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素
毒素(Toxin)分为细菌的内毒素(Endotoxin)及细菌的外毒素(Exotoxin)。Endotoxin主要来源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外层,其化学成分是磷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和细胞壁牢固结合,常于菌细胞裂解后才释放出来。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脂多糖,脂多糖按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分为特异性多糖、核心多糖和类脂A三部分。
-
细胞毒素I-like T-15
张口伸舌困难,吞咽困难,喉间痰鸣,四肢乏力,烦躁、谵妄、嗜睡、对疼痛刺激能睁眼,四肢有翻译,呼吸困难、发生紫绀;中期治疗(被咬伤后26小时至需要手术修复局部组织坏死缺损创面日期)控制感染,消除局部的坏死组织、换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为主,根据局部组织的坏死和缺损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
-
细胞毒素I-like P-15
分子中文名:细胞毒素I-likeP-15分子英文名:CytotoxinI-likeP-15蛋白质序列:参考文献:http://www.ncbi.nlm.nih.gov/protein/Q91135.1生物学活性:细胞毒素I-likeP-15具有细胞杀伤活性可能的中毒症状:轻型局部伤口不肿或肿胀,或肿胀范围不超过2个关节,无组织坏死,表淋巴结肿大,有小水泡,血疱,瘀斑;
-
气性坏疽抗毒素效价测定法
小白鼠试验法试剂1.1标准抗毒素气性坏疽(威氏、水肿、脓毒、溶组织)标准抗毒素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按期分发,所标单位应与国际单位等值,标准抗毒素应保存于2~毒素应保存于2~4.4.2待检抗毒素试验组吸取不同稀释度之待检抗毒素各1.0ml分别装入小试管中,每管补加稀释液0.5ml(可在抗毒素之前加入)。
-
肉毒抗毒素效价测定法
小白鼠试验法试剂1.1标准抗毒素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按期分发,所标单位应与国际单位等值。亦可自备,但其制法(包括菌种、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干燥方法等)应与检定所分发者相同。4.4.2待检抗毒素试验组吸取不同稀释度之待检抗毒素各1.0ml分别装入小试管中,每管补加稀释液0.5ml(可在抗毒素之前加入)。
-
神经毒素
钠通道受体毒素是一类重要的神经毒素之一,因其作用于钠通道的不同位点而产生不同的毒理作用。钠通道阻滞剂和促进失活的毒素抑制钠通道的通透性,钠通道激动剂和抑制失活的毒素增加钠通道的通透性。浑身无力,共济失调,流涎症,吞咽困难,腹部发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尿急,痛性尿淋沥。
-
破伤风抗毒素效价测定法
小白鼠试验法试剂1.1标准抗毒素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按期分发,所标单位应与国际单位等值。亦可用干燥毒素制成液体甘油毒素,即干燥毒素生理盐水溶解液与中性甘油(经116℃10分钟高压蒸汽灭菌)等量混合,每ml至少含20个试验量。120小时之内全部死亡,待检抗毒素之效价应以与对照小白鼠同时死亡的最高稀释度判定之。
-
外毒素
菌体向培养基中放出的毒素,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产生的,也有例外是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根据目前进行研究的结果,认为这种毒素都是蛋白质,并且毒性极强。例如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及白喉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虽对神经系统都有作用,但作用部位不同,临床症状亦不相同。
-
肉毒棱菌
肉毒棱菌(cl.botulinum)为腐物寄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动物粪便中。内毒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经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作用于脑神经核、神经接头处以及植物神经末梢,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肉毒中毒的发生,主要由于豆类、肉类、腊肠及罐头食品等被肉毒梭菌或芽胞污染,在厌氧条件下繁殖产生外毒素,被人食入所引起。
-
白喉抗毒素效价测定法
家兔皮肤试验法试剂1.1标准抗毒素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按期分发,所标单位应与国际单位等值。亦可自备,但应选经保存一年以上,毒力适宜的毒素。1.3稀释液硼酸盐缓冲盐水,灭菌后pH值应为7.0~但1支吸管只得用于1份样品)。待检抗毒素之效价应以与多数对照的反应强度相同之最高稀释度判定之,但反应强度不得超过对照。
-
蛤
9月份涡鞭毛藻类原生物繁殖(形成赤潮)季节,其贝类体内常含有超量次生性毒素,如鳍藻毒素、扇贝毒素和石房蛤毒素等。4.麻痹性中毒表现:首先出现口、唇、舌尖发麻,随后四肢末端麻木、头晕、四肢无力、共济失调,中毒严重者言语不清、软瘫、呼吸困难,甚至呼吸麻痹。5.补液,利尿加快毒素排出。6.全身支持和对症治疗。
-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概述: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是由进食含有蜡样芽孢杆菌所产生的肠毒素所致。发病率的高低与饮食卫生习惯和温度有关,主要在夏季发病。如污染菌量小,则不足以致病。如摄入细菌毒素为主者,潜伏期较短,1~14h出现呕吐、腹痛、腹泻者,均应疑及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确诊有赖从可疑食物及患者粪便中培养出蜡样芽孢杆菌。
-
机体抗毒性免疫
许多以外毒素致病的病原菌造成的感染,如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及内毒中毒等,机体的免疫应答,主要表现为抗毒素(lgg)中和毒素的作用。抗毒素与毒素结合,可以通过空间阻碍使毒素不能吸附到敏感的宿主细胞(受体)上,或者使毒素生物学活性部位(酶)被封闭,从而使毒素不能发生毒性作用。
-
中华珊瑚蛇
中文名:中华珊瑚蛇拉丁名:Sinomicrurusmacclellandi(Reinhardt,1844)俗名:丽纹蛇、赤伞节,环纹赤蛇(台湾)中文目名:有鳞目,蛇亚目中文科名:眼镜蛇科,眼镜蛇亚科中文属名:中华珊瑚蛇属采集描述:赵尔宓,中国蛇类上,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
福建华珊瑚蛇
中文名:福建华珊瑚蛇拉丁名:Sinomicruruskelloggi(Pope,1928)俗名:福建丽纹蛇、玦纹蛇中文目名:有鳞目,蛇亚目中文科名:眼镜蛇科,眼镜蛇亚科中文属名:中华珊瑚蛇属采集描述:赵尔宓,中国蛇类上,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头背色黑,有两条黄白色横纹,前条细,横跨两眼,后条较粗,呈倒“V”形。
-
司徒蟾蜍
中文名:司徒蟾蜍拉丁名:BufostuartiSmith,1929中文目名:无尾目中文科名:蟾蜍科中文属名:蟾蜍属采集描述:杨大同、饶定齐,云南两栖爬行动物,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雌蟾通体背面浅棕色,自吻端始至肛上方有明显的、极细的脊纹;雄蟾头顶平坦,边缘不棱起;蟾蜍毒中含有心脏毒成分。
-
花背蟾蜍
中文名:花背蟾蜍拉丁名:BuforaddeiStrauch中文目名:无尾目中文科名:蟾蜍科中文属名:蟾蜍属采集描述:费梁等,中国两栖动物图鉴,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皮肤粗糙,头部、上眼睑及体背密布大小不等具有小白刺的疣粒,疣粒上有红点;腹面满布扁平疣。蟾蜍毒和蟾毒配基均具有强烈的局部麻醉作用。
-
甲虫皮炎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甲虫属昆虫纲,鞘翅目,是昆虫纲中较大的一目,前翅为一鞘翅,口器为咀嚼型,种类很多,也是农作物的害虫,隐翅虫是其中的一种,由于虫体内含有刺激性很强的毒液,沾污皮肤可引起皮肤红肿发疱,故有人称之为“发疱甲虫”。若有脓疱或发生继发感染,要进行抗炎治疗。
-
詹氏琵蝎
中文名:詹氏琵蝎拉丁名:ScorpiopsjendekiKovarík中文目名:蝎目中文科名:真蝎科中文属名:琵蝎属有毒/泌毒部位:尾针毒素类型:血液毒毒性:动物毒素,蝎毒素(哺乳类神经毒素;甲克类毒素)蝎毒干扰神经系统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和神经肌肉系统,也影响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还通过影响内分泌干扰体内内环境的稳定机制;
-
河鲀鱼
化学成份:内脏含河鲀毒素(tetrodonine)、河鲀酸(tetrodonicacid)、河鲀卵巢毒素(tetrodotoxin)、河鲀肝脏毒素(hepatoxin)等。鱼素是由精氨酸、组氨酸、壳氨酸三种氨基酸所组成的鱼精蛋白。(2)其毒素能使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中毒,最先中毒部分为感觉神经,各感觉神经末梢痲痹后而失去触觉。
-
中毒性心肌炎
中毒性心肌炎是指毒素或毒物所致的心肌炎症,除白喉、伤寒、菌痢等感染性疾病外毒素、内毒素对心肌损害外,某些生物毒素如蛇毒、毒蕈、河豚、乌头等,以及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如:依米丁、锑剂、有机磷、有机汞、砷、一氧化碳、铅、阿酶素等,均可引起心肌损害产生中毒性心肌炎。2.心律失常的表现。2.使用解毒剂或对抗剂;
-
织纹螺
织纹螺中毒:织纹螺为我国沿海一带常见的螺种之一,织纹螺中毒以红带织纹螺中毒较常见。该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水溶性,耐热、耐酸,有类似箭毒的肌肉麻痹作用,致毒物质能阻断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及骨骼肌细胞,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及肌肉细胞的极化。2.吸氧,补液,应用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3.必要时用糖皮质激素。
-
安氏臭蛙
中文名:安氏臭蛙拉丁名:RanaandersoniiBoulenger,1882俗名:景东臭蛙中文目名:无尾目中文科名:蛙科,蛙亚科中文属名:臭蛙属采集描述:杨大同、饶定齐,云南两栖爬行动物,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背面皮肤较粗糙,满布细颗粒,有少数疣粒杂于其间;雄蛙背面后端和体侧以及腹面有小白刺;
-
蓝尾蝾螈
中文名:蓝尾蝾螈拉丁名:CynopscyanurusyunnanensisYang,1983中文目名:有尾目中文科名:蝾螈科中文属名:蝾螈属采集描述:杨大同、饶定齐,云南两栖爬行动物,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吻端钝圆形,且突出于下唇;内跖突不甚显著,外跖突明显呈锥状。雄螈肛部隆起较雌螈高,内壁有细小颗粒如绒状;
-
鱼毒
一些人食鱼后中毒的初发症状可是口唇、舌、咽喉刺痛感,继而则为这些部位出现麻木;另一些人开始的症状是恶心、呕吐、金属味、口干、腹绞痛、腹泻、头痛、寒战、发烧和周身肌肉痛。最烈性的鱼毒是河豚毒(pufferfishpoison),它由河豚鱼的生殖腺、肝等组织产生的神经毒素,患者重者可在24h内死亡。
-
章鱼咬伤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章鱼咬伤:误触遭咬,毒素作用与混合毒类蛇毒类似。被咬后皮肤立即感到刺痛、灼痛或剧痒,伤口可见出血不止及凝血时间延长,伤口周围出现显著水肿或有风团样损害并迅速出现口、舌麻木,说话及吞咽困难,视物模糊,肌肉麻痹,呼吸困难,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
皮肤试验
皮肤试验通常简称皮试。另一类为超敏反应皮肤试验,用来检测机体的超敏反应和细胞免疫状态。相反,受试者如有免疫力,其血清中含有足量的抗毒素抗体,能中合注入的毒素,局部不出现红肿,为阴性反应。I型变态反应(见变态反应)皮肤试验是变应原与特异性抗体IgE(免疫球蛋白E)在皮内进行的一种反应。
-
显性感染
当机体免疫力较弱,或入侵的病原菌毒力较强,数量较多时,则病原微生物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经过一定时间相互作用(潜伏期),如果病原微生物暂时取得了优势地位,而机体又不能维护其内部环境的的相对稳定性时,机体组织细胞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
-
全身感染
机体与病原菌相互作用中,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薄弱,不能将病原菌限于局部,以致病原菌及其毒素向周围扩散,经淋巴道或直接侵入血流,引起全身感染。脓毒血症脓毒血症(pyosepticemia)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时,由于细菌随血流扩散,在全身多个器官(如肝、肺、肾等)引起多发性化脓病灶。
-
抗毒素
概述抗毒素是一类含有抗体的免疫血清制品。是将类毒素或毒素给马或其他大动物注射,使动物血清内产生大量抗体,然后将含有抗体的动物血清精制浓缩而成的,如破伤风抗毒素、肉毒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及蛇毒抗毒素等。注意事项应用抗毒素血清来预防和治疗疾病时需注意:要早期使用、足量注射,并应注意防止超敏反应的发生。
-
海贝咬伤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海贝栖居于由石灰质形成的贝壳内,其中部分海贝具有一定的毒性,可咬伤皮肤发生中毒。海贝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及头足纲。若疼痛剧烈可在咬伤部位上方注射1%盐酸吐根碱3mL或取1%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在咬伤部周围作浸润麻醉能迅速止痛,并及时给予抗组胺药和抗炎药,以防伤口继发感染。
-
虎斑颈槽蛇
麦桂波等报道1例被该蛇咬伤患者,被咬伤2天后出现困倦、乏力,全程肉眼血尿,被咬伤肢体远端及腰部皮下出血,双侧肾区轻叩痛,凝血酶原时间5min,活性凝血激酶时问5min,纤维蛋白原0.6g/L,血红蛋白呈进行性下降,注射针口出血不止,采血标本在常温下3h仍不凝固,提示该蛇毒为类凝血酶毒素所致的临床表现。
-
嗜杀酵母
某些酵母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能向体外分泌一种可杀死其他酵母的毒蛋白,称为嗜杀毒素。嗜杀毒素能杀死敏感酵母。嗜杀酵母的嗜杀特性与两种双链线状RNA(dsRNA)有关,即编码产生毒素蛋白的M-dsRNA和编码自身和M-dsRNA外壳蛋白的L-dsRNA。嗜杀毒素破坏细胞跨膜化学质子梯度,造成ATP和钾离子泄漏,导致细胞死亡。
-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概述:葡萄球菌食物中毒(staphylococcalfoodpoisoning)是葡萄球菌肠毒素所引起的疾病,其特征为起病急骤,呕吐剧烈伴失去及虚脱。治疗同沙门氏菌属感染的胃肠炎型,以保暖、输液、饮食调节等为主,一般不需用抗菌药物。病原学:引起本病的细菌仅限于血浆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菌,且其中仅部分菌株能产生肠毒素,包括A~
-
白喉棒杆菌
白喉棒杆菌是棒杆菌属的一个种。该菌可产生外毒素。B片段具有识别靶细胞的部分。其毒素作用的机制是由于在于通过将肽键延长因子EF-2进行ADP核糖基化而使其失活,阻抑了蛋白质的合成。为了了解毒素病原性及希克氏(Schick)反应的一些免疫情况,正在通过实验对来自母体的免疫及其消失(出生后约三年)进行着研究。
-
动物肝中毒
疾病分类:急诊科疾病概述:动物肝含有维生素A、D,食了对人体健康有利,同时它又含有痉挛毒素和麻痹毒素。症状体征:中毒表现:头痛、头晕、嗜睡、恶心、呕吐、腹痛、水泻、结膜充血、结膜下出血、瞳孔轻度散大、视力模糊、皮肤潮红与灼热感。予大量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2.对症治疗如镇静、止痛、止血剂等。
-
葫芦条
葫芦条的营养价值葫芦条含有大量营养成分,如糖、蛋白质、胡萝卜素、铁、磷、钙等。葫芦条的保健功能很多,它能调节心脑血管,健身养颜,抗衰老,保健心脏,调节肝脏免疫力等,还有降血压的作用。葫芦条的选购外型与甜葫芦相似的苦葫芦含有糖苷毒素,这种毒素即便受热也不易破坏分解,误食会导致中毒。主治水肿腹胀等。
-
苏芸金杆菌
苏芸金杆菌是最初从德国苏芸金(Thuringen)地区一个面粉厂死亡的地中海粉螟中分离出的、对昆虫有致病性的芽孢杆菌,1915年正式定为此名。晶体的着色性能与其他细胞物质相似,在与芽孢相对的一侧菌体中形成,很易与芽孢分开。蛋白质晶体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分解释放毒素,对糜蛋白酶、胰蛋白酶不敏感,故对人畜无毒。
-
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裂解细菌的过程与毒性噬菌体相同,而形成溶原状态则为噬菌体的基因组整合于细菌的染色体上,并随细菌的繁殖传至子代。由噬菌体基因决定细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称为溶原性转移。此外,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红疹毒素的能力,以及沙门氏杆菌有特异性o抗原等,均通过溶原性转换获得。
-
菌群失调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和正常菌群之间以及正常菌群中各细菌之间,保持一定的生态平衡。菌群失调的常见诱因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同位素、激素、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时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功能失常也是重要原因。②变形杆菌和假单胞菌生长旺盛并侵入组织发生肾炎或膀胱炎;
-
蟾毒配基B(乙酸)酯
C26H36O6,蟾蜍(Bufovulgaris)皮肤腺中的一种毒素,溶剂化的结晶,154℃下湿润,分解点23℃,溶于乙醇和氯仿,作为蟾蜍主要毒素的蟾毒配基B二酯(bufotoxin,蟾毒配基B酯的C14-辛二酰精氨酸酯)的酯部分,在体内水解而生成蟾毒配基B(乙酸)酯。
-
散囊菌科
散囊菌科是子囊菌亚门的一科。闭囊壳上有附属丝或无,无性生殖发达,产生具独特类型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该科种类多、分布广,常见属有青霉属、曲霉属等。有的种可产生毒素,如黄曲霉可产生致癌的黄曲霉毒素等。由于该科的种类有性阶段不常发生,甚至退化,所以主要根据其无性阶段进行识别和分类。
-
水母
水母中毒:水母在全世界有约3000种,我国常见的水母有8种,即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海蜇(红蜇水母)、口冠海蜇、叶腕海蜇、四叶小舌硬水母、长硬钩手水母及僧帽水母等。金黄水母(海荨麻)对小鼠的LD50为2~2.全身肌肉酸痛、肌肉痉挛、发冷、胸闷、恶心,中毒严重者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肺水肿、呼吸困难而死亡。
-
鲍
鲍中毒:鲍又称鲍鱼,为无脊椎动物中的一种螺。鲍的消化腺、肝脏及其他内脏有毒,含不同类型的有光感力的色素毒素——嗜焦素,性质近似叶绿素,对光敏感,按大鼠体重100g喂5g鲍肝或内脏后,能引起光敏症。2.可有流泪、流涎、抽搐、四肢麻痹等全身中毒症状。3.泥螺中毒者应避免日晒,予抗组胺药,重者给予糖皮质激素。
-
额斑黄胡蜂
中文名:额斑黄胡蜂拉丁名:Vespulamaculifrons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黄胡蜂属采集描述:李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胡蜂总科,科学出版社,1985,p41.有毒/泌毒部位:尾针毒素类型:血液毒毒性:动物毒素,蜂毒类。溶血作用(肥大细胞脱粒作用;神经系统作用);细胞溶解作用;过敏反应和免疫。
-
常见黄胡蜂
中文名:常见黄胡蜂拉丁名:Vespulavulgaris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黄胡蜂属采集描述:李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胡蜂总科,科学出版社,1985,p35.有毒/泌毒部位:尾针毒素类型:血液毒毒性:动物毒素,蜂毒类。溶血作用(肥大细胞脱粒作用;神经系统作用);细胞溶解作用;过敏反应和免疫。
-
印度侧异腹胡蜂
中文名:印度侧异腹胡蜂拉丁名:ParapolybiaindicaindicaSaussure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胡蜂属采集描述:李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胡蜂总科,科学出版社,1985,p56。溶血作用(肥大细胞脱粒作用;神经系统作用);细胞溶解作用;过敏反应和免疫。腹部第一节柄状,近端部处背板隆起,两侧棕色。
-
台湾铃腹胡蜂
中文名:台湾铃腹胡蜂拉丁名:Ropalidiataiwana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铃腹胡蜂属有毒/泌毒部位:尾针毒素类型:血液毒毒性:动物毒素,蜂毒类。细胞溶解作用;中毒途径:蛰刺形态:台湾铃腹胡蜂两触角窝之间下部黑色,上部深棕色,两复眼内缘下部黄色,上部黑色,额上半部及颅顶为黑色。
-
棕马蜂
中文名:棕马蜂拉丁名:PolistesgigasKirby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马蜂属采集描述:李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胡蜂总科,科学出版社,1985,p59.有毒/泌毒部位:尾针毒素类型:血液毒毒性:动物毒素,蜂毒类。溶血作用(肥大细胞脱粒作用;神经系统作用);细胞溶解作用;过敏反应和免疫。
-
柑马蜂
中文名:柑马蜂拉丁名:PolistesmandarinusSaussure中文目名:鞘翅目中文科名:胡蜂科中文属名:胡蜂属采集描述:李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膜翅目胡蜂总科,科学出版社,1985,p63.有毒/泌毒部位:尾针毒素类型:血液毒毒性:动物毒素,蜂毒类。溶血作用(肥大细胞脱粒作用;中胸背板全呈黑色,密布粗糙刻点及短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