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神经
面神经由两个根组成,一个是较大的运动根,另一个是较小的中间神经(感觉和副交感纤维),自小脑中脚下缘出脑后进入内耳门,两根合成一干,穿过内耳道底进入面神经管,由茎乳孔出颅,向前穿过腮腺到达面部。否则须施行神经移植术。否则肉芽瘢痕和结缔组织可沿神经鞘膜破损处长入,不仅增加手术困难,并将减少恢复机会。
-
腮腺肿瘤
症状:触诊包块呈结节性或囊性。必要时应作腮腺造影、核素扫描或B型超声检查。4.一般术前不作活检,必要时作术中冰冻活检确定性质。(二)麻醉一般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2、如寻找面神经下颌缘支,可在下颌角上下1.5cm宽度的范围内,在颈阔肌与深筋膜之间,钝性分离寻找。2、出现暂时性面瘫可用维生素B类药物。
-
面神经瘤
概述:原发在面神经鞘膜上的肿瘤,称为神经鞘膜瘤或雪旺鞘膜瘤(Schwannoma),可发生在全程面神经在一段纤维上,但以膝状节周围出现较多。诊断:全面进行面神经功能检查,如泪腺、颌下腺分泌,镫骨肌反射及舌味觉试验等,颅底及乳突X线摄片,可见面神经管道有骨质破坏,CT乳突和颅底扫描诊断意义更大。
-
耳源性面瘫
概述:耳源性面瘫(otogenicfacialparlysis)多由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炎症侵袭引起面神经水肿,或胆脂瘤型中耳炎胆脂瘤破坏面神经骨管,直接压迫、损伤面神经所致。其他,乳突手术损伤、中耳结核、中耳肿瘤亦可发生面瘫。耳源性面瘫多为单侧性、周围性。X线乳突摄片可见乳突骨质破坏。
-
颌骨死骨摘除术
2.体位半坐位或仰卧位。同时要考虑到面容,尽量在口内或比较隐蔽的部位,如颌下部、发际内及耳屏前部等。4.防止损伤较大的血管在作颌下切口时,要层次清楚,勿盲目切断颌外动脉及面前静脉。并发症:1.面瘫:主要原因是对面神经及其分支的解剖关系不熟悉,切口部位选择不当,或手术操作粗暴造成面神经损伤。
-
腮腺混合瘤
来源于腮腺上皮。疾病描述:腮腺混合瘤或称多形性腺瘤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粘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故称“混合瘤”。生长缓慢,可数年或十余年不发生变化。如发生恶变,肿瘤常突然生长迅速,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固定。晚期的恶变肿瘤可破溃,出现疼痛或面神经麻痹等症状,并在颈侧区有淋巴结转移。
-
面肌抽搐茎乳孔热凝术
手术名称:面肌抽搐茎乳孔热凝术分类:神经外科/颅神经疾病手术ICD编码:04.202概述:经皮射频热凝神经破坏术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的一种新技术,Hori(1981)等将其用以治疗面肌抽搐,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术后虽仍可产生一定程度的面肌瘫痪,但如控制得当,多不致产生永久性面瘫和其他并发症。3级,闭眼露缝;
-
面肌抽搐茎乳孔酒精注射
手术名称:面肌抽搐茎乳孔乙醇注射别名:面肌抽搐茎乳孔酒精注射分类:神经外科/颅神经疾病手术ICD编码:04.201应用解剖:面神经伴同中间神经和听神经进入内耳孔后,穿过内耳道底进入面神经管,先向外行至膝状神经节,以锐角折向后外,再折行向下,从茎乳孔出颅。如引起面肌瘫痪,则表示穿刺位置正确,等待15~
-
面肌抽搐茎乳孔乙醇注射
手术名称:面肌抽搐茎乳孔乙醇注射别名:面肌抽搐茎乳孔酒精注射分类:神经外科/颅神经疾病手术ICD编码:04.201应用解剖:面神经伴同中间神经和听神经进入内耳孔后,穿过内耳道底进入面神经管,先向外行至膝状神经节,以锐角折向后外,再折行向下,从茎乳孔出颅。如引起面肌瘫痪,则表示穿刺位置正确,等待15~
-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切割伤
概述: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口腔颁面部如颊、唇、鼻及眉部为人体暴露部位,无论交通事故、外伤及战争等均可引起这些部位软组织损伤。可能伤及深部的知名血管,引起大量出血,如果面神经切断,则造成面瘫,如切断腮腺导致,可造成涎瘘。创口已经发生感染者,一般在感染控制后,再考虑缝合,清创时应尽可能保留生活组织。
-
腮腺管结石摘除术
手术名称:腮腺导管结石摘除术别名:腮腺管结石摘除术;2.体位半坐位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原则上良性肿瘤或低度恶性肿瘤都应保留面神经,据1995年天津国际头颈肿瘤会议精神:主张,即使是高度恶性肿瘤,只要在术前面神经不受侵犯,均应该将其保留。手术步骤:1.切口:在导管近开口处的结石,应作口内切口取石。
-
腮腺管涎石摘除术
手术名称:腮腺导管结石摘除术别名:腮腺管结石摘除术;2.体位半坐位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原则上良性肿瘤或低度恶性肿瘤都应保留面神经,据1995年天津国际头颈肿瘤会议精神:主张,即使是高度恶性肿瘤,只要在术前面神经不受侵犯,均应该将其保留。手术步骤:1.切口:在导管近开口处的结石,应作口内切口取石。
-
腮腺导管涎石摘除术
手术名称:腮腺导管结石摘除术别名:腮腺管结石摘除术;2.体位半坐位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原则上良性肿瘤或低度恶性肿瘤都应保留面神经,据1995年天津国际头颈肿瘤会议精神:主张,即使是高度恶性肿瘤,只要在术前面神经不受侵犯,均应该将其保留。手术步骤:1.切口:在导管近开口处的结石,应作口内切口取石。
-
腮腺导管结石摘除术
手术名称:腮腺导管结石摘除术别名:腮腺管结石摘除术;2.体位半坐位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原则上良性肿瘤或低度恶性肿瘤都应保留面神经,据1995年天津国际头颈肿瘤会议精神:主张,即使是高度恶性肿瘤,只要在术前面神经不受侵犯,均应该将其保留。手术步骤:1.切口:在导管近开口处的结石,应作口内切口取石。
-
hunt综合症
Hunt综合症,又叫做:RamsayHunt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面瘫,发病率仅次于贝尔氏面瘫。少数患者病毒感染的范围更大,可以波及脑干,产生脑干脑炎和多发性颅神经炎,如动眼神经受累可以发生眼球固定,我们曾经遇见一例第二至第九颅神经都被感染的特重的病例,最后患者因此病失明。术后要配合相应的药物和理疗。
-
腺癌
概述:腺癌(adenocarcinoma)为涎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结构不一,但没有残留的多形性腺瘤的成分。腺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可高达36%~手术中应配合冰冻组织病理切片,以检查手术边缘是否有残存的肿瘤细胞。术后也可采用辅助性化疗。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常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活动度差,甚至固定。
-
黏液表皮样癌
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黏液表皮样癌根据黏液细胞的比例、细胞的分化、有丝分裂像的多少,以及肿瘤的生长方式,分为高分化和低分化两类。腮腺肿瘤侵犯面神经时,可出现面瘫。腮腺肿瘤常累及面神经,颈淋巴结转移率高,且可出现血到转移。高分化者不必做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低分化者则应考虑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
颧弓牵引复位固定术
颧弓牵引复位固定术分类:口腔科/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颧骨颧弓骨折手术/骨折复位方法ICD编码:76.7101概述:颧弓牵引复位法用于颧骨颧弓骨折的手术治疗。麻醉和体位:局部麻醉,仰卧位。术中注意要点:1.面神经的颧支正好横过在颧弓的前1/3和后2/3的交界处,因此巾钳钳入时应置于颧弓的中点部位,避免损伤神经。
-
外耳道良性肿物切除术
体位同耳廓成形术。4.修复外耳道皮肤缺损肿瘤切除后如有皮肤缺损可用裂层皮片进行修复,裂层皮片可取自耳后皮肤,如皮肤缺损较多,可用大腿内侧皮肤,用滚轴刀切取,皮片大小应以完全将创面覆盖为宜,如外耳道各壁都有创面,可将皮片缝成筒状后植入,然后用碘仿纱条填塞外耳道;术后处理:1.酌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外耳道良性肿瘤切除术
体位同耳廓成形术。4.修复外耳道皮肤缺损肿瘤切除后如有皮肤缺损可用裂层皮片进行修复,裂层皮片可取自耳后皮肤,如皮肤缺损较多,可用大腿内侧皮肤,用滚轴刀切取,皮片大小应以完全将创面覆盖为宜,如外耳道各壁都有创面,可将皮片缝成筒状后植入,然后用碘仿纱条填塞外耳道;术后处理:1.酌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颧弓牵引复位法
颧弓牵引复位固定术分类:口腔科/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颧骨颧弓骨折手术/骨折复位方法ICD编码:76.7101概述:颧弓牵引复位法用于颧骨颧弓骨折的手术治疗。麻醉和体位:局部麻醉,仰卧位。术中注意要点:1.面神经的颧支正好横过在颧弓的前1/3和后2/3的交界处,因此巾钳钳入时应置于颧弓的中点部位,避免损伤神经。
-
巾钳牵引法
颧弓牵引复位固定术分类:口腔科/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颧骨颧弓骨折手术/骨折复位方法ICD编码:76.7101概述:颧弓牵引复位法用于颧骨颧弓骨折的手术治疗。麻醉和体位:局部麻醉,仰卧位。术中注意要点:1.面神经的颧支正好横过在颧弓的前1/3和后2/3的交界处,因此巾钳钳入时应置于颧弓的中点部位,避免损伤神经。
-
皮肤肿物切除术
名称:皮肤肿物切除术适应证:皮肤肿物切除术适用于皮肤良性或恶性小肿物、皮肤活组织取材等。禁忌证:无绝对禁忌证,下列情况应特别注意。2.出、凝血时间及血常规检查。方法:1.主要器械。3.皮肤囊肿的切除应完全切除,保持囊壁完整,以免复发。4.治疗过程中力求保护自然解剖位置,减少瘢痕及色素沉着形成。
-
化脓性腮腺炎切开引流术
手术名称:化脓性腮腺炎切开引流术别名:incisionanddrainageforparotitisphlegmonosa分类:口腔科/口腔颌面部感染外科治疗ICD编码:26.001概述:化脓性腮腺炎切开引流术用于化脓性腮腺炎的治疗。毗邻解剖和面神经的关系详见腮腺手术章节(图10.2.12-1~麻醉和体位:大致同“嚼肌下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
-
Foville氏综合征
病因病理病机:桥脑肿瘤、炎症及血管性病变等致面神经核或核下纤维、外展神经核、三叉神经根丝或三叉神经脊髓束核的损害。前者表现为脑桥片状低密度区,边界欠清、无占位效应,环池及桥小脑角池形态正常;(三)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ephalitisB)突然起病的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状及血清补体试验阳性。
-
蜈蚣矫正饮
处方:蜈蚣1条(去头足),地龙12克,当归12克,赤芍10克,鸡血藤15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川芎9克。功能主治:祛风散寒,去瘀化痰,通经活络。主治:面神经炎属风湿痰阻,瘀停经脉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泪腺分泌神经切断术
泪腺分泌神经切断术支配泪腺分泌的神经为来自面神经的副交感纤维,经上颌神经的泪腺支进入泪腺。适应证因泪道严重破坏不能修复,为减少顽固性流泪带来的烦恼。术前准备及麻醉用2%利多卡因5ml,在眼球颞侧和眶外侧壁间隙,及外眦部皮下作浸润麻醉。2.沿肌纤维分离眼 匝肌,拉开肌肉,暴露眶外缘骨膜及外眦腱。
-
腮腺隙感染
概述:由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细菌或邻近组织的炎性病灶,如咽旁脓肿以及局部损伤继发感染等,因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其炎症扩散,可导致本病。使与皮肤附着紧密的腮腺筋膜广泛暴露,然后在筋膜上做多个平行个面神经支的切口,用血管钳自切口伸入,慢性撑开引流。疼痛影响吞咽及颈部活动。
-
脑桥
脑桥是后脑的上部,上端承接大脑脚,末端连接延髓,与延髓之间以横沟相隔,沟内向两侧有外展神经、面神经和位听神经发出。脑桥的网状组织中,也有多数分散的神经核,主要是三叉神经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上涎核、位听神经核等。
-
脑桥小脑三角
在脑桥腹面延髓、脑桥和小脑的交角处,称为脑桥小脑三角。前庭蜗神经和面神经根位于此三角内。
-
视网膜裂孔电凝术
视网膜裂孔电凝术适应证巩膜板层切开后,巩膜瓣下裂孔部位巩膜床的凝固;作球后和面神经阻滞麻醉。图1手术注意事项及并发症1.巩膜上大面积全层电凝易导致巩膜坏死,再次手术时易引起巩膜破裂,因而电透热凝固术最好在巩膜板层切开术中使用。3.眼球水平方向电凝易伤及睫状长动脉,可导致眼前段缺血性反应。
-
外展神经
外展神经是第六对脑神经,看作是与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同样的节神经的腹侧根。是一种支配外直肌和眼球牵引肌的躯体运动神经。起始核在延髓前部正中线附近,就人而言位于菱形窝腹侧的面神经根所急剧回转的内膝的腹外侧,从腹侧穿过桥脑、自桥脑和延髓的交界外出脑。
-
首面
首面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额部正中线,即眉间至前发际之中点处。计1穴。主治高血压、神经官能症、前头痛、小儿惊厥、面神经痉挛。一般沿皮刺0.5~0.8寸。
-
天护
天护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额部正中线,眉间直上0.5寸。主治前头痛、小儿惊厥、面神经痉挛等。一般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
核下瘫
核下瘫是指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脑神经运动核及其轴突组成的脑神经运动纤维损伤引的瘫痪。面神经核下瘫的特点是损伤同侧所有面肌瘫痪,表现为额横纹消失、眼不能闭、口角下垂、鼻唇沟消失等。舌下神经核下瘫的特点是病灶侧全部舌肌瘫痪,表现为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侧。
-
额中
额中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位于头额部正中线,眉间直上1寸处。主治烂眼弦、面神经痛、额窦炎、眩晕、呕吐等。一般沿皮刺0.3~0.5寸;可灸。额中
-
祛风润面散
处方:绿豆白粉1.8克山柰1.2克白附子1.2克白僵蚕1.2克冰片0.6克麝香0.3克功能主治:祛风润面。治面风(面神经痉挛)。用法用量:共研极细面,再过重罗,兑胰皂120克,拌匀。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
背-侧基板
背-侧基板是脊椎动物胚胎期后脑侧面所产生的表皮肥厚部分(基板),位于上鳃基板的背侧。内耳基板自表皮分离,分化为耳泡,以后分化为内耳和听神经节。此外在舌咽、迷走神经节的形成上,据称除外胚层性中胚层(神经嵴)的细胞和上鳃基板的细胞外,而后内耳基板的细胞也同时参与其形成过程。
-
泪泉
泪泉见《眼科临症笔记》。位于眼眶外上方的泪腺窝中,是分泌泪液的腺体。泪泉有排泄管10~20条,开口于外侧上穹窿结膜部,能分泌泪液,湿润眼球。泪液中含有少量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A,故有杀菌作用。泪泉神经为混合神经,由第V颅神经眼支、面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和颈内动脉丛的交感神经纤维支配。
-
混合神经
混合神经属周围神经系统。由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的神经干,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在人体脑神经中的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是混合神经;每种混合神经内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的组成也不尽相同。典型的脊神经有4种纤维成分:躯体传出纤维、躯体传入纤维、内脏传出纤维和内脏传入纤维。
-
颜面神经麻痹的金针疗法
《颜面神经麻痹的金针疗法》为书名。方幼庵著。1954年上海中医书局出版。本书以巴甫洛夫神经论的观点,从生理、病理、组织学角度论述颜面神经麻醉及针灸治疗原理。
-
眉下垂整形术
概述:由于老年性皮肤松弛,或因面神经额支瘫痪或重症肌无力,都可致使眉下垂,形成上脸睑檐盖样遮蔽或下移,影响外貌和视野。较为彻底的矫治方法是采用额颞部皮肤提紧术。沿眉弓上缘的切口要注意刀刃略向额面倾斜,以保护眉毛的毛囊。皮下缝合时必须与额骨骨膜相固定。局部包扎24小时,术后7天拆线。
-
泪腺
泪腺(lacrimalgland)又称泪泉。是位于眼眶外上方的泪腺窝内,由细管状腺和导管组成的分泌泪液的器官。20条,开口于外侧上穹窿结膜部,能分泌泪液,湿润眼球。泪液中含有少量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A,故有杀菌作用。泪腺神经为混合神经,由第V颅神经眼支、面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和颈内动脉丛的交感神经纤维支配。
-
侠承浆
侠承浆为经外奇穴名,别名下地仓、颏髎。出《备急千金要方》。主治黄疸、温疫、面瘫、齿痛、口唇疔疮以及齿龈溃疡、三叉神经痛等。一般直刺0.3~侠承浆在下颌部,承浆穴外开1寸,当颏孔处。布有面神经,颏神经和面、颏动、静脉分支。
-
肋骨
肋骨为骨名。中五条前端融合成一条而连于胸骨;下二条前端游离,合而构成胸廓。肋骨呈弓形,可分体和前后两端。属于扁骨。肋骨体内面近下缘处有肋沟,肋面神经和血管在此通过。肋骨后端有肋骨小头,与相应胸椎的肋凹构成关节。第11、12对肋软骨的前端游离于肌肉中,称为浮肋。
-
听小骨
听小骨亦称鼓室小骨。哺乳类听小骨由3块骨组成,附在鼓膜上的骨称为锤骨,附在内耳前庭窗的称为镫骨,介于两者之间的是砧骨,横切鼓室,其中镫骨认为与听小柱相同,骨骼间呈可动连接。在听小骨内有鼓膜张肌(下颔神经支配)和镫骨肌(颜面神经支配)分别附着于锤骨和镫骨,以调节鼓膜的紧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