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与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是脑内同一生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从兴奋与抑制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生理过程看,是高级神经活动;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心理活动则是通过大脑的神经生理过程而进行信息的摄取、储存、编码和提取的活动。人的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与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
嫉妒
嫉妒者可以分为有道德缺陷型和无道德缺陷型两种。一些在其它问题上道德并不差的人,只是在因为嫉妒问题上才采取不道德行为伤害对方的,属于心理障碍性质的行为,应侧重心理治疗。心理活动过程的反省认知过程:一个元认知修养好的人,能够在嫉妒心理产生时,及时地觉察到自己正在对某一刺激(S)产生过敏情绪反应。
-
心理学
心理学(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和个性心理倾向与心理特征形成、发展的规律的科学。⑤数理统计分析法等。如美国除上述心理学分支学科外,还有妇女心理学、邻里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宗教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公共服务心理学、心理治疗、心理学史、哲学心理学、评价和测量、职业咨询心理学等。
-
个性结构
个性结构是个性的组织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体系。没有心理过程就谈不上个性心理。5.自我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包括自我感知、自我分析、自我观念、自我评价等认识成分,以及自我体验、自尊、自信、自豪等情感成分和自我监督、自我命令、自我控制等意志成分。
-
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认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都可归结为物理或化学变化;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因此,他非常赞赏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法,因为它可以使像感觉辨别这样的主观经验转化为反应差异的客观事实。
-
气质
概述:气质是人的神经系统的特性,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在速度、强度和灵活性等动态特点上的综合表现。关于人的气质、人的行为的个别差异问题,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yppocrates)最先提出四种气质学说,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气质类型不同的人,既易形成不同的表型性格,也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倾向。
-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人类个体使用语言时心理活动的科学。50年代,心理语言学主要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认为人的语言行为也是通过强化而形成的刺激和反应的结合。在实践上对语言教学(包括本族语和外语的教学)、言语障碍的诊断和治疗、通讯、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以及宣传工作等都可起很大作用。
-
交往
总的来说,交往就是沟通、相互作用、知觉这3个方面的统一。交往对心理活动的影响:有些心理学家较为系统地实验研究了被试者在单独活动和共同活动(其中包含有交往的因素)条件下的心理活动──感知、表象、记忆、思维过程,目的是要阐明交往条件下心理活动的特点,交往对心理过程的影响。社会心理因素、人际关系、职能关系。
-
心理内容
心理内容是心理活动的结果,即心理过程所反映的东西。情感活动的内容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意志活动的内容则反映了人对行为目的的认识和克服困难的态度。心理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的。对物体个别特性的直接反映是感觉的形式,而所反映的物体的个别特性如声、光、冷、热等,则是感觉的内容。
-
心理
心理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性格、意识倾向等心理现象的总称。它既具有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不同水平,有从稍纵即逝的心理过程到稳固的个性倾向与个性特点的不同发展层次,又有知、情、意等不同心理活动对环境和个体本身进行认识、预测、调节和控制的不同功能,使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保持平衡。
-
内倾性格
内倾性格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根据人的心态倾向是指向客观外部世界还是指向主观内部世界而划分的两种性格类型之一。典型内倾性格的人表现得安静、退居、自省,喜欢阅读,而不喜欢与人交往,除少数朋友外,与别人保持距离,不易激动,处事谨慎,喜欢整齐有序的生活方式等。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典型内倾性格的人是很少的。
-
个性心理特征
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心理特征作为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反映着个人展开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但是,它并非孤立存在的,它和个性的其他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着,受其他方面的制约,特别是受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倾向的制约。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的,它又反过来影响心理过程的进行。
-
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mentalstress)指人在外来刺激下心理适应的强弱状态和能力。在体育运动中,需要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适应水平,具有一定的紧张度,否则是不能进行任何体育运动的。心理的紧张状态在体育运动中的具体表现有各种形式。运动动机的强弱水平,注意力集中与分散的程度以及个体运动意志努力的程度等等。
-
心理问题
对心理问题,可以有几种解释:第一,心理问题是指心理学中的问题,如心理是什么、心身关系、心理与实践、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等等,均为心理问题。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mentalblock)指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轻度创伤。心理障碍是心理病理学的术语,指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体育运动活动中的心理障碍,经常发生在比赛或训练现场,如临场情绪过敏性紧张、情绪淡漠、感觉反应迟钝、健忘现象以及临场心理生理异常(如尿频、出虚汗低烧)等。
-
GB/T 29433-2012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
ICS13.100C5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9433-201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Guidelinesformentalhealtheducationinschool《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12月31日发布自2013年5月1日起实施。6.4.5择业与就业心理教育全面客观分析就业形势,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
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①在普通心理学范畴,心理现象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意志以及能力、气质、性格等。后者是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点的、稳定的心理倾向与心理特征,如需要、兴趣、动机、态度、观点、信念、性格、气质、能力等,是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
-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它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和外界环境与教育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品质和能力等心理因素的总和。
-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mentalprocess)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地说,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它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另一部分——个性心理特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人的完整的心理。可见,情感与意志过程中都含有认识的成分,都是由于认识过程派生的;
-
社会心理学
这种观点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在社会心理学中的体现。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人际互动,是要探明这种关系和互动如何作用于人的主观世界,引起人的什么样的社会心理活动。根据这种分析,他提出了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人们的社会相互作用中,个体和群体社会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
动作定势
动作定势指在身体操练时,操练者按自己对动作概念所规定的动作要领的理解,结合自己原已固定了的行为定型,作为活动的准备状态和动作操作倾向,决定后继的心理活动与操作思维趋势。操练者由于动作定势的作用,心理上和行为上都有了准备,有了定向,借助技能迁移作用,可帮助顺利掌握新技术,形成新技能;
-
认知技能
认知技能也称智力技能或心智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但以抽象思维因素为其主要成分,所以有时也叫思维技能。在认识特定事物、解决具体课题时,这些心理活动按一定的、合理的、完善的方式自动地进行,这就是认知技能。
-
科学记忆法
科学记忆法是人们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归纳出的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与技巧,下面简要介绍若干种。理解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因为不论哪一种语言,学习目的总是为了读、写、听、说,这四种能力恰恰涉及到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四种不同的通道,因此,在学习语文、外语等课程时,最好采用多通道记忆法。
-
心理自我保护机制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心理上都有一套自我保护机制,它使我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理能够由此更坚强一些,能够对危机和挫折有所防御,有所淡化,从而得到自我解脱。常见的自我保护机制有潜抑、合理化(文饰)、仿同、投射、反向作用、躯体化、置换、幻想、以及补偿和升华。一般情况下,个人行为的方向与其动机方向是一致的。
-
心理按摩
心理按摩指通过言语暗示引起内部心理状态变化,达到机体松弛的作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按摩,主要起放松作用,也有振奋心理活动状态、调节运动员情绪强度、改变运动机能水平等作用。
-
丑角综合征
丑角综合征是充分发展的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一种典型表现,它包括古怪的行为(即丑角行为)、瓦解的思维过程、情操消失和各种不恰当的情感。看不出患者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且完全不可理解。患者的行为是反复无常和无法预测的,他们似乎完全屈从于突然出现的概念上并立即把它变成行动,没有反思,事后也不留下任何记忆。
-
周期
①周期指在化学中指周期表内元素的水平序列。目前,医学越来越多地注意到人体生命活动的周期,如细胞分裂周期、排卵周期、情绪等心理活动周期等,是人体生命节律的重要内容。中医在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等理论中都已有论述,目前在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的研究中重新受到重视。
-
精神修养
精神修养为养生学术语。指通过调节人的情绪及心理活动,以使身心健康的养生方法。
-
思
概述:思:1.七情之一;思,即思虑、思考,属于人的思维活动。思是脾的精气在精神活动中的反映,脾在志为思。思的致病特点是:思虑伤脾,思则气结。《黄帝内经灵枢·本神》:“心有所忆谓之意;《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思伤脾”。《黄帝内经素问·热论》:“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
-
注意障碍
多见于神经衰弱和精神分裂症。6.抑郁性神经症(depressiveneurosis):多为青壮年期起病,病前常有心理社会的应激,临床上以持久的情绪低落,睡眠障碍和躯体不适为主,常见症状:疲乏、无力、思考困难感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减退,工作效率下降,入睡困难等,病程至少一个以上。③紧张性头痛;
-
世界镇痛日
按疼痛强度分为轻度痛(微痛、隐痛、触痛)、中痛(刺痛、烧灼痛、胀痛)、重痛(疝痛、绞痛)、极度痛(剧痛)等。这些致痛物质有K+、H+、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汰、乙酰胆碱、前列腺素等。伤害刺激引起组织细胞释放某些致痛物质、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产生痛觉传入冲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疼痛。
-
中国镇痛周
按疼痛强度分为轻度痛(微痛、隐痛、触痛)、中痛(刺痛、烧灼痛、胀痛)、重痛(疝痛、绞痛)、极度痛(剧痛)等。这些致痛物质有K+、H+、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汰、乙酰胆碱、前列腺素等。伤害刺激引起组织细胞释放某些致痛物质、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产生痛觉传入冲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疼痛。
-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并喻文化”与“后喻文化”知识传递模式的存在也削弱了父母的权威地位。在多变的社会中,今日的父母一方面受到传统文化较深的影响,难免在处理亲子关系上有意无意地执行着旧有的价值标准;
-
性教育
人的性意识是从性启蒙后开始的。性意识的启蒙是指对性的意识上的觉醒。由于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青少年时期性心理活动内容变化多端。2.性心理教育,包括如何正确对待月经,如何正确对待遗精等。3.性道德教育,是性教育的核心内容,着重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意志和道德行为。
-
自我观察
自我观察(self-observation)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也称内省法。由结构心理学派创始人德国冯特首创。他认为自我观察是对自我所感所知、所思所想、情感、意向等内部经验感受的观察和分析,并将结果报告出来。它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的、简单易行的方法。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
内省法
自我观察(self-observation)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也称内省法。由结构心理学派创始人德国冯特首创。他认为自我观察是对自我所感所知、所思所想、情感、意向等内部经验感受的观察和分析,并将结果报告出来。它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的、简单易行的方法。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
自我意识
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这一阶段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也是学习角色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是人的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学前期以后儿童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以自我评价、为主要标志。
-
角色人格
角色或地位指一个人在其生活情境特别是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或所处的地位,角色人格是指由于角色的不同或变化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特点的总和。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或身份的不同,如阶级、级别、职业、年龄、性质等的差异,都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处世态度和待人接物的方式等。
-
过失犯罪心理
过失犯罪心理指行为人在不具有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情况下,由于心理活动的失误而导致犯罪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
犯罪后心理
犯罪后心理即对实施犯罪后的心理活动的体验、回忆、思考总结;以及如何逃避打击的方式方法;预谋新的犯罪;如果被揭露后,在侦察、审讯、起诉、判刑或监押等不同阶段的心理,以及这种心理对他人格的影响。
-
外倾性格
外倾性格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根据人的心态倾向是指向客观外部世界还是指向主观内部世界而划分的两种性格类型之一。外倾性格的特点:这种性格的人,其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世界,经常对客观事物表示关心和兴趣,性格开朗活泼,乐意参加群体活动,喜欢热闹的环境,又善于交往。不过,现实生活中典型外倾的人很少。
-
理解
理解指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其本质、规律的思维活动。巴甫洛夫学派认为,学习就是形成暂时联系,暂时联系就是联想,就是获得有关事物关系的知识。认知学派认为,个体在认识过程中,把新事物同化于已有认知结构,或是改组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把新事物包括进去,这样的心理活动就叫理解。
-
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形态。苏联心理学家H.如注意的分心与集中;思维的明确性、迅速性和“灵感”状态;情绪的激动与沉着;心理状态是个别心理过程的结合、统一,是某种综合的心理现象,所以它往往又成为某种个性特征的表现,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面貌,因而心理状态的特征又往往成为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表现。
-
活动
(1)活动指生物有机体的宏观和微观运动形式;(2)活动指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与身体活动;(3)活动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物质实践活动。人的活动形式、性质、任务的不同,是个性差异形成的客观基础。
-
工程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它将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应用于系统设计,研究人的业绩与作业变量的关系,亦研究影响任务变量与业绩之间关系的参数。研究劳动工具技术过程,对人的心理活动提出什么要求;亦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特点对劳动工具、技术及环境提出什么要求。
-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指学生的学习经验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影响及其将所学到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心理活动过程。学习迁移过程的研究与学校中课程的编制、确定教学目的和制定教学方法都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迁移有正向迁移、负向迁移、横向迁移、纵向迁移等不同类别:先行学习的A科目对后续学习的B科目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叫做正向迁移。
-
表象
表象(representation)广义指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触觉表象等是单一的表象。如画家的视觉表象常常是十分鲜明、稳定的,他们好像“在内心中看到”当时不在眼前,而过去曾经感知过的熟悉的事物。例如,由于视觉表象而发生微弱的眼肌运动。
-
有意识记
有意识记(intentionalmemory)即随意识记。有意识记有高度的自觉性,学习者必须把自己的注意力倾注于识记的对象上,并要付出艰巨的智力劳动。有明确的识记任务,就能调动心理活动的积极因素,全力以赴实现识记的任务。识记的态度和方法,对识记效果也有重要的影响。为了系统地获得知识技能,必须进行有意识记。
-
人格
对大多数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来说,先天的遗传因素会起一定的作用。一些儿童心理学家对个体生活史的作用有很好的描述,比如:埃里克森说:人在生长过程中有一种注意外界的需要,并与外界相互作用,而个人的健全人格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根据统计结果,上述量表都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病因:社会因素及个体心理因素(如心理活动中的冲突、紧张、不良习惯、人格特征等)在心身疾病发生过程中是主要病因,也可是重要诱因(另有病因),在疾病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包括症状加重、病程延长、预后不良等)。心身疾病必须有躯体症状及与此相关的体征。通常以“内伤七情”概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