasis)多数是指肿瘤细胞由身体的某一部位被运送到另外远离的组织器官并继续增殖的现象。由淋巴运送的称为淋巴道转移(lymphogenousmeta-stasis),癌瘤就是以从淋巴道转移原发灶到达最近的所属淋巴结为特征的。转移虽然是恶性肿瘤的一个特征,但在人体上,它不一定是判定恶性的绝对条件。
-
肺转移瘤
恶性肿瘤发生肺转移的时间早晚不一,大多数病例在原发癌肿出现后3年内发生转移,亦有长达10年以上者,但也有少数病例肺转移灶比原发肿瘤更早被发现。少数病例肺内只有单个孤立的转移病灶则可考虑外科治疗。痰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很低,支气管镜检查往往阴性,单个孤立性肺转移肿瘤很难与原发性周围型肺癌相区别。
-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概述:1952年,Christopherson报告12例组织来源不明细胞呈腺泡样或器官样排列的软组织恶性肿瘤,称之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在治疗的4年中,施行过大小手术19次,包括4次开胸肺转移瘤切除,皮下肌肉转移瘤切除等。最后死于胸腰椎转移截瘫,泌尿系感染,肾功能衰竭及全身多发转移。此例可以较典型的说明该肿瘤的生物学特点。
-
侵蚀性葡萄胎
概述:侵蚀性葡萄胎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局部,少数转移至子宫外,因具恶性肿瘤行为而命名。2型:肉眼见少量或中等量水泡,滋养细胞中度增生,部分细胞分化不良,组织有出血坏死;临床表现:原发灶表现:最主要症状是阴道不规则流血,多数在葡萄胎清除后几个月开始出现,量多少不定。处理:见绒癌处理。
-
恶性葡萄胎
概述:葡萄胎的水泡样组织已超过子宫腔范围,侵入子宫肌层深部或在其他部位发生转移者,称为恶性葡萄胎。镜下所见多为增生的滋养细胞,可见到绒毛结构,这是与绒毛膜癌的区别之点,病灶周围常有明显出血。值得阐明,葡萄胎的绒毛与正常妊娠的滋养上皮虽同样可进入血循环,但在生物学与病理学的特点上还是有差异的。
-
脂肪肉瘤
由于现在尚无对脂肪肉瘤特效的化疗药物,我们多采用联合化疗,常用的药物有阿霉素ADM、顺铂DDP、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VCR对于发现临床转移以前的微小转移灶有治疗意义。鉴别诊断:最终要靠病理学的诊断,主要鉴别的肿瘤要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普通型和粘液型以及横纹肌肉瘤中的多形型鉴别。
-
邻近皮瓣整复鼻部背缺损术
手术图解图1鼻背部缺损修复切口设计图2转移皮瓣修复图3鼻背缺损创面修复切口设计图4皮瓣转移至手术创面缝合图5用眉间皮瓣修复鼻背缺损设计图6皮瓣下转后缝合图7双叶皮瓣的设计图8皮瓣转移缝合图9鼻颊部皮瓣修复鼻背缺损设计图10皮瓣向上转移后缝合推进性皮瓣这是利用皮肤在分离后,可以在同一轴腺延伸的特性进行整复。
-
脉络膜转移癌
疾病分类:肿瘤科,眼科疾病概述:癌肿原发部位及转移途径:乳腺癌(女性)、肺癌(男性)占首位,支气管癌、消化道癌次之,其他恶性肿瘤如肾上腺癌、绒毛膜上皮癌、淋巴上皮瘤等,向眼内转移。摘除眼球只是在患者眼痛难忍时,为了减轻其痛苦的一种措施,对生命预后并无裨益。如仅剩单眼且尚有视力时,大可不必。
-
皮管移植
手术名称:圆茎皮瓣移植别名:远隔皮瓣移植;圆茎皮瓣移植属于远隔带蒂皮瓣的范畴,由费拉托夫于1917年创制并用以修复眼睑缺损。3.剥离将平行切口内所包括的皮下脂肪与浅筋膜进行剥离,形成双蒂皮瓣。在转移时,皮瓣的转移端做一半圆形切口,将皮瓣下端的组织和供区分离,供区创面潜行剥离后缝合。皮瓣在缺损处生长10~
-
远隔皮瓣移植
手术名称:圆茎皮瓣移植别名:远隔皮瓣移植;圆茎皮瓣移植属于远隔带蒂皮瓣的范畴,由费拉托夫于1917年创制并用以修复眼睑缺损。3.剥离将平行切口内所包括的皮下脂肪与浅筋膜进行剥离,形成双蒂皮瓣。在转移时,皮瓣的转移端做一半圆形切口,将皮瓣下端的组织和供区分离,供区创面潜行剥离后缝合。皮瓣在缺损处生长10~
-
圆茎皮瓣移植
手术名称:圆茎皮瓣移植别名:远隔皮瓣移植;圆茎皮瓣移植属于远隔带蒂皮瓣的范畴,由费拉托夫于1917年创制并用以修复眼睑缺损。3.剥离将平行切口内所包括的皮下脂肪与浅筋膜进行剥离,形成双蒂皮瓣。在转移时,皮瓣的转移端做一半圆形切口,将皮瓣下端的组织和供区分离,供区创面潜行剥离后缝合。皮瓣在缺损处生长10~
-
子宫原发灶切除手术
手术名称:子宫原发灶切除手术分类:妇产科/妇科手术/滋养细胞疾病手术/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手术ICD编码:68.3904概述:子宫原发灶切除手术可用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手术治疗。如:子宫穿孔大出血,肝或脾转移瘤破裂出血,肾转移,膀胱转移而致严重血尿,阴道顶端转移灶大出血等。在处理卵巢静脉时,可在其内注入5-FU250mg。
-
转导
以噬菌体为媒介,把供细菌的基因转移到受体菌内,导致后者基因改变的过程称为转导。质粒也有可能被包入衣壳进行转导。由于局限性转导噬菌体常缺少噬菌体正常所需的基因,因此常需与野生型噬菌体共同感染细菌后的细菌中复制,这样才能将携带的基因转移至受体菌,并获得该段基因所决定的新特性的表达。
-
生物力能学
这种过程是能量的转移。结构与能量关系的研究,与生物膜相联的能量转换作用是当前生物物理研究中最受注意的一个问题;当前比较受重视和研究比较深入的主要有下列几个问题,即氧化磷酸化作用、光合磷酸化作用、肌肉收缩、视觉过程、生物发光、离子的跨膜输运、光的生物学作用、高能辐射对机体与生物大分子的原初作用等等。
-
唇缺损手术
唇缺损手术唇缺损以应用残存的唇组织或对侧的唇组织进行修复为宜,如唇缺损不超过全唇的1/3,可直接或松解后拉拢缝合;上唇部肿瘤鼻唇沟皮瓣修复术本法适用于上唇中部缺损在1/2左右者。唇瓣转移后3周,应再行口角开大术,使两侧对称(图4)。唇颊组织瓣旋转推进修复全下唇缺损本法主要适用于下唇2/3以上或全下唇缺损。
-
腭癌
不同口腔癌症状各异唇癌:多数发生在下唇的中、外三分之一的部位。有时亦呈溃疡型。诊断检查:腭癌的诊断并不困难,也可直接取材活检获得病理证实。上颌窦已受侵时,应作上颌骨全切除术。晚期病例常发生双侧颈部转移,可考虑行双侧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术式可采用一侧改良根治性或双侧改良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
-
眼睑及内眦部广泛鳞癌彻底切除及成形术
手术名称:眼睑及内眦部广泛鳞癌彻底切除及成形术分类:眼科/眼睑手术/眼睑肿瘤的手术ICD编码:08.2502概述:鳞状细胞癌是起自皮肤或黏膜上皮层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生于先有Bowen病、放射性皮肤损害、慢性溃疡、烧伤瘢痕以及骨髓炎性瘘管等基础上者,其转移率为20%~4.眶尖结扎止血,0.4%庆大霉霉素冲洗,明胶海绵置眶尖。
-
鼻咽癌的眼部表现
疾病分类眼科,肿瘤科疾病概述鼻咽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骨转移多表现为骨部疼痛等,肺转移表现呼吸困难、咯血等,肝转移为肝区疼痛、黄疸等。Ⅳ期(包括T4N0-2M0、T0-4N3M0、T0-4N0-3M1)以多种疗法的综合治疗为主,如放射、化疗、手术、中药、免疫治疗等。
-
癌肿性关节炎
概述:癌肿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和类风湿关节炎相似,可发生于任何类型的癌瘤患者,但特别好发于支气管肺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其他辅助检查:X射线检查。被侵犯的关节腔狭窄,骨质疏松,常误认为“骨关节结核”。当然,对原发肿瘤的积极而有效的治疗,才是预防其转移的根本。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也是本病预防的关键。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生长缓慢、起源于皮肤的纤维肉瘤。转移期为1~但通常可找到不典型病变,其中成纤维细胞产生网状纤维,而胶原纤维排列成旋涡状或车 状,核有丝分裂象少,胶原纤维不多,血管比较丰富,偶见“黄瘤细胞”,真皮乳头往往受肿瘤侵犯,表皮及附属器萎缩。
-
乳头状囊腺癌
概述:乳头状囊腺癌(papillarycystadenocarcinoma)在涎腺肿瘤中比较少见,约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5%~病理改变:(一)大体形态肿瘤外观似混合瘤,呈圆形或结节状,多无被膜。癌细胞胞浆微嗜碱性,核较大,形态不一,染色较深,核分裂较多,在癌细胞之间或乳头内为少量纤维组织间质,常有炎症细胞浸润,但无淋巴样组织。
-
牙龈癌
疾病分类:肿瘤科,口腔科疾病概述:牙龈癌多为高分化的鳞状细胞癌,以溃疡型为最多见。下牙龈较上牙龈多发,肿瘤生长缓慢,男性多于女性,临床可表现为溃疡或乳头状突起。由于黏骨膜与牙槽突附丽甚紧,较易早期侵犯牙槽突骨膜及骨质,进而出现牙松动,并可发生脱落。2、转移灶的处理下牙龈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在35%左右。
-
代股四头肌手术
股四头肌瘫痪病人多需腓肠肌的收缩来维持膝稳定,长期可引起跟腱短缩和继发性跖屈足畸形,应同时施行跟腱延长术矫正。手术步骤1.体位平卧位。3.分离及转移股二头肌腱用四爪钩把切口1拉开,显露股外侧肌和深筋膜[图1⑵]。从切口1向切口3作直的皮下隧道,将肌腱由切口1经皮下隧道从切口3拉出[图1⑹]。
-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
概述: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复发和转移灶如具有一定的摄取131I功能,可用131I对其进行内照射治疗。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肺转移者5.55~3.纠正甲状腺功能减退口服治疗剂量131I后应给予甲状腺激素制剂,尽快纠正甲状腺功能减退。注意事项:为了减轻颈部局部反应,可让患者口服泼尼松,持续用药1周左右;
-
汗腺腺癌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汗腺癌相当少见。5.组织病理肿瘤位于真皮内,呈浸润性生长,界限不清。组织学形态变异较大,较多见的为未分化的实体瘤细胞索或团块,尚有分化较好的管状、腺状结构。6.鉴别诊断应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转移癌等鉴别。PAS染色有助于区别富于细胞性的汗腺腺癌与转移性腺癌。
-
恶性卵巢肿瘤
病因病理病机:(一)常见类型1.浆液性囊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卵巢肿瘤,占卵巢恶性肿瘤的40~组织类型与子宫内膜腺瘤相似。Ⅲb一侧或双侧卵巢肿瘤,有组织学证实的腹膜表面种植,其直径无一超过2cm,淋巴结阴性Ⅲc腹腔种植直径>2cm和/或后腹膜或腹股沟淋巴结阳性Ⅳ期一侧或双侧卵巢肿瘤有远处转移。
-
肛门周围癌
概述:发生于齿线下方的为肛门周围癌,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肛管及肛门周围,由肛管和肛门周围鳞状上皮发生,常因肛瘘、痔、手术瘢痕、湿疣、化脓性汗腺炎及潜毛囊肿长期慢性刺激损伤引起。原则上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在作肛门手术治疗时应切除肿大转移的淋巴结。整个手术过程用激光刀切开,按外科操作程序进行。
-
皮肤鳞状上皮癌
2.初起时为圆形隆起的乾燥疣状小结节或为红色坚硬的斑块,表面有少许鳞屑,继而发生溃疡,并逐渐扩大,向深部侵犯,边缘外翻或形成菜花状肿物,恶臭和自觉疼痛,晚期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和内脏转移。4.组织病理:真皮内可见浸润性鳞状细胞团块,伴有不同比例的非典型细胞及角化不良细胞。
-
变位酶
变位酶是像葡萄糖磷酸变位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那样的一些催化基分子内转移酶。但其反应机理不一定都是真正分子内转移。此外还有在分子内转移氨基的氨基变位酶(氨基转移酶)等。
-
皮脂腺癌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皮脂腺癌是原发于皮脂腺的恶性肿瘤。4cm,甚至更大,可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但极少向内脏转移。某些较大的小叶内可见类似于鳞状细胞癌的不典型角化细胞。诊断检查:需要作活检诊断。临床上需与皮脂腺瘤、老年性皮脂腺增生、皮脂腺痣等鉴别,单靠临床鉴别困难,需作病理检查,方能加以区别。
-
结膜上皮癌切除术
适应症:结膜上皮癌切除术适用于:1.为了确诊,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肿瘤未转移前彻底切除。麻醉和体位:全身麻醉,便于术中决定改眶内容剜除术。2.在手术显微镜下,距肿瘤至少5mm的正常球结膜切开(图8.3.7.2-4)。2.术后7d拆唇黏膜固定缝线,每日滴复方蜂蜜眼液及0.5%可地松眼液各3次,1个月后逐渐减而后停。
-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PSTT是由于妊娠后中间型滋养层细胞过度增生形成的肿瘤,瘤细胞与胎盘种植部位的细胞相似,免疫组化显示hPL(胎盘泌乳素)阳性细胞比hCG阳性细胞更多,患者预后良好,少数可发生转移。2.症状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月经过多,有时闭经,常伴贫血、水肿。手术范围为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
梅克尔细胞癌
疾病别名柱状癌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本病又名柱状癌,是1972年Toker首先描述的,但当时误诊为汗腺癌。通常核有丝分裂象很多。病理上由于瘤细胞形态大小一致而不成熟,因此易误诊为“母细胞”型淋巴瘤或转移癌,特别是来源于肺部的燕麦细胞癌,后者在瘤细胞内也含中心致密的颗粒,因此需作电镜检查才能鉴别。
-
汗孔癌
肿瘤小者,可单纯切除。皮肤转移时,表皮和真皮内均有很多瘤细胞巢,表皮中界限清楚的大小瘤细胞巢由增生的表皮鳞状细胞围绕,呈“湿疹样样癌”样方式。转移性肿瘤可试用维A酸(异维甲酸)和γ干扰素综合化学疗法。预后:恶性小汗腺汗孔瘤罕侵犯手掌(1例)和足跖部(8例),约20%发生局部转移,10%发生远处转移。
-
恶性小汗腺汗孔瘤
肿瘤小者,可单纯切除。皮肤转移时,表皮和真皮内均有很多瘤细胞巢,表皮中界限清楚的大小瘤细胞巢由增生的表皮鳞状细胞围绕,呈“湿疹样样癌”样方式。转移性肿瘤可试用维A酸(异维甲酸)和γ干扰素综合化学疗法。预后:恶性小汗腺汗孔瘤罕侵犯手掌(1例)和足跖部(8例),约20%发生局部转移,10%发生远处转移。
-
鼻咽肉瘤
概述:鼻咽肉瘤远比鼻咽癌少见。病理改变:鼻咽肉瘤中最常见的为恶性淋巴瘤,约占鼻咽肉瘤的2/3以上,其他可为纤维肉瘤、血管内皮肉瘤、黑色素瘤等。初起症状类似增殖体肥大而引起鼻咽部占位所引起的表现,如鼻塞、咽鼓管堵塞的症状,以后有出血颈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最后出现恶病质而死亡。
-
阴茎癌的放射治疗
操作名称:阴茎癌的放射治疗适应证:1.根治性放射治疗早期阴茎癌,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3.合并严重感染。5.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时,可选用X射线和电子线混合照射腹股沟区。3.包皮过长或包茎的患者,放射治疗前常规做包皮环切术:包皮环切术后可评价肿瘤范围,并减少放射治疗并发症,避免放疗引起的包皮嵌顿。
-
假腺样鳞状细胞癌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本病又称腺样鳞状细胞癌,由实性和排列成腺样结构的上皮细胞组成。皮肤鳞癌患者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时,一般不需要预防性淋巴结清除,但需参考肿瘤病变分化程度而定。(三)药物治疗局部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皮肤肿瘤,或外用足叶草脂、氟尿嘧啶软膏等,但其可靠性不易掌握。
-
转移性黑素瘤时全身黑变病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本病常伴有黑素瘤广泛转移及黑尿症,整个皮肤、粘膜呈弥漫性石板蓝色。病理生理:整个真皮,特别是毛细血管周围,巨噬细胞内有无数黑素颗粒,Fontana-Masson染色、多巴反应及S100均为阳性。诊断检查:本病发生于恶黑晚期患者,常有明显转移,伴有广泛而特殊颜色的色素沉着,因此诊断不难。
-
眼睑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是眼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约50%以上。本病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病程缓慢,极少转移。诊断依据1.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下睑内眦;4.病理检查可最后确诊。用药原则1.病变大小均可通过手术切除,早期切除要彻底,晚期累及眼眶要行眶内容剜除术;疗效评价1.治愈:肿瘤切除,伤口愈合,或放疗后消退,无复发。
-
外阴血管外皮细胞瘤
疾病病因:外阴血管外皮细胞瘤起源于济默曼(Zimmermann)外膜细胞。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细胞遗传学检查。鉴别诊断:良、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组织学鉴别较为困难,通过组织病理学及电镜、免疫组化等检查可与外阴其他肉瘤鉴别。可选用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环磷酰胺和甲氨蝶呤联合化疗反应较好。
-
绒膜癌
绒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与妊娠有关,可继发于葡萄胎、流产、宫外孕、足月产之后。偶发于未婚女性的卵巢称为原发性绒癌。临床表现1.在萄萄胎清宫、足月分娩,自然流产、人工流产、宫外孕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咳嗽、咳血、头痛、呕吐、偏瘫、抽搐等。辅助检查1.有宫旁、阴道及肺转移者选“A”;
-
眼睑鳞状细胞癌
眼睑鳞状细胞癌临床较为常见,约占眼睑恶性肿瘤的80%。本病可较早转移至耳前或颌下淋巴结,全身性转移者少见。2.溃疡底部较深、高低不平,边缘稍隆起且外翻,继发感染时散发奇臭;诊断依据1.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下睑缘或泪点为好发部位;3.活体病理检查可确诊。2.好转:肿瘤切除术后部分残留。
-
恶性黑色素瘤(眼科)
概述: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melanoma),它一部分是从黑痣(特别是交界痣和复合痣)演变而来;由于黑色素瘤表皮细胞可自行溶解溃破,表面每有裂隙或溃疡形成,是其恶性的本质表现。如病变已累及眼睑和球结膜,需要考虑做眶内容摘除术。在较大的结节外围,还有小结节分布,附近色素弥散,血管充盈。
-
肾母细胞癌
肾母细胞癌是小儿最常见的肾肿瘤,多在5岁以前发病,成人罕见,男女发病率相似。肾母细胞癌是胚胎性肾组织发生的肿瘤,系由上皮和间质组成的恶性混合瘤,早期可侵入肾周围组织并经血行或淋巴转移,很少侵犯肾盂。4.多联化疗常用更生酶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辅助检查1.肿瘤早期检查框限以“A”为主;
-
拉帕替尼
药品名称:拉帕替尼Lapatinib分类:乳腺癌用药是否需要检测靶点:是制剂与规格:片剂:0.25g适应证:拉帕替尼与卡培他滨联用,适用于HER2过表达且既往接受过包括蒽环类、紫杉类和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晚期或者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4.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和皮疹,腹泻可对症止泻,用药期间避免直接日晒,外出注意防晒。
-
桡神经损伤功能重建术
桡侧腕屈肌腱或掌长肌腱转移至拇长伸肌腱以恢复伸拇功能。由此切口分别做通向前臂屈面中部桡侧和尺侧切口之皮下隧道,将桡侧腕屈肌腱经桡侧皮下隧道,尺侧腕屈肌腱经尺侧皮下隧道分别拉至腕背侧切口(图3.22.4.4.2-5)。保持腕关节于背伸功能位,将旋前圆肌远端与桡侧腕长、短伸肌腱,在维持适当张力下做编织缝合。
-
桡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重建
桡侧腕屈肌腱或掌长肌腱转移至拇长伸肌腱以恢复伸拇功能。由此切口分别做通向前臂屈面中部桡侧和尺侧切口之皮下隧道,将桡侧腕屈肌腱经桡侧皮下隧道,尺侧腕屈肌腱经尺侧皮下隧道分别拉至腕背侧切口(图3.22.4.4.2-5)。保持腕关节于背伸功能位,将旋前圆肌远端与桡侧腕长、短伸肌腱,在维持适当张力下做编织缝合。
-
睑板腺癌
概述:睑板腺癌(meibomianglandcarcinoma)是一种起源于皮脂腺的恶性肿瘤。⑴睑板腺癌病变位置较深,在皮肤和结膜之间,基底细胞癌一般多起源于皮肤表皮,病变位置较浅,病变部位多位于下睑近内眦处。⑵早期的睑板腺癌似霰粒肿,晚期在皮下形成核桃状分叶的硬块,溃破后,有黄白色癌组织暴露,形似菜花状。
-
Mary Joseph小结节
疾病别名结节性脐部转移性癌肿玛莉约瑟夫小结节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本病又名结节性脐部转移性癌肿。其中12例脐部结节为首发症状,45例发生在诊断内脏恶性肿瘤后12个月内出现脐部结节。多来自腹腔内脏器肿瘤,如胃、大肠、卵巢、胰等,绝大部分为腺癌,少数为未分化癌、鳞癌、平滑肌肉瘤,也有数例来自乳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