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矮化
遗传性的矮化普通是由单一基因突变所造成,但一般则多与赤霉素或植物生长激素等体内激素的代谢及作用的异常有关。例如豌豆的某些矮化种,在黑暗中可生长得与正常的品种一样。莲座型植物,银杏的短枝,桃树的高温种生芽等都是生理性矮化的代表例子,但这时也可看出这些生理矮化与其体内的植物激素水平仍密切相关。
-
长线形病毒科
病毒粒子为非常弯曲的长线形,螺旋对称结构,粒子表面存在明显的横带,螺距3.4nm。一种主要外壳蛋白的分子量为22-46kDa,由重复外壳蛋白基因编码一个外壳蛋白类似物,分子量为26-79kDa。长线形病毒科病毒基因组为线形单链正义RNA,是植物病毒中最长的基因组。长线形病毒属为单分体,葡萄卷叶病毒属和毛形病毒属为二分体。
-
黄症病毒科
马铃薯卷叶病毒属和耳突花叶病毒属RNA的5`端有一个VPg结构,黄症病毒属的5`端没有VPg。黄症病毒科病毒广泛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一些病毒的寄主范围多半局限于单个科植物,如大麦黄矮病毒和禾谷类黄矮病毒侵染多种杂草,菜豆卷叶病毒主要侵染豆科植物,胡萝卜红叶病毒主要侵染伞形科植物。
-
中间砧
由于矮化砧繁殖困难,繁殖系数低,根系发育较差,所以将具有某种特性的砧木枝条用作中间砧,利用基砧根系发达,固地性、抗性、适应性强,采种繁殖容易等和矮化砧木对接穗的影响,共同作用于接穗品种,以达到矮化树冠。采取二重枝接或分段芽接方法培育矮化中间砧苹果苗木,育苗期缩短1年,但操作技术较为复杂。
-
黄症病毒属
ORF6由亚基因组RNA翻译,编码7kDa蛋白。在韧皮部薄壁细胞的细胞质中可看到成群的病毒粒子,在转移细胞和拌胞中也可看到病毒粒子,有时在液泡中存在病毒结晶体。黄症病毒属病毒可侵染100种以上的单子叶植物,包括燕麦、大麦、小麦和一些杂草,引起植物矮化和褪绿症状,大麦的病症轻于燕麦,小麦更轻。
-
桃砧木育种
桃砧木育种是研究桃及其近缘属植物的遗传变异,选择培育桃砧木的一门科学技术。从发展趋势看,一些国家把育种的重点放在育成半矮化和矮化砧木,和育成抗根瘤线虫砧木方面。如对根线瘤虫免疫的红花重瓣寿星桃和红根甘肃桃;可作矮化砧木的毛樱桃(PrunustomentosaThunb.)、郁李(P.japonicaThunb.)和欧李(P.humilisBge.);
-
矮化砧
矮化砧是能控制接穗生长、使嫁接树树体小于标准树体的一类砧木。嫁接后生成矮化树,早果性强,嫁接多数品种1-2年即可开花,果实品质风味亦佳,唯其根系小且分布较浅,固地性差,木质脆而易断,抗逆性不强。3渥太华系矮化砧木:嫁接后树体大小介于M9和M26之间,较M26丰产,抗寒,因生根困难,适用作中间砧。
-
赤霉素
赤霉素是以ent-赤霉烷(gibberellane)为基本骨架的四环双萜的一种植物激素。植物的矮化认为多半是由于体内的GA合成系统,在遗传上发生异常而造成的,为供给GA,则可以由矮化恢复正常。此外,GA还具有打破种子和芽的休眠,促进长日照植物的开花,诱发葡萄等的单性结实,抑制某些种植物叶片老化等效应。
-
植物生长调节剂
50年代末60年代初,制造的赤霉素和矮壮素在促进生长、防止脱落、促进发芽及防止小麦倒伏方面,进行了圈套规模的田间试验。常用的脱叶剂有:氯酸镁、氯酸钙、氯酸钠,脱叶磷、脱叶亚磷、乙烯剂、催熟磷,茅草枯等。常用的疏花疏果剂有二硝基甲酚(DNOC)、萘乙酸、萘乙酰胺(NAAm)、,甲萘威、乙烯利等。
-
小RNA病毒目
中文名称:小RNA病毒目英文名称:Picornavirales分类类型:目小RNA病毒目成员:科亚科属种型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禽肝炎病毒属(Avihepatovirus)鸭甲型肝炎病毒(DuckhepatitisAvirus)塞尼卡病毒属(Senecavirus)塞尼卡谷病毒(SenecaValleyvirus)萨佩洛病毒属(Sapelovirus)猪萨佩洛病毒(Porcinesapelovi
-
燕麦病毒属
中文名称:燕麦病毒属英文名称:Avena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番茄丛矮病毒科燕麦病毒属燕麦病毒属成员:燕麦褪绿矮化病毒(Oatchloroticstuntvirus)燕麦病毒属基本特性:燕麦病毒属病毒粒子等轴对称,直径约35nm,无包膜,由180个蛋白亚基组成。易机械接种传播,自然界可能通过产生游动孢子的真菌传播。
-
豇豆花叶病毒亚科
豇豆花叶病毒和豆荚斑驳病毒的三维立体结构与感染脊椎动物的小RNA病毒科的病毒结构非常类似,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中的烟草环斑病毒三维立体结构也与之相似。豇豆花叶病毒亚科的豇豆花叶病毒属的寄主范围窄,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和蚕豆病毒属寄主范围较宽,每属内病毒的发病症状各异。
-
斐济病毒属
双链RNA的3’端具有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序列,大多数基因片段为单顺反子,有些片段具有2个ORF。侵染植物的病毒复制发生在韧皮部相关细胞的细胞质中,伴随有病毒基质产生,感染过程中有直径约90nm的管状结构积累,有时管状结构并不完全封闭,可形成卷筒状。马唐矮化病毒发生在南美靠北部国家、大洋州和中国台湾;
-
矮缩病毒属
完整的基因组信息分布于6个环状单链DNA分子上,由于矮缩病毒DNA结构与双生病毒科类似,至少有一个组分编码复制相关蛋白(Rep)。病毒是以双链DNA转录和复制链为模板,通过滚环复制方式进行复制。病毒宿主范围窄,自然侵染地三叶草、豌豆、蚕豆等豆科植物。病毒侵染的植物严重矮化,有些植物产生卷叶、褪绿甚至整株死亡。
-
毛形病毒属
一种主要外壳蛋白的分子量为28-33kDa,由重复外壳蛋白基因编码一个外壳蛋白类似物,分子量为52kDa。毛形病毒属病毒寄主细胞病变了解较少,病毒粒子存在于维管束薄壁细胞中,感病细胞含有膜状体结构,,有的在细胞筛管中具有含小泡的纤维状结构。莴苣侵染性黄化病毒分布于美国,甘薯褪绿矮化病毒在以色列、尼日利亚有报道。
-
类病毒
包括PSTV在内的几种类病毒没有翻译起始密码子和mRNA的其他调控序列,现认为,类病毒不能编码蛋白质。不对称滚环模式有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等,复制时以(+)链为模板转录生成多个单位长度的(-)链复制中间体,不经剪切,直接作为模板转录成(+)链复制中间体,再经过切割和连接,形成单体环化的类病毒分子。
-
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科
负链不能通过锤头状结构进行自身切割,基因组不编码蛋白质。
-
植物细菌病
病原细菌都为杆菌,主要有5个属: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欧氏杆菌属(Erwinia)、野杆菌属(Arobacterium)和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在木质部寄生的细菌使植株表现黄化、萎缩,如葡萄皮尔氏病、杏叶焦病、苜蓿矮化病、甘蔗矮化病和桃幼果病等。
-
甜菜坏死黄脉病毒属
各RNA组分的3’端含有一段70多个碱基的序列,该序列能够形成完整的尔级结构,可能与复制酶的识别有关。在传播介体多黏菌的游动孢子中也发现病毒粒子。甜菜坏死黄脉病毒属病毒的寄主:甜菜坏死黄脉病毒属病毒寄主范围窄,甜菜是主要自然寄主,实验中经汁液接种可侵染藜科、番杏科和苋科的15种植物。
-
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
中文名称: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英文名称:Begomo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成员:种型泰国番茄黄曲叶病毒(TomatoyellowleafcurlThailandvirus)泰国番茄黄曲叶病毒–1株(TomatoyellowleafcurlThailandvirus–[1])泰国番茄黄曲叶病毒–2株(TomatoyellowleafcurlThail
-
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属
中央保守区(CCR)与啤酒花矮化类病毒属和椰子死亡类病毒属相似,还有一个末端保守区(TCR),负链不能通过锤头状结构进行自我切割。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属的寄主和传播: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在细胞核内复制和积累。番茄作为理想的实验寄主,受该类病毒不同株系的侵染。症状表现从无症到毁灭性灾害。
-
呼肠孤病毒科
在不同的病毒属中,病毒的形态有变化。呼肠孤病毒科成员的核酸是10、11或12个节段的线状双链RNA,每个RNA节段的分子量在0.2-3.0×106之间,总分子量12-20×106。呼肠孤病毒基因组非翻译区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呼肠孤病毒具有型特异性和组特异性抗原,不同属的病毒成员没有抗原亲缘关系,一些病毒具有凝集红细胞作用。
-
四体病毒科
四体病毒科(Tetraviridae)分两个病毒属:β四体病毒属(Betatetravirus)和ω四体病毒属(Omegatetravirus)。病毒粒子的沉降系数194~210S,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1.27~1.31g/ml,pH3.0下稳定,抗乙醚。在自然情况下,幼虫通过摄食污染四体病毒的食物而致病。但多为零星发生。病死虫组织溶解成液状,死虫呈黑色。
-
细胞核弹状病毒属
沉降系数810-950S。病毒在寄主植物的细胞核中增殖,核内形成颗粒状内含体(病毒基质),可能是病毒复制的场所,病毒的形态发生在核内膜上,具包膜的完整病毒粒子积累在核周腔内。细胞核弹状病毒属病毒寄主范围较广,马铃薯黄矮病毒的寄主包括茄科、菊科、十字花科、唇形科、豆科、玄参科等的60多种双子叶植物。
-
纤细病毒属
RNA2正链编码23kDa蛋白,负链编码94kDa蛋白;水稻条纹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环状、杆状或8字形的内含体,内含体在高倍放大时通常呈沙粒样结构,有些类似于结晶状,在感病细胞中一般难以辨认单个丝状病毒粒子,但可观察到被膜包裹的细颗粒区域,可能是由病毒聚集体组成。玉米条纹病毒由菲岛蜡蝉传播。
-
巨脉病毒属
外壳蛋白由一种多肽组成,分子量为48kDa。巨脉病毒属病毒感染寄主植物后,存在于植物的叶片和根内,在叶肉组织和微管束薄壁组织的细胞种分布着杆状病毒粒子,感病细胞中产生结晶状内含体,其中含有病毒粒子。烟草矮化病毒也不能感染莴苣。巨脉病毒属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油壶菌属真菌在土壤或水中传播,能机械接种传播。
-
马铃薯Y病毒
中文名称:马铃薯Y病毒英文名称:PotatovirusY分类类型:种分类:马铃薯Y病毒科马铃薯Y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GeneBank编号:[AF237963]马铃薯病毒病:马铃薯病毒病分布广泛,发生普遍。马铃薯S病毒(PVS)寄主范围较窄,系统侵染只限于少数几种茄科植物。症状:马铃薯病毒病在田间常表现花叶、坏死和卷叶三种类型症状。
-
芹菜花叶病毒
病毒特征:西芹病毒病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主要有芹菜花叶病毒(Ce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两种病毒引起相似症状,CeMV分类上属马铃薯Y病毒科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粒子线形,大小为750-800nm×13nm。汁液稀释限点100~1000倍,钝化温度55~60℃,室温条件下体外保毒时间5天,主要侵染菊科、藜科、茄科的几种植物。
-
莴苣花叶病毒
病毒特征:长叶莴苣病毒病主要由莴苣花叶病毒(L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侵染所致,部分由蒲公英黄花叶病毒(DYMV)侵染引起发病。黄瓜花叶病毒(CMV)属雀麦花叶病毒科黄瓜花叶病毒属,病毒粒子球状,直径28-30nm,稀释限点1000~10000倍,钝化温度60~70℃10min,不耐干燥,体外存活3-4天,蚜虫传毒。
-
大豆花叶病毒
病毒特征: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mosaicvirus,SMV)是马铃薯Y病毒科马铃薯Y病毒属的成员,病毒粒子线条形,大小650~700nm×15~18nm,汁液稀释限点1000倍,钝化温度55~60℃,体外存活期3-4天,血清实验和交叉保护实验表明,该病毒与普通豆类花叶病毒及豆类黄化花叶病毒很相近。气候条件对病害流行和症状表现影响很大。
-
甘薯病毒属
甘薯轻型斑驳病毒产生的多聚蛋白为390kDa,切割产生10个功能蛋白,包括柱状内含体解旋酶、Nia-VPg、核内含体蛋白酶NIa-Pro、NIb、复制酶P1、Ps、辅助成分蛋白酶HC-Pro和外壳蛋白等,外壳蛋白由一种多肽组成。在叶肉组织的细胞质中观察到柱状内含体,病毒粒子分布在细胞质中。
-
香石竹环斑病毒属
病毒感染寄主植物的茎、叶、花和根,也感染顶端分生组织。香石竹环斑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几种石竹科植物,实验中可侵染25个科的133种双子叶植物,引起叶片斑驳、环斑、矮化和畸形,有时叶尖坏死。病毒易机械接种传播,无种传,不能由昆虫、线虫和土壤真菌传播,但能由未加生物介体的土壤传播。
-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属
中文名称: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属英文名称:Machlomo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番茄丛矮病毒科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属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属成员: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chloroticmottlevirus)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属基本特性:等径对称病毒粒子(多面体),直径33nm,无包膜,电镜下粒子外形呈六边形。ORF4编码25kDa的外壳蛋白。
-
马铃薯卷叶病毒属
ORF1编码70kDa蛋白(解旋酶,VPg),ORF2编码聚合酶(通过移码方式与ORF1连接)。大量病毒粒子分布在韧皮部薄壁细胞和伴胞细胞的细胞质中,可形成聚集体,在液泡中存在病毒结晶体。马铃薯卷叶病毒属病毒自然寄主有限,可侵染20种植物,主要为茄科植物,还有部分苋科、十字花科和马齿苋科植物。
-
花生矮化病毒
PSV分类类型:种分类:雀麦花叶病毒科黄瓜花叶病毒属花生矮化病毒GeneBank编号:[RNA1:U15728]花生矮化病毒基本特性:病毒特征及寄主范围:花生黄花叶病又称花生花叶病,病原是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virus)病毒颗粒球状,平均直径28.7nm。除花生外,能侵染豇豆,菜豆,仅隐症侵染黄瓜和番茄。传播介体为蚜虫。
-
长线形病毒属
长线形病毒属单个病毒的自然寄主和实验寄主均有限,病毒症状主要是黄化型(如矮化、卷叶、叶片黄化或变红、结实推迟和变小),或者是木质茎杆上呈现凹点,侵染呈系统性,但通常局限于韧皮部,引起韧皮部不同程度的坏死。我国已有报道的是甜菜黄化病毒、麝香石竹坏死斑点病毒、柑橘速衰病毒和小麦黄叶病毒。
-
马铃薯帚顶病毒属
基因组为三分体,RNA的3’端有类似tRNA的结构。RNA1编码蛋白可能作为复制酶与一个超读蛋白共同参与病毒的复制,RNA2编码4个蛋白,RNA3编码2个蛋白,分别为20kDa的外壳蛋白和67kDa外壳蛋白超读产物。在该病毒侵染的普通烟中,病毒粒子成束聚集在细胞质内,病毒通过薄壁组织进行细胞间运动。实验室中可汁液接种传播。
-
花生丛簇病毒属
病毒RNA的3`端含有类似tRNA的结构。花生丛簇病毒RNA编码3个蛋白,分别为131kDa蛋白,191kDa的P1蛋白超读产物,这两个蛋白含有含有解旋酶和聚合酶基序单元,靠3`端编码15kDa的功能未知蛋白,通过亚基因组翻译;寄主范围较宽,可侵染番杏科、苋科、藜科、葫芦科、禾本科、玄参科和茄科的一些植物。
-
啤酒花矮化类病毒属
303nt,具有5个功能区,形成稳定的杆状或拟杆状二级结构。中央保守区(CCR)与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属和椰子死亡类病毒属相似,还有一个末端保守发夹结构(TCH),负链不能通过锤头状结构进行自我切割。该属类病毒通过不对称滚环模式进行复制,基因组不编码蛋白质。本属成员自然寄主范围广泛,分布于全世界。
-
抽薹
主要是由于节间伸长进入营养生长的丛生型植物的茎,受到温度和日照长度等环境变化的刺激,随着花芽的分化,茎开始迅速伸长,植株变高,此现象称为抽薹。多发生在二年生长日照植物(bienniallong-dayplant),可用温度和日照长度处理来抑制或促进油薹,赤霉素亦能促进抽薹,植物矮化剂(CCC)有抑制抽薹的作用。
-
组织培养繁殖
组织培养繁殖是在人工培养基中,使离体组织细胞培养成为完整植株的繁殖方法。也有含盐种类较多,盐量较高的B5、B6、HLs及M等培养基。还须加入一些附加成分,如水解酪蛋白、植物激素。一般要经过以下两个灭菌过程,先用湿润剂处理使杀菌剂能很好渗入培养材料,湿润剂有70-75%酒精等,酒精兼有杀菌能力;
-
水稻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发病规律带菌种子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其次是病稻草。另外,病稻草做铺盖物,病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也可传播到健苗,从水稻茎部伤口等部位侵入,引起再侵染。3天后直接催芽;②温汤浸种:52~③药剂浸种: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
-
矮化育种
矮化育种是以选育矮秆或半矮秆农作物品种为主要目标的育种工作。通过矮化育种,降低植株高度,不仅使作物耐肥抗倒,而且改变了株型,可提高收获指数,所谓植株矮化是通过缩短节间长度,或减少节数,从而降代植株的整体高度。中国小麦地方品种很多在高肥条件下株高达110~使生产上使用的品种的平均株高降低到80~
-
植物病毒病
植物病毒病是由植物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如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病毒除夺取受侵染植物的一部分营养外,主要是可改变寄主植物的正常代谢过程,干扰或破坏其呼吸作用、、酶的活性,以及生长素和其他激素的代谢等。这类病毒一般均能以汁液传播,并引起花叶型症状,如黄瓜花叶病毒等。口针型相当于非持久性传毒;
-
水稻病毒属
双链RNA的3`端既无polyA,也无类似tRNA的结构,RNA片段具有高度保守的末端核苷酸序列。S3、S8和S9编码蛋白是病毒粒子的主要成分。S8编码一个多聚蛋白,该蛋白可自我裂解成至少2个多肽,其中一个多肽是主要结构蛋白。水稻病毒属病毒存在于寄主植物的韧皮部薄壁细胞和筛管中,引起细胞增生和肥大,在叶片或叶鞘上产生耳突。
-
植物呼肠孤病毒属
植物呼肠孤病毒基因组包含12个双链RNA节段,根据它们在在电泳过程中的迁移率,依次被称为S1-S12,其中RDV除S12编码3种非结构蛋白外,其它RNA节段仅编码合成一种多肽,分别为复制酶(P1)、结构蛋白(P2、P5)、核心蛋白(P3、P7)非结构蛋白(P4、P6、P9、P10、P11)和外壳蛋白(P8)。水稻瘤矮病毒在泰国和中国有报道。
-
水稻矮缩病毒
RDV分类类型:种分类:呼肠孤病毒科无刺突呼肠孤病毒亚科植物呼肠孤病毒属水稻矮缩病毒GeneBank编号:S1:D90198水稻矮缩病毒基本特性:病毒特征及寄主范围:病原为水稻矮缩病毒(ricedwarfvirus,RDV)为等轴粒体,直径70nm,具有32个衣壳蛋白亚单位,为双键RNA病毒。发病症状:植株普遍矮化,局部有细小的褪绿斑点。
-
番茄斑点枯萎病毒
症状:番茄斑点枯萎病毒侵染引起花生芽枯病等植物病症,患病植株顶端叶片出现很多伴有坏死的褪绿环斑或黄斑,常沿叶柄或顶端表皮下的维管束变为褐色坏死或导致顶端枯死,顶端生长受抑,严重的节间短缩、叶片坏死,植株矮化明显。番茄斑萎病毒通过蓟马传播,蓟马若虫获毒,成虫传毒。
-
TSWV
症状:番茄斑点枯萎病毒侵染引起花生芽枯病等植物病症,患病植株顶端叶片出现很多伴有坏死的褪绿环斑或黄斑,常沿叶柄或顶端表皮下的维管束变为褐色坏死或导致顶端枯死,顶端生长受抑,严重的节间短缩、叶片坏死,植株矮化明显。番茄斑萎病毒通过蓟马传播,蓟马若虫获毒,成虫传毒。
-
蒲公英黄花叶病毒
DaYMV分类类型:种分类:小RNA病毒目植物小RNA病毒科伴生病毒属蒲公英黄花叶病毒蒲公英病毒病:蒲公英病毒病在局部地区分布,常年发生较轻,一般对生产无明显影响,个别地块或特殊年份发病较重,病株率可达30%以上,显著影响产品质量。此病毒还侵染菊科的其他蔬菜。桃蚜传毒率最高,萝卜蚜、瓜蚜、大戟长管蚜也可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