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脓肿
脑外伤后脑脓肿多与碎骨片或异物存留有关,在火器性穿透伤中,污染的弹片残留较高速射入的枪弹更易引起感染,后者在飞行中因磨擦而产生的高温已达到灭菌的效果。若颅内压不甚高,可直接通过脑皮层切口分离至脓肿壁,完整将其摘除才能避免脓液外溢造成污染。脑部创腔需用庆大霉素(1500u/ml)或杆菌肽(500~
-
脑脓肿穿刺、吸引术
②血源性脑脓肿(又称转移性脑脓肿),是远离脑部的感染灶在栓子脱落后随血行转移到脑部而形成脓肿。遇阻力稍加力便可刺入脓肿腔(图4.5.4-2),见有脓液流出,妥善固定脑针,缓慢抽出脓液,留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然后注入抗生素生理盐水于脓腔内,反复冲洗,切忌过快、重力冲洗(图4.5.4-3)。
-
脑脓肿引流术
手术名称:脑脓肿引流术分类:神经外科/颅脑炎性疾病手术ICD编码:01.0902概述:通常所说的脑脓肿系指由细菌引起者。术前准备:确定脓肿部位和囊壁形成情况,选择确切的手术方法。标本送细菌培养,更换较大容量空针吸尽脓液,向脓腔内注入抗生素生理盐水溶液,反复冲洗。2.化脓性脑膜炎、脑室炎。
-
脑脓肿切除术
手术名称:脑脓肿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脑炎性疾病手术ICD编码:01.5922概述:通常所说的脑脓肿系指由细菌引起者。8.关颅:幕上脓肿切除后,脑搏动良好,无肿胀,则缝合硬脑膜,骨瓣复位。5.术中见脑脓肿包膜与重要神经血管、功能区和脑室壁粘连时,不应强行分离,以免加重损伤,可改做脓肿引流或袋形缝合术。
-
脑脓肿袋形缝合术
手术名称:脑脓肿袋形缝合术分类:神经外科/颅脑炎性疾病手术ICD编码:01.5921概述:通常所说的脑脓肿系指由细菌引起者。2.脓肿较表浅,包膜有一定厚度,在切开、抽吸和冲洗后,为了确保引流通畅,可将脓肿的切口缘与硬脑膜或帽状腱膜行间断缝合,使脓腔开放呈口袋状,即袋形缝合术(图4.5.6-2)。
-
耳源性脑脓肿
约占脑脓肿发病率的80%。多由于胆脂瘤型中耳炎破坏鼓室盖、鼓窦盖、乳突盖或破坏乙状窦、窦脑膜角骨板,炎症直接侵入脑组织,或循静脉周围进入脑组织所致;若病情重笃,有脑疝危象者,可由神经外科先钻颅穿刺抽脓,或作侧脑室引流术,待颅内压降低后再作乳突手术。若未见骨质破坏者,颞叶脓肿可凿开鼓窦盖1-2cm(图3)。
-
外伤性脑脓肿
脓肿的发生多在伤后2周~颅骨X线检查,有助于了解有无碎骨片或异物存留。脑部创腔需用庆大霉素(1500U/ml)或杆菌肽(500~预后及预防:预后:一般预后良好,当脓肿引起脑疝,或者脓肿破溃时由于脓肿内压力骤然改变而致突然破溃时,脓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引起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或脑室炎,如抢救不及时,常致病人死亡。
-
火器性颅脑伤
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高速轻武器的弹片或枪弹伤造成的脑损伤有一定特点,伤道脑的病理改变分为3个区域:①原发伤道区,指位于伤道中一条宽窄伤道,内含毁损与液化的脑组织碎块,与血液和血块交融,含有颅骨碎片、头发、布片、泥沙以及弹片或枪弹等。颅内金属异物和碎骨片存留,CT扫描显示不如颅骨平片完整。
-
髓膜炎
概述: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又称脑膜炎,是化脓性细菌所致的软脑膜、蛛网膜、脑脊液及脑室的急性炎症反应,脑及脊髓表面可轻度受累,常与化脓性脑炎或脑脓肿同时存在。多呈暴发性或急性起病。并可发现室管膜炎、硬膜下积液及局限性脑脓肿。然而某些高度耐药菌株头孢菌素治疗亦无效,需应用万古霉素。
-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概述: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又称脑膜炎,是化脓性细菌所致的软脑膜、蛛网膜、脑脊液及脑室的急性炎症反应,脑及脊髓表面可轻度受累,常与化脓性脑炎或脑脓肿同时存在。多呈暴发性或急性起病。并可发现室管膜炎、硬膜下积液及局限性脑脓肿。然而某些高度耐药菌株头孢菌素治疗亦无效,需应用万古霉素。
-
脑脊膜炎
概述: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又称脑膜炎,是化脓性细菌所致的软脑膜、蛛网膜、脑脊液及脑室的急性炎症反应,脑及脊髓表面可轻度受累,常与化脓性脑炎或脑脓肿同时存在。多呈暴发性或急性起病。并可发现室管膜炎、硬膜下积液及局限性脑脓肿。然而某些高度耐药菌株头孢菌素治疗亦无效,需应用万古霉素。
-
火器伤脑脓肿手术
手术名称:火器伤脑脓肿手术分类: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手术/颅脑火器伤手术ICD编码:01.5908概述: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颅脑火器伤清创的时间较晚,一般多在伤后数日以至数周才进行,而且清创后颅骨X线摄片复查中,许多伤员脑内仍有一些骨片存留,脑脓肿的发生率高达15%~并发症:1.化脓性脑膜炎脓液污染所致。
-
颅内并发症-耳源性脑脓肿
疾病病因:耳源性脑脓肿由中耳炎播散而来,其他大多先形成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或乙状窦周围脓肿,乙状窦脓肿,以后再侵入脑组织,化脓性迷路炎经内淋巴管,内淋巴囊或内耳道向颅内发展引起的脑脓肿多为小脑脓肿。3、脓肿诊断性穿刺除钻颅穿刺探查外,尚可在严格无菌操作条件下,经乳突术腔作诊断性穿刺。
-
鼻源性颅内并发症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疾病概述:鼻源性颅内并发症较耳源性者少见,鼻及鼻窦外伤、异物和手术所引起的感染较单纯发生于炎症之后者又为多见。症状体征:1、硬脑膜外脓肿常继发于急性额窦炎和额骨骨髓炎。5、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本病以鼻疖引起者多见,蝶窦炎和鼻源性眶内并发症亦可引起本病。诊断检查:CT扫描或MRI检查。
-
肺炎球菌脑膜炎
本病常继发于肺炎或肺炎球菌败血症的过程中,其次为中耳炎、乳突炎及鼻窦炎等感染灶,部分患者继发于颅脑外伤骨折之后或脑外科手术后,少数病例无明确原发病灶。此外还应抑制炎性递质的合成、释放和活性、治疗原发症。若脑脊液常规正常而临床仍疑为本病者,可在12~④可形成硬膜下积脓或积液,可合并脑脓肿;
-
脑膜炎(耳鼻喉科)
按感染进入的先后层次不同,可分为硬脑膜外层炎、内层炎、软脑膜炎和脑膜炎四种,习惯上说的耳源性脑膜炎即为弥漫性蛛网膜软脑膜炎,是颅内并发症最多见者。800万U、磺胺嘧啶钠4~可用脑脊液复查和CT脑扫描等以排除脑脓肿存在的可能,出院后还应密切随访。自磺胺药物及抗生素问世之后,死亡率已由90%下降到5%以下。
-
耳内脑膜脑疝
概述:多种原因引起鼓室乳突部骨质缺损,使脑膜脑实质疝入鼓室或乳突腔内。治疗措施:首先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可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力,然后做耳内或耳后切口,将鼓室乳突腔内残留病灶如死骨、胆脂瘤、肉芽等清除干净,然后将疝出脑膜脑组织切除,不能还纳颅内,否则坏死变性的脑组织形成脓肿,将加深感染。
-
颅脑反跳伤清创术
头部仅有一伤口,既是入口也是出口,颅骨呈洞形骨折,碎骨片穿破硬脑膜进入脑内,深浅不一。2.清创后应常规摄颅骨X线平片,如脑内仍存留一些骨折片,可根据伤员的全身和创伤的局部情况,选择适当时机再次清创。1cm以上的大弹片亦可引起脑脓肿。CT检查可以了解脓肿的位置、大小和其被膜形成情况,及其与骨片或弹片的关系。
-
火器伤颅内血肿清除术
火器伤颅内血肿的类型可分为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脑内、大脑纵裂(或镰旁)和脑室内血肿5型(图4.2.2.5-1)。5.脑脓肿颅脑火器伤脑内碎骨片存留者如未做清创,约有半数发生颅内感染,其中主要是脑脓肿,尤其多发生于骨片密集处。CT检查可以了解脓肿的位置、大小和其被膜形成情况,及其与骨片或弹片的关系。
-
顶叶肿瘤
概述:顶叶肿瘤发生率较额、颞叶者低,肿瘤多为胶质瘤,约占颅内胶质瘤的8.52%;3.失结构症失结构症也叫作结构失用症。(二)脑脓肿顶叶脑脓肿的发生率较颞、额叶不见,多为血源性感染,急性期多有全身性表现(高热、周围血像多形核白细胞增多)和急性颅内压增等,腰穿显示脑脊液有化脓性改变,很容易与脑瘤鉴别诊断。
-
耳源性颅内并发症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症状体征:寒战、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分泌物突然增加或突然减少情况,有耳鸣、耳痛、听力减退及耳内搏动感觉等。②局部检查,注意乳突部有红肿、压痛、瘘管形成、颞部叩痛,鼓膜有充血穿孔、搏动性溢液,外耳道后上壁有隆起或瘘管。取侧卧位以保持其呼吸道畅通,防止痰涎堵喉头。
-
火器伤脑内血肿清除术
火器伤颅内血肿的类型可分为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脑内、大脑纵裂(或镰旁)和脑室内血肿5型(图4.2.2.5-1)。5.脑脓肿颅脑火器伤脑内碎骨片存留者如未做清创,约有半数发生颅内感染,其中主要是脑脓肿,尤其多发生于骨片密集处。CT检查可以了解脓肿的位置、大小和其被膜形成情况,及其与骨片或弹片的关系。
-
颞叶肿瘤
在解剖上,视放射环绕侧脑室下角经过颞叶。脉络膜前动脉可升高变形,曲度加大且向内侧移位。(3)颞顶枕部肿瘤:在颞后、顶下、顶和枕部均可出现明显的δ波,但一般以顶下部为著。颞叶肿瘤多为胶质瘤和脑膜瘤,CT检查多显示为高密度区,亦有少数肿瘤有钙化,囊变、坏死、水肿等显示其不同的密度变化。病侧肢体共济失调;
-
诺卡菌病
疾病别名:诺卡氏放线菌病,诺卡氏菌病,诺卡放线菌病,奴卡菌病疾病代码:ICD:A43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诺卡菌病是由诺卡氏菌引起的急、慢性、化脓性(偶为肉芽肿性)感染性疾病。累及胸膜可发生胸膜增厚、胸腔积液或脓胸,窦道可以穿透胸壁,也可以伸展到整个腹腔内脏,继而引起血源播散。常用磺胺嘧啶(SD)6~
-
诺卡氏菌病
疾病别名:诺卡氏放线菌病,诺卡氏菌病,诺卡放线菌病,奴卡菌病疾病代码:ICD:A43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诺卡菌病是由诺卡氏菌引起的急、慢性、化脓性(偶为肉芽肿性)感染性疾病。累及胸膜可发生胸膜增厚、胸腔积液或脓胸,窦道可以穿透胸壁,也可以伸展到整个腹腔内脏,继而引起血源播散。常用磺胺嘧啶(SD)6~
-
利斯特菌脑膜炎
疾病别名李司忒菌脑膜炎,李斯特菌脑膜炎,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忒氏菌脑膜炎,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忒菌脑膜炎,Listeriamonocytogenesmeningitis疾病代码ICD:G00.8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利斯特菌脑膜炎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简称利斯特菌)所引起的脑膜炎。利斯特菌为革兰阳性短小杆菌,大小为(1~
-
脑室炎
概述:外伤后的脑室均属细菌性脑室炎,主要见于脑穿透性损伤,特别是脑室穿通伤早期清创不彻底的病人,或系继发于脑膜炎、脑脓肿。偶有脑深部切近脑室壁的脓肿,由于炎性反应的影响或因脓液的少量渗漏,使局部脑室室管膜受到炎性浸润,常致脑室内粘连及隔膜形成,引起脑积水及脑室内感染性分隔小腔。
-
化脓性脑膜炎
概述: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meningitis)是由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感染,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病死率、致残率高,需要及时救治。积极治疗邻近部位化脓性病灶,开放性颅脑损伤和颅底骨折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及合理的抗炎治疗,有助于预防化脓性脑膜炎。大肠杆菌首选氨苄西林及头孢菌素;
-
化脑
概述: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meningitis)是由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感染,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病死率、致残率高,需要及时救治。积极治疗邻近部位化脓性病灶,开放性颅脑损伤和颅底骨折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及合理的抗炎治疗,有助于预防化脓性脑膜炎。大肠杆菌首选氨苄西林及头孢菌素;
-
硬脑膜下脓肿
概述:中耳炎感染侵入硬脑膜下,使一部分蛛网膜和软脑膜坏死形成脓肿。诊断:此病易和脑脓肿、脑膜炎相混淆,最好进行脑血管造影和脑CT扫描,可见占位脓肿及半球受压血管影区。治疗措施:除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外,要进行乳突切开,清除病灶,常能经乳突骨质破坏区进入脓腔,刮除周围肉芽,扩大引流。
-
脑脓肿(耳鼻喉科)
概述:中耳炎细菌多经骨质破坏直接进入颅内血管较少的白质内形成脓肿,急性中耳炎细菌也可经粘膜血管血栓侵入,血行性感染者甚少。术中应清除胆脂瘤、腐骨及肉芽,寻找感染进入颅内的瘘口,并经此口探入脓肿处,然后进行穿刺抽脓、冲洗和注药,可用5~3次穿刺抽脓注药即可治愈。有时可大小脑症状同时出现,非常复杂。
-
外伤后脑膨出
概述:开放性颅脑损伤特别是穿透性火器伤之后,由于头皮、颅骨及硬脑膜均已开放,甚至,伴有头皮、颅骨及硬脑膜的缺损,如果伤后早期曾有颅内出血、脑水肿脑肿胀而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则很易造成脑组织从颅骨缺损口向外膨出犹如蕈状,故又有脑蕈之称(BrainFungus)。
-
利斯特菌病
疾病别名李氏杆菌病,李司忒菌病,李司忒氏菌病,circlingdisease疾病代码ICD:A32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利斯特菌病是单核细胞增生性利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所致急性感染病,患者多在免疫功能低下时感染发病,也可引起成人心内膜炎等。注入小鼠腹腔1~脑脊液涂片仅25%可发现革兰阳性杆菌,培养则多为阳性。
-
眶上壁骨折探查、清创和硬脑膜修补术
轻者硬脑膜破裂,造成脑脊液漏。手术步骤:1.眶上壁骨折清创术:(1)在眉弓下沿眶上缘全长作皮肤切口,切开肌肉及眶筋膜,切开眶隔膜并分离,找出骨折部位,或者在额部作冠状切口(图8.10.6.1-1)。病人卧床,头抬起60°,病人不许打喷嚏,请神经外科会诊,加强抗生素治疗,将骨折复位,但鼻腔内不要作填塞。
-
颅内并发症-硬脑膜外脓肿
治疗原则:1、治疗原发感染源。如果原发感染灶症状加重,且有全身感染症状,应及时找专科医生检查,做头颅CT扫描,一般可确诊。甲硝唑100mL,静脉滴注,2次/天。2、本病是化脓性中耳炎最常见的颅内并发症,感染途径由鼓室盖或乙状窦骨板侵入,亦可因鼻窦炎而并发,在颅骨骨板和硬脑膜之间形成脓肿。
-
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
概述: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是由肠杆菌科的细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菌属、枸橼酸杆菌、产气或阴沟肠杆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爱德华菌属等多种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球菌者最多,其次为流感杆菌。相关药品: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美罗培南、地塞米松、吲哚美辛
-
失语症
(二)脑脓肿(brainadscess)初起时可有急性发热、头痛、嗜睡和局灶脑症状,周围血中性粒细胞增高,脑脊液中性粒细胞增多和蛋白质增高,脓肿形成和逐渐增大后出现脑占位性损害症状,因耳源性脑脓肿占脑脓肿发病总数50%以上,且易发生在颞叶,故临床感觉性失语症及命名性失语症较为常见。禁忌证:无特殊禁忌证。3日),1~
-
鼻内额窦手术
概述:鼻内额窦手术现已少用,因鼻额管术后易被堵塞,治疗效果不够满意。禁忌症:1.鼻腔内有急性炎症时。2.剪鼻毛、剃胡须。麻醉和体位:1.用浸有1%丁卡因加肾上腺素的棉片置于嗅沟、中鼻甲后端、中鼻道、下鼻道、下鼻甲及鼻中隔表面,麻醉筛前神经及蝶腭神经节。继发出血多因感染或肉芽组织增生所致。
-
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
疾病别名流感嗜血菌脑膜炎,流感杆菌脑膜炎,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疾病代码ICD:G00.8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是1892年Pfeiter从一名流感患者鼻咽部分泌物中分离所得。此时应作颅X线检查及硬膜下穿刺协助诊断。鲎细胞溶解物试验测脑脊液中的内毒素,阳性结果有助于本病诊断。剂量:头孢曲松2~
-
肺动静脉瘘
本病约6%伴有Rendu-Osler-Weber综合征(多发性动静脉瘘,支气管扩张或其他畸形,右肺下叶缺如和先天性心脏病)。胸痛可因病变破裂出血位于肺脏层胸膜下或血胸所致。约25%病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语言障碍、复视、暂时性麻木等,这可因红细胞增多、低氧血症、血管栓塞、脑脓肿和大脑毛细血管扩张病变出血而引起。
-
脑脊液透明度
概述: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当脑膜有病理性改变时,脑脊液会因细菌或细胞的存在而呈现不同程度的混浊,其混浊程度则因疾病的种类及轻重不同而异。操作方法:同理学检验法。(5)黄色凝块:脊髓肿瘤晚期。相关疾病: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病毒性脑膜炎、麻痹性痴呆、痴呆
-
脑脊液压力
概述:穿刺后应由医师做压力测定,正常人脑脊液压力卧位为0.78~③脑脊液分泌减少。相关疾病: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栓形成、脑猪囊尾蚴病、囊虫病、麻痹性痴呆、痴呆、梅毒、脑动脉硬化症、脊髓压迫症、脱水、精神分裂症、头痛
-
脑脊液颜色
脑脊液颜色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脑脊液颜色分类:体液和排泄物检查脑脊液检查化验取材:脑脊液脑脊液颜色的测定原理:同理学检验法。(5)黑褐色:中枢神经系统恶性黑色素瘤。相关疾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脓肿、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化脓性脑膜炎、黄疸、高胡萝卜素血症、早产、早产儿、黑色素瘤
-
坏死性外耳道炎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疾病概述:坏死性外耳道炎是一种伴有侵袭性骨质破坏的进行性、危险性外耳道炎。外耳道底壁可见肉芽,可并发腮腺炎,颌后窝感染,内耳感染,Ⅴ、Ⅵ、Ⅸ、Ⅹ、Ⅺ、Ⅻ等脑神经麻痹和脑膜炎、脑脓肿,CT显示骨质破坏。所有这些因素均易使糖尿病患者感染本病,营养不良及贫血等为诱发因素致病菌为绿脓杆菌。
-
脑脊液总胆固醇
脑脊液总胆固醇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脑脊液总胆固醇分类:体液和排泄物检查脑脊液检查化验取材:脑脊液脑脊液总胆固醇的测定原理:胆固醇酯在胆固醇酯酶作用下,生成游离胆固醇和脂肪酸。视当日工作量大小,按说明在100ml上述缓冲液中加入胆固醇氧化酶、胆固醇酯酶和过氧化物酶三种混合试剂。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
(6)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1.抗生素治疗:选用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美罗培南、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根据药敏结果进行调整。(2)降低颅内压:甘露醇、呋塞米。:治疗过程中出现脑积水、脑室管膜炎、脑脓肿、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时应当及时退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路径。
-
开放性颅脑损伤
3.头部磁共振成像能了解脑组织损伤的情况,但对颅内碎骨片的分辨敏感性不如CT或X线摄片,可能出现漏诊,而且在高磁场下会使脑内金属异物发生移位元,造成危险。疗效评价1.治愈:伤口愈合,神志清醒,症状和体征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可遗留颅骨缺损。
-
着色真菌病
概述:着色真菌病系由几种着色真菌所致的深部真菌病。囊肿皮下型为高氏瓶霉菌和曾氏瓶霉菌所引起。皮损之间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常发生难闻的臭味。本病应该与疣状皮肤结核,梅毒.鳞癌及孢子丝菌病进行鉴别。(三)大蒜素静滴或口服咪唑类药.球红霉素、庐山霉素、二性霉素乙等抗真菌药都可酌性试用。
-
抽搐与惊厥
此外,脑部感染或颅外感染的毒素直接损伤神经元膜而使其通透性增高、低血钙使细胞对钠离子通透性增高,均可使细胞外钠内流而致神经元自动去极化。(5)遗传因素:高热惊厥和特发性癫痫大发作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这些提示遗传因素在抽搐发生中的作用,即遗传性神经元兴奋性降低。通常重点是内科和神经系统方面的检查。
-
颅内并发症-耳源性脑膜炎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疾病概述:耳源性脑膜炎是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所并发的软脑膜、蛛网膜急性化脓性炎症。疾病病因:中耳感染既可通过各种途径直接侵犯软脑膜和蛛网膜,亦可通过所引起的其他并发症(如化脓性迷路炎、岩锥炎、硬脑膜外脓肿、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等)而间接地引起软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