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丘脑
下丘脑能通过下述三种途径对机体进行调节:①由下丘脑核发出的下行传导束到达脑干和脊髓的植物性神经中枢,再通过植物性神经调节内脏活动;②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发出的纤维构成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两核分泌的加压素(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沿着此束流到神经垂体内贮存,在神经调节下释放入血液循环;
-
边缘系统
1878年法国神经学家和人类学家布罗卡(P.Broca)注意到构成每侧大脑半球的一圈组织,如胼胝体下回、扣带回、钩回、腹海马等结构,在解剖上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环形,他称之为大脑边缘叶(limbiclobe),但他没有提出该叶的功能。植物性神经系统许多功能活动的高级中枢位于边缘系统内。
-
神经内分泌
德国科学家EScharrer等(1928年)报道,在硬骨鱼视前区神经元的胞浆中发现含有类似腺细胞的分泌颗粒,指出下丘脑某些神经元可能有分泌功能,同时推测可能是内分泌性的,并首次提出了神经分泌(neurosecretion)的概念。要证实这一假说,使其成为科学理论,关键在于证实促垂体激素或因子的存在。
-
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亦称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uteinizinghormone-releasinghormone,LH-RH),自下丘脑提取的一种激素。能使黄体生成素释放,也能使促卵泡激素释放。用量用法(1)卵巢功能好,有雌激素分泌能力者:(1)LHRH月经中期冲击法:于月经周期第14、15两天,肌注LHRH100μg,每日2次;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是神经垂体及下丘脑中含有的能刺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的物质。在垂体门脉血液中,末梢血中发现也有此类因子。主要作用于促垂体的促肾上腺皮质细胞受体,通过cAMP系统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调节CRH的兴奋性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抑制性递质为儿茶酚胺和γ-氨基丁酸。
-
月经周期
30天,包括月经期、经后期、经间期与经前期。④由于黄体分泌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血中这两种激素浓度增加,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和垂体,使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和黄体生成素减少,黄体随之萎缩因而孕激素和雌激素也迅速减少,子宫内膜骤然失去这两种性激素的支持,便崩溃出血,内膜脱落而月经来潮。
-
进食障碍
2.摄食中枢:食物是高级活动现象之一。3.摄食的神经生化机制:研究发现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对摄食功能的影响,将去甲肾上腺素注射到鼠的下丘脑的外侧区,5~5.心理因素对食欲的影响:胃肠道受植物神经支配,心理与生理之间通过植物神经、激素及神经介质等中介物质沟通和调节,精神愉快时,食欲增加,悲伤抑郁时食欲减退。
-
脑垂体
脑垂体又称垂体。根据胚胎学和组织学、生理学,将垂体分为以下几部分:腺垂体和神经垂体虽然共同组成垂体,但在发生学、组织学和生理功能方面都极为不同。神经垂体是神经垂体细胞组成的神经组织,而不含腺细胞。腺垂体分泌至少7种激素,与下丘脑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功能单位,起着上连中枢神经,下接靶腺的“桥梁”作用;
-
间脑
间脑位于中脑上方,两大脑半球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所覆盖,并与两半球紧密连接。除嗅觉外,各种感觉传导束都在丘脑内更换神经元后,才能投射到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所以丘脑是皮层下感觉中枢。一侧丘脑受刺激,可出现对侧半身感觉过敏或疼痛。下丘脑的前下方有视神经会合而成的视交叉,后方有一对小突起,称为乳头体。
-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与催乳素释放因子
下丘脑对腺垂体催乳素(PRL)的分泌有抑制和促进两种作用,但平时以抑制作用为主。PIF与PRF的化学结构尚不清楚,由于多巴肽可直接抑制腺垂体PRL分泌,注射多巴胺可使正常人或高催乳素血症患者血中的PRL明显下降,而且在下丘脑和垂体存在的多巴胺,因此有人进出多巴胺可能就是PIF的观点。
-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下丘脑对腺垂体催乳素(PRL)的分泌有抑制和促进两种作用,但平时以抑制作用为主。PIF与PRF的化学结构尚不清楚,由于多巴肽可直接抑制腺垂体PRL分泌,注射多巴胺可使正常人或高催乳素血症患者血中的PRL明显下降,而且在下丘脑和垂体存在的多巴胺,因此有人进出多巴胺可能就是PIF的观点。
-
催乳素释放因子
下丘脑对腺垂体催乳素(PRL)的分泌有抑制和促进两种作用,但平时以抑制作用为主。PIF与PRF的化学结构尚不清楚,由于多巴肽可直接抑制腺垂体PRL分泌,注射多巴胺可使正常人或高催乳素血症患者血中的PRL明显下降,而且在下丘脑和垂体存在的多巴胺,因此有人进出多巴胺可能就是PIF的观点。
-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神经系统以外的另一个重要的机能调节系统。人体内分泌系统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松果体等内分泌腺,还包括一些分散在其它器官组织中的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团块,如消化道粘膜中分散存在的内分泌细胞(胰岛是属于内分泌腺还是分散的内分泌组织,看法尚不完全统一)。
-
温度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是温度刺激的感受器,是温度觉的媒介者。前者形大,呈树枝状分布的游离神经末梢,位于皮肤的较深部(300余微米),后者呈小柱形结构,位于皮肤浅层。中枢温度感受器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都有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在温度上升时冲动发放频率增加者,称温敏神经元;
-
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
例如电刺激下丘脑的“防御反应区”,可立即引起动物的警觉状态,骨骼肌肌紧张加强,表现出准备防御的姿势等行为反应,同时出现一系列心血管活动的改变,主要是心率加快,心搏加强,心输出量增加,皮肤和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血压稍有升高。例如刺激小脑顶核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
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人类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有许多功能区,管理着人体某一方面的活动,但各功能区之间是相互协调的。比较重要的功能区有:躯体运动中央、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和嗅觉中枢等,管理这些功能的功能区在大脑皮层中都有它们的典型代表区。
-
假怒
切除猫的大脑皮层之后,猫对各种不愉快的刺激如轻触、气流等均表现出极度夸大的攻击性行为表现:弓腰、竖毛、咆哮、嘶叫和张牙舞爪等。实验证明只要手术破坏边缘皮层、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神经联系,使大脑皮层对下丘脑的抑制解除,下丘脑机能亢进就会出现“假怒”。
-
生长素释放激素
生长素释放激素(growthhormonereleasinghormone,GHRHA)由于下丘脑中GHRH的含量极少,致化学提取困难。1982年有人首先从一例患胰腺癌伴发肢端肥大症患者的癌组织中提取并纯化出一种44个氨基酸的肽,它在整体和离体实验均显示有促GH分泌的生物活性。GHRH呈脉冲式释放,从而导致腺垂体的GH分泌也呈现脉冲式。
-
针刺效应与边缘系统
针刺效应与边缘系统是指针灸作用途径的神经论观点之一。边缘系统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对内脏有调节功能,而且与情绪、记忆等功能有关,同时它又是针刺效应产生的重要环节。实验证明,痛觉冲动可达到边缘系统的不同部位,并在那里与针刺信号发生相互作用。而刺激视前区——下丘脑前区,可以抑制中枢痛效细胞的痛放电。
-
促性激素释放素
药品说明书:别名:戈那瑞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外文名:Gonadorelin药理作用及用途:促使垂体合成、分泌促黄体激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用法及用量:①垂体兴奋试验:GnRH25μg(女性)或100μg(男性)溶于无菌生理盐水2ml内,静脉注入,于注入前(0分钟)、后25、45、90、180分钟各取血测LH、FSH浓度。
-
松果体瘤
概述:松果体位于间脑的顶上方,主要分泌褪黑素(melatonin),其作用与脑垂体的黑色素细胞刺激素(MSH)相反,使两栖类皮肤色素变浅。松果体是神经内分泌的转换器,起“生物钟”的作用,并可能抑制性腺的活动。诊断:一.病史、症状:好发于儿童,1/3患者有性早熟;侵犯下丘脑,出现尿崩症或其他下丘脑的神经精神症状。
-
垂体门脉
垂体主要由垂体上动脉和垂体下动脉供给血液。由正中隆起和漏斗柄的毛细血管网(第一级毛细血管)汇集为若干条小静脉,小静脉下行至腺垂体前部,在脑垂体前部再一次分成毛细血管网(第二级毛细血管),上述的小静脉即垂体门脉。这样垂体门脉就完成了下丘脑-垂体之间激素的运送,达到了功能联系。
-
水利尿
其机制是:大量饮水,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对位于下丘脑视上核的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沿下丘脑垂体束传至神经垂体的冲动减少,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减少,使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减小,减少水的重吸收,从而使尿液稀释,尿量增多,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于是血浆晶体渗透压恢复正常。
-
汗液
汗液是由汗腺分泌的液体。1.003之间,pH值4.2~由外界气温升高,或体内产热增加所致的热刺激引起的发汗称知觉发汗。发汗中枢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下丘脑为较高级中枢,在下丘脑散热中枢附近。精神发汗最高中枢为大脑皮层。在较低温度(29℃以下)环境中,人体安静时皮肤水分的蒸发即属此类。700毫升水。
-
调定点学说
关于体温调节的机制,即如何把体温维持在37℃这一水平上,一般用调定点学说来解释。若流经此处血液的温度超过37℃时,温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引起散热过程加强,产热过程减弱;如细菌感染导致发热,致热原可使温敏和冷敏两类神经元活动改变,调定点上移(如38℃)。
-
腺垂体
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促黑(素细胞)激素(MSH);由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FSH)与共同体生成素(LH);②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腺垂体的这些激素是通过调节靶腺的活动而发挥作用的,而GH、PRL与MSH则不通过靶腺,分别直接调节个体生长、乳腺发育与泌乳、黑素细胞活动等。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试验
操作名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试验适应症鉴别腺垂体(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系垂体性或下丘脑性;诊断轻度甲状腺功能减退、不典型甲亢、T3增多型甲亢、内分泌性突眼。方法及内容先测血清TSH基础值;4、下丘脑性甲减患者,用TRH后反应升高的程度可以正常,但达到高峰的时间延迟到60min左右出现。
-
摄食中枢
摄食中枢是用埋藏电极刺激清醒动物结节区水平的丘脑外侧区,则导致食物摄入量增加而过度进食;饱中枢可以抑制摄食中枢的活动。应用微电极分别插入动物的摄食中枢及饱中枢区域内,记录他们的神经元放电活动情况,发现动物在饥饿时,摄食中枢区域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多,而饱中枢区域神经元放电频率较少;
-
百服宁薄膜衣片
药品说明书:成分: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药理作用:对乙酰氨基酚是解热镇痛药,通过升高痛阈而达到止痛目的;通过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生作用而达到解热目的,并且不会引起胃肠道刺激。适应症:头痛,发热,各种疼痛如牙痛、咽喉痛、关节痛及经痛。用于发热时,成人及小儿则勿超过3日。规格:片剂500mgx10片.
-
加合百服宁
药品说明书:成分: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500mg,咖啡因caffeine65m药理作用:本药主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提高痛阈而产生镇痛作用,通过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产生解热作用。适应症:各种中至重度头痛、牙痛、喉痛、肌肉痛、经痛、产后痛、感冒发热症状。不良反应:轻度上腹不适、头晕、失眠、皮疹。
-
穹窿
穹窿qiónglóng1、[sky]∶指天2、[vault;4、穹窿是下丘脑最粗大的传人纤维束,并属于大脑半球髓质内连接两半球皮质的连合系纤维。穹窿起于海马,发出纤维弓形向上,贴在胼胝体的下面前行,并互相靠近,其中气,部分纤维越至对侧,称为穹窿连合。过了连合,仍以两束纤维并行向前向下,深入丘脑,止于乳头体核。
-
中心温度
中心温度(coretemperature)又称人体深部体温或核心温度,指下丘脑灌流血液的温度,但一般以直肠温度表示,身体力求维持的中心温度在37℃±2℃范围。
-
泰诺林儿童退热镇痛膜片
药品说明书:成分: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药理作用:对乙酰氨基酚在临床上已确认具有退热镇痛作用。通过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生作用而达到退热目的。禁忌症:肝、肾功能不全者。不良反应:少见,如发生极少见之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注意事项:用药后发热仍持续3日或疼痛持续5日以上,应进行其它治疗。
-
尿促性腺激素
正常值:儿童<6Mnu/24h成人6~化验结果意义:减低:下丘脑-垂体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其特点是性腺激素低。此外,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卵巢功能衰竟及绝经后妇女。化验取材:尿液化验方法:尿液其他检测化验类别一:尿液检查化验类别二:尿液其他检测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英文名:thyrotropinreleasinghormone别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正常值:放射免疫法:16.7~化验结果意义:(1)升高: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席汉病、垂体前叶功能低下、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抗甲状腺药物、寒冷反应。(2)降低:甲状腺功能亢进、下丘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试验
操作名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试验别名:TRH适应证:鉴别腺垂体(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系垂体性或下丘脑性;诊断轻度甲状腺功能减退、不典型甲亢、T3增多型甲亢、内分泌性突眼。禁忌证:垂体性甲减患者。方法:先测定血清TSH基础值;静脉注射TRH500μg;甲状腺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左旋多巴,可减低TRH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