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神经
从脑发出左右成对的神经,依次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脑神经的运动纤维,由脑干内运动神经核发出的轴突构成;③脑神经中的内脏运动纤维,属于副交感成分,且仅Ⅲ、Ⅶ、Ⅸ、Ⅹ四对脑神经中含有。
-
多发性脑神经损害
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多发性脑神经炎是指单侧或双侧,同时或先后出现两条以上的脑神经损害,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①炎症性疾病;症状体征:临床常见的多发性脑神经损害综合征包括Guillain-Barsé综合征、脑膜肿瘤、颅底脑膜炎、慢性中耳炎及乳突炎引起的颅底骨髓炎、白血病脑膜侵润、神经中毒和神经受压等。
-
眶尖端综合征
概述:眶顶为由颅内进入眼球的神经和血管的通道。又是眼外肌和眼提上睑肌的起点。病因病理病机:凡颅部及眶部外伤有颅骨或眶骨骨折伤及眶上裂、视神经孔,眶内肿瘤、眶内外伤或手术后的出血、血肿,或各种炎症如骨膜炎、血管周围炎等波及眶上裂及视神经孔,伤及第Ⅱ、Ⅲ、Ⅳ、Ⅵ脑神经及第Ⅴ脑神经的眼支者,均为其病因。
-
嗅神经
嗅神经olfactorynerve过去被看作是第一对脑神经,但实际只不过是分布在嗅粘膜上的细胞的神经突起,和视神经同样,与其他的脑神经不同.而显有原始型的特征。嗅丝离开嗅粘膜,向上穿经筛骨板的小孔进入颅前窝,终止于嗅球。嗅细胞既是嗅觉的一级传入神经元,又是嗅感受器的接受细胞。
-
头神经节
头神经节一般系指动物头部和消化管背侧之神经节。昆虫等头部之构造趋向复杂,数个基本神经节愈合而成为相当复杂的构造,这就可以倣照脊椎动物而称为脑;至于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扁形动物等,其头节较为简单,神经节也不发生愈合,则应用头神经节(或脑神经节)这个名称。
-
腮腺
英文翻译parotidgland;人两耳下方的唾液腺位置:外耳道的前下方,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的深面。浅部:三角形或者不规则形,位于外耳道的前下方,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Ⅻ脑神经腮腺床“Parotidbed”-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a.,颈内静脉internaljugularv.,Ⅸ~
-
核下瘫
核下瘫是指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脑神经运动核及其轴突组成的脑神经运动纤维损伤引的瘫痪。面神经核下瘫的特点是损伤同侧所有面肌瘫痪,表现为额横纹消失、眼不能闭、口角下垂、鼻唇沟消失等。舌下神经核下瘫的特点是病灶侧全部舌肌瘫痪,表现为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侧。
-
头部支配
头部支配是神经系的支配中枢向头部集中的现象。在寡毛类脑神经节只不过是感觉信息的中继中枢,所以即使将之除掉,对运动性功能也无妨碍。多毛类的脑神经节是抑制的中枢,而食道下神经节是运动的中枢,二者相互协调支配着全身的运动。
-
听斑
第八脑神经分成两支,其中的一支形成前庭神经(nervusvestibularis)在内耳迷路中进入前庭,更分别进入卵圆囊和球状囊的上皮。此神经末端分布处,有由碳酸钙形成的平衡石在由感觉细胞生出的纤毛之上,呈白色,这部分称为听斑。由球状囊分离出来的壶形结构上的听斑称为壶斑(maculalagenae)。
-
外[胚层原]中胚层
外[胚层原]中胚层是指脊椎动物的早期神经胚,在围绕神经板的神经区和表皮区之间的狭小部位,于神经胚中期成为神经褶被提起,在神经管形时,则作为神经冠位于其背面正中部位的细胞群。此胚区在正常发育中可形成尾部、后躯部的体节,然而此胚层一般却不称外[胚层原]中胚层。
-
外展神经
外展神经是第六对脑神经,看作是与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同样的节神经的腹侧根。是一种支配外直肌和眼球牵引肌的躯体运动神经。起始核在延髓前部正中线附近,就人而言位于菱形窝腹侧的面神经根所急剧回转的内膝的腹外侧,从腹侧穿过桥脑、自桥脑和延髓的交界外出脑。
-
先成现象
先成现象一般是身体的一部分,较其他部分早出现的发育阶段形态特征的现象。认为是蜕皮素和保幼激素的分泌平衡失调而产生的。另也有可能是由于给予过量的蜕皮素,脑神经分泌细胞的一部分的破坏等人为引起的。其他感染核多角体病毒病的鳞翅目幼虫,出现具有成虫特征的触角、口器等病是同样的原因。
-
位听神经
位听神经又称前庭蜗神经。蜗神经的感觉神经元胞体位于内耳蜗轴内的螺旋神经节,为双极神经元,周围突分布于螺旋器的毛细胞,中枢突在内耳边聚成蜗神经,止于脑干的蜗神经前、后核,传入听觉冲动。当位听神经完全损伤时,则表现为伤侧耳聋及前庭功能的丧失;部分损伤时,可出现眩晕、眼球震颤和听力障碍。
-
混合神经
混合神经属周围神经系统。由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的神经干,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在人体脑神经中的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是混合神经;每种混合神经内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的组成也不尽相同。典型的脊神经有4种纤维成分:躯体传出纤维、躯体传入纤维、内脏传出纤维和内脏传入纤维。
-
神经核
神经核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而成的灰质团块。一般深埋在白质内。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运动性神经核、感觉性神经核、交感神经核和副交感神经核。按脑的不同部位,脑干内有脑神经核、网状结构核团及其他神经核(如薄束核、楔束核、上橄榄核、红核、黑质等);大脑内部有基底神经节核;
-
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是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组织的总称。周围神经系统的一端同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相连,另一端通过各种末梢装置与身体其它器官和系统相联系。植物性神经又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集中的部位称神经节。周围神经又可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混合神经。
-
双向情感障碍
研究发现一个调节对大脑神经递质(如多巴胺)的敏感性的基因突变引起双向情感障碍,占精神疾病患者的10%。该突变基因为G蛋白受体激酶3,突变部位在基因的启动子区,即调节基因何时启动。研究人员推测该突变使人体对多巴胺超敏感,导致双向情感障碍病人情绪极端化,使人在欣喜异常和严重抑郁两种状态转换。
-
包涵体
在病毒感染寄主细胞时,对被感染细胞进行染色,可观察到细胞内有明显区别的大小不等的颗粒状结构体。另一类是由于病毒感染后,在细胞产生的一种反应生成物,例如由狂犬病病毒而引起狗脑神经细胞中的包涵体(内格里小体)就属于这一种。有的在细胞核内(疱疹病毒等)。用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的颗粒状包涵体称为X体。
-
室底灰质
由于脊髓的中央管至延髓上部和脑桥背移并开敞为第四脑室,因此,在延髓上部和脑桥,原脊髓中央管周围的灰质成为第四脑室的室底灰质。室底灰质埋藏一些脑神经核团。
-
听神经
听神经是第八对脑神经。是由内耳向脑传达听觉和平衡觉的感觉神经。到内耳分为二,其中蜗神经(nervuscochleae)起于听器,前庭神经(nervusvestibuli)起于前庭及半规管,二者均各自经由以原始的双极性神经纤维形成的蜗神经节以及前庭神经节而到达菱脑的终止核。
-
半乳糖脑苷脂
半乳糖脑苷脂亦称半乳糖神经酰胺。是一分子的半乳糖以糖苷键结合于神经酰胺上。大量存在于脑神经组织(特别是白质)、髓鞘中。除脑以外,肾脏中也有多量的存在。已经明确,除脑组织以外,而葡糖脑苷脂是主要的,所以脑苷脂大致可分为半乳糖脑苷脂和葡糖脑苷脂两种类型,是脑苷脂硫酸酯生物合成的前体。生理功能不明。
-
颈静脉孔综合征
颈静脉孔综合征常由后颅窝肿瘤导致(例如脉络膜瘤)。影响的结构和导致的症状包括:A.舌咽神经(CNIX)损伤导致:1.同侧咽反射消失。2.同侧舌的痛温觉和后1/3味觉丧失。迷走神经(CNX)损伤导致:1.同侧软腭及喉麻痹。副神经(CNXI)损伤导致:1.胸锁乳突肌麻痹导致头不能转向对侧。2.斜方肌麻痹而致不能耸肩。
-
半乳糖神经酰胺
半乳糖脑苷脂亦称半乳糖神经酰胺。是一分子的半乳糖以糖苷键结合于神经酰胺上。大量存在于脑神经组织(特别是白质)、髓鞘中。除脑以外,肾脏中也有多量的存在。已经明确,除脑组织以外,而葡糖脑苷脂是主要的,所以脑苷脂大致可分为半乳糖脑苷脂和葡糖脑苷脂两种类型,是脑苷脂硫酸酯生物合成的前体。生理功能不明。
-
中风斠诠
《中风斠诠》为书名,3卷。张山雷撰于1917年。卷1中风总论;卷2内风脑神经病之脉因证治;卷3古方评议。书中以中医理论为主,参照西医学说,对中风病的辨析与治疗论述颇详。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据1933年重订本印行。
-
上运动神经元
锥体系主要包括上、下两个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主要位于大脑皮质体运动区的锥体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组成下行的锥体束,其中下行至脊髓的纤维称为皮质脊髓束;临床上,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随意运动麻痹,伴有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减弱或消失;
-
核上瘫
核上瘫是指损伤发生在脑神经核以上节段,如一侧上运动神经元包括皮质核束或其起始区锥体细胞受损,可产生对侧眼裂以下的面肌和对侧舌肌瘫痪,表现为对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低垂、嘴歪向病灶侧、流口水,不能作鼓颊、露齿和吹哨等动作;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对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