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核细胞
英文名monocyte别名单核细胞数,M概述单核细胞是白细胞之一,胞体较大,直径约为15-30酶μm,胞质内没有颗粒,它们约占血液中白细胞数的4%-8%,与淋巴细胞和粒细胞是完全不同的一个独立的白细胞系统。②血液病:慢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斑替(Banti)综合征、高雪(Gaucher)病等。
-
血清免疫球蛋白M
加入最适稀释度抗血清,每管2.5ml。化验结果临床意义:(1)升高: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胆汁性肝硬化、隐匿性肝硬化、恶性肿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梅毒、黑热病、锥虫病、伤寒、弓形体病、乙型脑炎、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等。
-
DC
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都起源于多能干细胞,经共同的髓系祖细胞(myeloidprogenitorcell)(即定向干细胞阶段)在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r,CSF)的作用下分化为原粒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依次发育为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丧失分裂能力)、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血膜干后染色。
-
白细胞分类计数
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都起源于多能干细胞,经共同的髓系祖细胞(myeloidprogenitorcell)(即定向干细胞阶段)在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r,CSF)的作用下分化为原粒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依次发育为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丧失分裂能力)、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血膜干后染色。
-
单核白细胞
英文名monocyte别名单核细胞数,M概述单核细胞是白细胞之一,胞体较大,直径约为15-30酶μm,胞质内没有颗粒,它们约占血液中白细胞数的4%-8%,与淋巴细胞和粒细胞是完全不同的一个独立的白细胞系统。②血液病:慢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斑替(Banti)综合征、高雪(Gaucher)病等。
-
单球
英文名monocyte别名单核细胞数,M概述单核细胞是白细胞之一,胞体较大,直径约为15-30酶μm,胞质内没有颗粒,它们约占血液中白细胞数的4%-8%,与淋巴细胞和粒细胞是完全不同的一个独立的白细胞系统。②血液病:慢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斑替(Banti)综合征、高雪(Gaucher)病等。
-
大淋巴细胞
英文名monocyte别名单核细胞数,M概述单核细胞是白细胞之一,胞体较大,直径约为15-30酶μm,胞质内没有颗粒,它们约占血液中白细胞数的4%-8%,与淋巴细胞和粒细胞是完全不同的一个独立的白细胞系统。②血液病:慢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斑替(Banti)综合征、高雪(Gaucher)病等。
-
埃利希氏体病
埃利希氏体病分类:感染内科立克次体感染ICD号:A79.8流行病学:人类埃利希体病(humanehrlichiosis)也称无斑疹落基山斑点热,病原体是恰非埃利希体(E.chaffeensis),1986年在美国阿肯色州发现。皮疹约在发病5天后出现。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中可见桑葚状包涵体。由于有典型热型,临床上不难鉴别。
-
埃利希菌病
埃利希氏体病分类:感染内科立克次体感染ICD号:A79.8流行病学:人类埃利希体病(humanehrlichiosis)也称无斑疹落基山斑点热,病原体是恰非埃利希体(E.chaffeensis),1986年在美国阿肯色州发现。皮疹约在发病5天后出现。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中可见桑葚状包涵体。由于有典型热型,临床上不难鉴别。
-
无斑疹落基山斑点热
埃利希氏体病分类:感染内科立克次体感染ICD号:A79.8流行病学:人类埃利希体病(humanehrlichiosis)也称无斑疹落基山斑点热,病原体是恰非埃利希体(E.chaffeensis),1986年在美国阿肯色州发现。皮疹约在发病5天后出现。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中可见桑葚状包涵体。由于有典型热型,临床上不难鉴别。
-
埃里希体病
埃利希氏体病分类:感染内科立克次体感染ICD号:A79.8流行病学:人类埃利希体病(humanehrlichiosis)也称无斑疹落基山斑点热,病原体是恰非埃利希体(E.chaffeensis),1986年在美国阿肯色州发现。皮疹约在发病5天后出现。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中可见桑葚状包涵体。由于有典型热型,临床上不难鉴别。
-
埃利希体病
埃利希氏体病分类:感染内科立克次体感染ICD号:A79.8流行病学:人类埃利希体病(humanehrlichiosis)也称无斑疹落基山斑点热,病原体是恰非埃利希体(E.chaffeensis),1986年在美国阿肯色州发现。皮疹约在发病5天后出现。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中可见桑葚状包涵体。由于有典型热型,临床上不难鉴别。
-
利斯特菌脑膜炎
疾病别名李司忒菌脑膜炎,李斯特菌脑膜炎,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忒氏菌脑膜炎,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忒菌脑膜炎,Listeriamonocytogenesmeningitis疾病代码ICD:G00.8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利斯特菌脑膜炎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简称利斯特菌)所引起的脑膜炎。利斯特菌为革兰阳性短小杆菌,大小为(1~
-
急性白血症
3、M3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占非幼红细胞的>30%,其胞核大小不一,胞浆中有大小不等的颗粒,又分二亚型;M5a未分化型,骨髓原始单核细胞占非系细胞的≥80%。二、免疫学分型(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按免疫标志分为非T细胞型和T细胞型。
-
单核细胞计数
乙液(磷酸缓冲液)(pH值6.8~5滴,立即盖满血膜,约30s后加缓冲液5~(3)快速法:将快速染液甲液、乙液分别置于适当大小染色缸中,将血片先浸入甲液30s,水洗,再浸入乙液30s,水洗,待干后镜检。相关疾病:肺结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钩端螺旋体病、猩红热、疟疾、霍奇金病、肝硬化
-
单核细胞数
乙液(磷酸缓冲液)(pH值6.8~5滴,立即盖满血膜,约30s后加缓冲液5~(3)快速法:将快速染液甲液、乙液分别置于适当大小染色缸中,将血片先浸入甲液30s,水洗,再浸入乙液30s,水洗,待干后镜检。相关疾病:肺结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钩端螺旋体病、猩红热、疟疾、霍奇金病、肝硬化
-
寇热肺炎
贝纳立克次体具有相的变异。发生寇热肺炎,多数在起病后4~痰液化验:痰液经革兰染色,主要显示大量的单核细胞,也有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等。将临床标本接种豚鼠、田鼠或鸡胚。相关药品:四环素、氯霉素、多西环素、利福平、红霉素、磺胺、磺胺甲噁唑、氧、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相关检查:浆细胞、补体结合试验
-
Q热肺炎
贝纳立克次体具有相的变异。发生寇热肺炎,多数在起病后4~痰液化验:痰液经革兰染色,主要显示大量的单核细胞,也有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等。将临床标本接种豚鼠、田鼠或鸡胚。相关药品:四环素、氯霉素、多西环素、利福平、红霉素、磺胺、磺胺甲噁唑、氧、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相关检查:浆细胞、补体结合试验
-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而网状细胞、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内皮细胞等,虽属于网状内皮系统,但恐来源于间充组织而非来源于单核白血球,故不属于单核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分散在全身各器官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及幼稚单核细胞。在细菌或其他因子刺激下能分泌酸性水解酶、中性蛋白酶、溶菌酶和其他内源性热原等。
-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7年版)
基本信息:《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7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修)定,在中华医学会网站发布。常见体征: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皮疹。(4)粒单核细胞刺激因子(GM-CSF)高敏感实验:JMML骨髓细胞行造血干细胞培养(-GM-CSF):可见CFU-GM生长。
-
骨髓单核细胞系统
(3)pH6.5磷酸盐缓冲液:磷酸二氢钾1.5g,磷酸氢二钠1.0g,加蒸馏水到5000ml。(2)涂片:骨髓取出后应立即注在一块斜放的玻片上,使多余的外周血自然下流,用推片刮取上部较多小粒的髓液在另一干净玻片上推片。加瑞氏染色液8~染好的涂片要自然干燥,切忌加热烘干,否则细胞退色而影响观察。0.3%)幼单核细胞:0~
-
老年人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常在10%~骨髓象的表现随原发病而异。相关药品:氯霉素、磺胺、组胺、甲氨蝶呤、巯嘌呤、甲巯咪唑、氧、氨基比林、甲基多巴、维生素B12、叶酸、氢化可的松、可的松、泼尼松、肾上腺素、两性霉素B、氟康唑、碳酸锂、莫拉司亭、鲨肝醇相关检查:叶酸、血红蛋白、浆细胞、白细胞计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获得性弓形虫病
疾病概述:获得性弓形虫病(acquiredtoxoplasmosis)是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经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黏膜,输血和器官移植等感染人体,并随淋巴和血液循环至人体组织、器官的有核细胞内寄生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在坏死灶及坏死灶附近血管周围有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侵润,其周边可查到弓形虫。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概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又称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可使培养细胞发生特征性融合细胞,是婴儿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少数可伴有皮疹。免疫功能低下婴儿,老年人,RSV可由鼻咽部延及各级支气管和肺泡,从而发展为严重的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上皮细胞胞质或胞核内可见包涵体。继发细菌感染者应及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肤性病学)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病因学:本症由E-B病毒所致,其形态很似疱疹病毒,最初发现于Burkitt淋巴瘤细胞培养中,此种病毒只能在淋巴瘤细胞或末梢血淋巴样细胞培养中生长繁殖。大约50%病例有中度脾肿大。80%,甚至高达90%,出现异常淋巴细胞(10%以上)它大于淋巴细胞,而颇似单核细胞,这些细胞可能是异常幼淋巴细胞。
-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英文名:nonspecialesterasestain别名:NSE正常值:阳性:胞浆中出现有色沉淀,灰黑色(弱阳性)、棕黑(中度阳性)、深黑(强阳性)。③巨核细胞、血小板呈阳性反应。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血液检查化验类别一:血细胞化学染色化验类别二:血液检查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
概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又称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可使培养细胞发生特征性融合细胞,是婴儿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少数可伴有皮疹。免疫功能低下婴儿,老年人,RSV可由鼻咽部延及各级支气管和肺泡,从而发展为严重的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上皮细胞胞质或胞核内可见包涵体。继发细菌感染者应及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
-
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
概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又称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可使培养细胞发生特征性融合细胞,是婴儿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少数可伴有皮疹。免疫功能低下婴儿,老年人,RSV可由鼻咽部延及各级支气管和肺泡,从而发展为严重的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上皮细胞胞质或胞核内可见包涵体。继发细菌感染者应及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
-
日冕病毒感染
概述:冠状病毒感染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接种疫苗后反而使自然感染者的病情加重等均提示其发病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上皮细胞胞质或胞核内可见包涵体。利巴韦林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对某些类型的疱疹病毒、痘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病毒等病毒有效。
-
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肺炎
概述:斑疹伤寒有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typhus)和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typhus)之分。而普氏立克次体所致豚鼠的阴囊反应远较莫氏立克次体所引起者为弱,它对小白鼠、大白鼠也缺乏致病性。相关药品:氯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氧相关检查:浆细胞、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补体结合试验、立克次体凝集试验
-
流行性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肺炎
概述:斑疹伤寒有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typhus)和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typhus)之分。而普氏立克次体所致豚鼠的阴囊反应远较莫氏立克次体所引起者为弱,它对小白鼠、大白鼠也缺乏致病性。相关药品:氯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氧相关检查:浆细胞、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补体结合试验、立克次体凝集试验
-
流行性普氏立克次氏体肺炎
概述:斑疹伤寒有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typhus)和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typhus)之分。而普氏立克次体所致豚鼠的阴囊反应远较莫氏立克次体所引起者为弱,它对小白鼠、大白鼠也缺乏致病性。相关药品:氯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氧相关检查:浆细胞、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补体结合试验、立克次体凝集试验
-
普氏立克次体肺炎
概述:斑疹伤寒有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typhus)和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typhus)之分。而普氏立克次体所致豚鼠的阴囊反应远较莫氏立克次体所引起者为弱,它对小白鼠、大白鼠也缺乏致病性。相关药品:氯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氧相关检查:浆细胞、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补体结合试验、立克次体凝集试验
-
冠形病毒感染
概述:冠状病毒感染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接种疫苗后反而使自然感染者的病情加重等均提示其发病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上皮细胞胞质或胞核内可见包涵体。利巴韦林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对某些类型的疱疹病毒、痘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病毒等病毒有效。
-
日冕形病毒感染
概述:冠状病毒感染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接种疫苗后反而使自然感染者的病情加重等均提示其发病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上皮细胞胞质或胞核内可见包涵体。利巴韦林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对某些类型的疱疹病毒、痘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病毒等病毒有效。
-
人疱疹病毒6型
分类上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乙亚科玫瑰疱疹病毒属.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人疱疹病毒6型的原发感染主要与儿童玫瑰症相关,常发生于婴儿出生后3-6个月,病人表现为持续地发热(通常体温高于39℃),退热后出现红疹和斑丘疹,常遍布头和躯干部。例如,在骨髓移植病人中,HHV-6的复发会导致间歇性肺炎等;
-
HHV-6
分类上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乙亚科玫瑰疱疹病毒属.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人疱疹病毒6型的原发感染主要与儿童玫瑰症相关,常发生于婴儿出生后3-6个月,病人表现为持续地发热(通常体温高于39℃),退热后出现红疹和斑丘疹,常遍布头和躯干部。例如,在骨髓移植病人中,HHV-6的复发会导致间歇性肺炎等;
-
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
如怀疑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查找狼疮细胞、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等诊断依据;诊断:在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中,如果是Mollaret脑膜炎,一般根据患者反复发作,每次起病迅速,出现发热、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单核细胞增多,历时数天至数周,虽然未曾给予特殊处理,也能自行缓解已可诊断。3.综合治疗,防止复发。
-
冠状病毒感染
概述:冠状病毒感染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接种疫苗后反而使自然感染者的病情加重等均提示其发病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上皮细胞胞质或胞核内可见包涵体。利巴韦林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对某些类型的疱疹病毒、痘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病毒等病毒有效。
-
腺病毒感染
2周),罕见继发细菌感染或致死病例。病毒性肺炎最初表现为纤毛进行性减少,上皮细胞空泡形成,继之上皮细胞变性,肺泡实质性坏死、萎陷,肺泡壁也可见坏死和增厚,间质水肿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1.快速诊断法取咽部脱落细胞涂片,用多价腺病毒荧光免疫血清染色,以荧光显微镜检查,可见脱落细胞核内有明亮荧光即为阳性。
-
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疾病别名X-连锁隐性进行性联合变异免疫缺陷病,Duncun病,X-linkedrecessiveprogressivecombinedvariableimmunedeficiency疾病代码ICD:D81.8疾病分类儿科疾病描述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X-linkedlymphproliferativedisease,XLP)为一种T、B细胞均发生缺陷的联合免疫缺陷病,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可加重该病的病程。
-
脑脊液细胞分类计数
单核细胞成人15%~中性粒细胞成人0~淋巴细胞升高:见于病毒性脑膜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梅毒性脑膜脑性脑膜脑炎、钩端螺旋体性脑膜炎、治疗中的细菌性脑膜炎、寄生虫感染、多发性硬化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神经炎等。附注:当摄入布洛芬、磺胺甲噁甲噁唑、舒林酸等药物时,可使脑脊液中巨噬细胞数增加。
-
Mollaret脑膜炎
如怀疑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查找狼疮细胞、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等诊断依据;诊断:在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中,如果是Mollaret脑膜炎,一般根据患者反复发作,每次起病迅速,出现发热、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单核细胞增多,历时数天至数周,虽然未曾给予特殊处理,也能自行缓解已可诊断。3.综合治疗,防止复发。
-
复发性无菌脑膜炎
如怀疑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查找狼疮细胞、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等诊断依据;诊断:在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中,如果是Mollaret脑膜炎,一般根据患者反复发作,每次起病迅速,出现发热、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单核细胞增多,历时数天至数周,虽然未曾给予特殊处理,也能自行缓解已可诊断。3.综合治疗,防止复发。
-
麻疹病毒肺炎
偶亦见于曾接受减毒活疫苗者。麻疹病毒肺炎的病理表现是呼吸道包括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上皮细胞急性炎症,黏膜水肿、充血、坏死可形成溃疡伴纤毛脱落,间质有单核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形成。鼻咽部分泌物、痰涂片作瑞氏法染色光镜下观察到多核巨细胞、或检测出麻疹病毒荧光抗原,或组织培养中分离到麻疹病毒可确定早期诊断。
-
辅佐细胞
表4-3常用免疫细胞的简称和略语一览表简称或略语全称AC辅佐细胞APC抗原递呈细胞DC树突状细胞FDC滤泡树突状细胞CTL细胞毒性T细胞Mφ巨噬细胞B细胞骨髓(或腔上囊)依赖性淋巴细胞T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Tc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H细胞辅佐性T细胞TS细胞抑制性T细胞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LAK细胞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
-
α-茶酚醋酸酯酶染色
概述:α醋酸萘酚酯酶为白细胞中的非特异性酯酶,能将基质液中的α醋酸萘酚水解,产生α萘酚,再与重氮盐偶联,生成灰黑色不溶性沉淀,定位于酶活性所在的胞质内。用氟化钠抑制试验作对照,在40ml作用液中加入氟化钠15mg,其余方法同上。相关疾病:单核细胞白血病、肉瘤、多发性骨髓瘤
-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
概述:斑疹伤寒有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typhus)和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typhus)之分。而普氏立克次体所致豚鼠的阴囊反应远较莫氏立克次体所引起者为弱,它对小白鼠、大白鼠也缺乏致病性。相关药品:氯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氧相关检查:浆细胞、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补体结合试验、立克次体凝集试验
-
先天性弓形虫病
概述:先天性弓形虫病(congenitaltoxoplasmosis)是女性在妊娠期感染了刚地弓形虫(Toroplasmagondii),母体中的虫体经胎盘感染胎儿的有核细胞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眼部病变除脉络膜视网膜炎外还可表现为眼肌麻痹、虹膜睫状体炎、白内障、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和眼组织缺损等。有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侵润。
-
副流感
病因:副流行性感冒病毒是副粘病毒属,呈球形,直径125~250nm,有包膜,单股RNA,有4个型,4型又分为A、B两个亚型,在原代猴肾细胞或原代人胚肾细胞中均可分离到本病毒。病毒性肺炎最初表现为纤毛进行性减少,上皮细胞空泡形成,继之上皮细胞变性,肺泡实质性坏死、萎陷,肺泡壁也可见坏死和增厚,间质水肿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