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
概述:切:1.切脉的简称;《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必切而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肠中切痛。”《医方集解》:“当大升浮气血,切补命门之下脱也。”制成切片·切:切指制成切片。《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附子泻心汤方…
-
屏轮切迹
屏轮切迹为耳廓部位名。指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
-
素虾
素虾的制作豆腐干(6毫米厚)100公斤面粉20公斤虾油10公斤味精0.2公斤姜末0.5公斤1.切条:把半成品切成长40毫米、宽3毫米、厚6毫米的长度。2.炸坯子:把切成的半成品下油锅炸,油温不要高(约110℃),用笊篱勤“和弄”,不要炸透,更不要炸糊,有点筋骨就出锅,因为还要炸二遍。注意,不多粘不住,到油锅里一炸就脱了皮。
-
爪摄
爪摄为针刺辅助手法名。指针刺入后,用大拇指指甲于所针穴位上下掐按的方法。多用于滞针或针感迟钝时。《针灸大成》:“凡下针,如针下邪气滞涩不行者,随经络上下用大指爪甲切之,其气自通行也。”《针经指南》:“摄者,下针如气涩滞,随经络上下,用大指甲上下切,使气血自得通行也。”
-
切丝
切丝(sliver)为中药炮制方法。指将洗净软化后的药材,用机器或人工切铡制成丝状的炮制工艺过程。即将皮类净药材切成约2~3mm宽、叶类净药材约5~10mm宽的丝。一般叶皮类者,宜切狭窄丝条,如桑白皮、枇杷叶等。
-
辣白菜
大白菜芯1千克,白萝卜500克,水梨80克[酱料]葱2角,姜适量,蒜10瓣,虾酱1/2杯辣椒粉1杯,粗盐10,鸡精5鱼露3勺,糖少量。3、把浸软的白菜捞出稍微控干水份,然后把菜子扒开一层层的抹盐,要抹的均匀,目的是让白菜继续出水;5、白萝卜、梨子切细丝,葱姜切末,蒜拍成蒜泥;
-
生姜生附汤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三因》卷二:组成:附子6分,生姜3两(切)。功效:正气,消痰,散风。主治:中风,头身无不痛,颠倒烦满欲死,但腹中切痛者;卒中风,涎潮昏塞不知人;并主瘀冷癖气,胸满呕沫头痛,饮食不消。制备方法:上切。用药禁忌:忌猪肉、冷水。附注:《三因》:凡中风,无问冷热虚实皆可服。
-
切块
切块(chopping)为中药炮制方法。指将洗净软化后的药材,用机器或人工切铡制成块状的炮制工艺过程。即将体积较大的净药材切成约8~12mm的块。有些药物在煎熬时易于糊化者,宜切不等的块状,以便煎熬,如茯苓、葛根、六神曲等。
-
糖水洋梨
糖水洋梨加工技术1.选果:不能选过生或过熟果,洋梨经后熟至色黄、肉滑,选除伤烂、桑皮、铁头、病虫害、苹果形等易变色的梨。2%食盐水中护色,流程尽量缩短,防止氧化变色和起毛现象。分选后的梨块迅速洗涤一次装罐。4.分选:按大小、色泽、成熟度分开,长把梨和短把梨也分开。6.排气及密封:抽气密封:350~
-
鳝鱼羹
概述:鳝鱼羹以鳝鱼、黄花菜、冬瓜、米酒等为主要原料,具有补虚益肾,健脾利尿的功效。原料:鳝鱼400克,黄花菜100克,冬瓜300克,米酒150毫升,酱油、大葱、豆粉各适量。冬瓜去皮瓤,切块;将鳝鱼丝加米酒酿入锅中,略加水、酱油,同煮煨,水开后放入切碎的黄花菜、冬瓜、葱,合煮熟。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春盘面
处方:白面6斤(切细面),羊肉2脚子(煮熟,切条道乞马),羊肚1个,肺1个(煮熟切),鸡子5个(煎作饼,裁旛),生姜4两(切),韭黄半斤,蘑菇4两,合子菜、蓼芽胭脂。功能主治:补中益气。主用法用量:方中后三味药用量原缺。摘录:《饮膳正要》卷一
-
干菜笋
采用优质冬干菜,与鲜嫩毛笋加工精制的干笋片拌和而成。干菜笋的食用建议笋干的制作⑴剥壳、洗涤:用刀将竹笋的笋壳从两侧划破,剥去笋壳,割去不能食用的老笋节,再纵向切成2-4瓣,然后洗涤干净。⑶蒸煮:将切好的笋片蒸煮1.5小时后出笼。煮笋时要注意火候,太熟笋色发红,不熟笋色发黑霉变。
-
干笋
采用优质冬干菜,与鲜嫩毛笋加工精制的干笋片拌和而成。干菜笋的食用建议笋干的制作⑴剥壳、洗涤:用刀将竹笋的笋壳从两侧划破,剥去笋壳,割去不能食用的老笋节,再纵向切成2-4瓣,然后洗涤干净。⑶蒸煮:将切好的笋片蒸煮1.5小时后出笼。煮笋时要注意火候,太熟笋色发红,不熟笋色发黑霉变。
-
羊肚方
《圣济总录》卷一八九:组成:羊肚(洗净)1枚,陈橘皮(汤浸去白,切)2两,豉半斤,葱白10茎(切),盐少许。主治:反胃。用法用量:上5味,将4味贮入羊肚内,以绳系头,煮熟去药滓,将羊肚细切,任意食之。
-
创伤物质
将燕麦属(Avena)子叶鞘顶端切掉,与不切掉顶端的对照,发现其生长甚为缓慢,仅是对照的40%左右。Stark(1921)称产生于伤口的生长抑制物质为创伤物质。数年后由N.Cholodny和F.W.Went阐明了向伤性的原因,实际是由于切除顶端使自顶端分泌的促进生长的物质也同时被切去了的缘故。
-
向伤性
如将种芽的一侧切以浅伤,胚轴便向受伤的一侧内凹,而胚根则向外凸,从而发生弯曲,这种现象称为向伤性。因为这种现象在切伤与纵轴平行时并不发生,说明这种向性是由于植物生长激素的极性移动被伤口阻止所引起的。至于与植物生长激素移动无关的部分切伤后所产生的弯曲,则可以其侧面的生长障碍来加以解释。
-
荤素羹
处方:羊肉1脚子(卸成事件),草果5个,回回豆子半斤(捣碎,去皮)。功能主治:补中益气。主用法用量:上药同熬成汤,滤净,豆粉3斤,作片粉,精羊肉切条道乞马,山药1斤,糟姜2块,瓜齑1块,乳饼1个,胡萝卜10个,蘑菇半斤,生姜4两,各切,鸡子10个,打煎饼,切,用麻泥1斤,杏泥半斤,同炒,葱、盐、醋调和。
-
生葛根三味汤
《外台》卷十四引《许仁则方》:组成:生葛根1挺(长1尺,径3寸),生姜汁1合,竹沥2大升(如不可得,宜用(菫)竹根1大升,切。如竹根不可得,以细切(菫)竹叶1大升,以水1大斗,如上法煎取2大升,以代竹沥;汁尽又捣,泼洒不限遍数,以葛根粉汁尽为度;如腹内转作声,又似痛,即以食后温服之。
-
蜀椒饮
《圣济总录》卷一六○:方名:蜀椒饮组成: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1分,羊肉1斤(去脂,切碎,以水3升煮,取肉汁1升半,澄令清),当归(切,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生干地黄(锉)1两,豉(微炒)半两。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加生姜3片、葱白1茎(切),取肉汁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
-
先天性梅毒牙
概述:10%-30%的先天性梅毒患者均有牙齿表征,主要是恒牙。病因病理病机:在牙胚形态分化期,由于炎症细胞浸润,导致造釉细胞受害,部分釉质的沉积停止,牙本质矿化障碍,造成牙齿形态损害。临床表现:1.半月形切牙:切牙的切缘中央有半月形缺陷,切开之间有较大空隙。治疗:在妊娠早期治疗梅毒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
消乳痰丸
《魏氏家藏方》卷十:方名:消乳痰丸组成:大半夏半两(切作骰子大,用萝卜1个,亦切作骰子大,用水1碗,煮尽为度,不用萝卜),人参2钱半(去芦头,取末,焙干称)。制备方法:上2味焙干,同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如绿豆大。主治:小儿痰涎。制备方法:上焙,为细末,姜汁糊丸,如绿豆大。
-
水龙(饣其)子
《饮膳正要》卷一:组成:羊肉2脚子(熟,切作乞马),白面6斤(切作钱眼[饣其]子),鸡子10个,山药1斤,糟姜4两,胡萝卜5个,瓜齑2两(各切细),三色弹儿(内一色肉弹儿,外二色粉,鸡子弹儿)。功效:补中益气。用法用量:上药用清汁,下胡椒2两,盐、醋调服。
-
菠萝米
菠萝米制作方法1.原料:不适合制片块的肉,或由果皮刮下的碎果肉。4.滤汁:滤去多余果汁(按成品要求固形物重,控制滤汁量)。5.加糖液:按成品要求开罐汁液浓度,决定加入糖液量(例如:菠萝米料76千克,加46%浓度的糖液24克,则成品开罐固形物重可达60%以上,汁液浓度18~
-
菇蒜鲜辣酱
平菇不易贮存和长途运输,为避免高峰期供大于求,加工成味道鲜美的新型复合调味品菇蒜鲜辣酱是一种好途径。4.配酱盛出大锅内的熟菜籽油,分别按配方量放入各种原辅料,接着过滤适量熟菜籽油加入酱体,边充分搅拌,边加热升温到85℃以上,维持1分钟左右后进行装罐。
-
葱豉安胎汤
《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删繁方》:葱豉安胎汤:处方:香豉27克(熬)葱白(切)27克阿胶6克(炙)功能主治:养血安胎。主妇人怀妊,胎动不安。以水600毫升,煮前二物,取200毫升,去滓,下阿胶,更煎至胶烊化。附注:葱豉散(《普济方》卷三四二引《圣惠》)。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胎产救急方》引作 葱豉汤。
-
安石榴汤
《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陈癛丘处方干姜6克(或用生姜12克)黄柏3克(细切)石榴1枚(小者2枚)阿胶6克(另研,渍之)制法上四味,切。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煮取220毫升,去滓,入阿胶烊化,顿服之。功能主治大疰痢及白滞,困笃欲死,肠已滑者。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2合,去滓,纳胶令烊,顿服,不愈复作。
-
白羊肾羹
《饮膳正要》卷二:白羊肾羹:处方:白羊肾2具(切作片),肉苁蓉1两(酒浸,切),羊脂4两(切作片),胡椒2钱,陈皮1钱(去白),荜茇2钱,草果2钱。功能主治:虚劳,阳道衰败,腰膝无力。摘录:《饮膳正要》卷二《圣济总录》卷一八九:组成:白羊肾1对(去脂膜,切),肉苁蓉(酒浸,细切)1两。
-
补肾羮
处方:羊肾1双(去脂,切),葱白1分(切),生姜1分(切)。功能主治:肾虚劳损,精气竭绝。用法用量:细切羊肾,加五味、葱、生姜,如常法作羮食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八
-
庞特指数分析法
本世纪初庞特提出牙冠宽度与牙弓宽度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他以上颌四个切牙牙冠宽度之和来预测理想的上颌左右第一前磨牙近中窝间牙弓宽度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的牙弓宽度,即四个上切牙冠宽度之和除以牙弓宽度再乘100得出理想的指数,第一前磨牙指数为80,第一磨牙指数为64。此结果与庞特所测结果有一定差异。
-
吴茱萸饼
《圣济总录》卷三十尤:方名:吴茱萸饼组成:吴茱萸(汤洗,焙炒)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切,炒)1两,人参1两,高良姜1分,胡椒1分,木瓜(切)1两,香薷1两,乌牛溺半升。主治:霍乱,昏塞下利。制备方法:先以8味为细末,同牛溺捻作饼子,晒干。
-
皂羮面
《饮膳正要》卷一:方名:皂羮面组成:白面6斤(切细面),羊胸子2个(退洗净,煮熟,切如色数块)。功效:补中益气。用法用量:上用红曲3钱,淹拌,熬令软,同入清汁内,下胡椒1两,盐、醋调和。
-
腹部及盆腔器官血流检查
操作名称腹部及盆腔器官血流检查用品及准备探头频率3.0-5.0MHz,使用电子线阵、凸阵、扇型等探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用低通滤波器,彩色图用普通型,频谱多普勒取样容积长度3mm。一般不大于血管内径,用脉冲波型多普勒。频谱多普勒在血管腔中央取样。从彩色血流信号及频谱多普勒判断血流性质(动脉或静脉)。
-
苍术饮
处方:苍术(米泔浸,切,晒干)1两半,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桑根白皮1两半,商陆根2两半,连皮大腹4枚,嫩楮枝(切)3合。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功能主治:风水头重面肿。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前温服,日3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
夜干膏
《医心方》卷十六引《集验方》:方名:夜干膏组成:夜干2两,常陆(切)1升,防己4两,升麻3两。主治:风热毒肿结赤。用法用量:以猪膏3升,微火煎常陆稍焦黄,绞去滓。以摩病上。制备方法:上切。
-
羊肾补肾汤
《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别名:羊肾汤组成:羊肾1具(细切),磁石(碎绵裹)8两,白术8两,黄耆4两,茯苓4两,干姜4两,桂心3两。主治:肾虚寒损,耳鸣好唾,欠呟委顿。用法用量:上切。以水3斗,煮取7升,绞去滓,分服1升,昼4服,夜3服,燥器贮之,6月减水。用药禁忌:忌生葱、桃李、雀肉、酢等物。
-
珍珠粉
《饮膳正要》卷一:方名:珍珠粉组成:羊肉1脚子(卸成事件),草果5个,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功效:补中益气。用法用量:上同熬成汤,滤净,羊肉切乞马,心、肝、肚、肺各1具,生姜2两,糟姜4两,瓜齑1两,胡萝卜10个,山药1斤,乳饼1个,鸡子10个,作煎饼,各切,次用麻泥1斤,同炒,葱、盐、醋调和。
-
羊肉羹
《饮膳正要》卷二:组成:羊肉半斤(细切),萝卜1个(切作片),草果1钱,陈皮1钱(去白),良姜1钱,荜茇1钱,胡椒1钱,葱白3茎。主治:肾衰虚弱,腰脚无力。用法用量:上药水熬成汁,入盐酱熬汤,下面棋子作羹食之;将汤澄清作粥食之亦可。
-
阿胶膏
处方:阿胶3两(捣碎,炒令黄燥,捣末),白羊肾3对(去筋膜,切,细研),杏仁3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薯蓣2两(捣为末),薤白1握,(细切),黄牛酥4两,羊肾脂4两(煮去滓)。制法:上药相和,于瓷瓶内贮之,蒸半日,令药成膏。功能主治:肺气喘急,下焦虚伤。
-
法枣汤
处方:北枣2斤(连核打破,切作块子,焙温热,以麻油拌和滋润为度,焙1日,趁热以熟糯米浆挪均,再焙干),生姜2斤(切),甘草7两(炙,细锉)。制法:甘草、生姜淹1宿,次用文武火炒令干,却同枣同焙燥,为末。功能主治:脾虚胃弱。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八引《吴氏集验方》
-
羊肉方
《圣济总录》卷一八九:组成:羊肉(去筋膜,取精者薄切,令作片子)4两,胡粉半两,胡黄连半两,大枣(煮,去核并皮)20个。却别碾胡黄连作末,并胡粉一处,和枣作团,以湿纸包裹,于煻火中煨令子熟;《普济方》卷二五八:组成:羊肉(去脂膜,切作片)5两,大蒜(去皮细研)1颗。主治:反胃,朝食暮吐,夜食朝吐。
-
牙式
牙式是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可分为用以咬切食物的切牙(incisor);用以撕裂食物的尖牙(canineteeth)和用以研磨食物的前磨牙(premolar)与磨牙(molar)。牙排列成上下两列,各型牙数目和排列情况常用牙式表示。
-
生石斛酒
《外台》卷十六引《延年秘录》:组成:生石斛3斤(捶碎),牛膝1斤,杜仲8两,丹参8两,生地黄(切)3升(晒令干)。功效:利关节,坚筋骨,令强健悦泽。主治:风痹脚弱,腰胯疼冷。用法用量:每食前温服3合,日3夜1服。加至6-7合至1升。制备方法:上切,以绢袋盛,以上清酒2斗,入器中渍7日。用药禁忌:忌芜荑。
-
生芦根五味饮
《外台》卷六引《许仁则方》:组成:生芦根(切)1升,生麦门冬1升(去心),青竹茹1升,生姜汁5合,茯苓5两。主治:积热在胃,呕逆不下食。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半,去滓,加竹沥6大合,搅调,分3服,相去如人行10里久始服1剂。制备方法:上切。用药禁忌:忌醋物。
-
羊肉臛
《圣惠》卷九十七:组成:羊肉4两(切,炒作臛),面半两。主治:初欲有妊,心中愦闷,呕吐不下食,恶闻食气,头重眼肿,四肢烦疼,多卧少起,恶寒,汗出疲乏。用法用量:上件索饼,于生姜、豉汁中煮,和臛食之。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圣惠》卷九十五:组成:章陆根1斤(刮去皮,薄切),羊肉1斤。水气洪肿。
-
补胃饮
处方:茯苓4两,人参3两,橘皮2两,生姜3两,薤白(切)1升,豉5合(绵裹),糯米2合。制法:上切。功能主治:胃气虚热,不能食,兼渴引饮。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分6次温服,中间任食,1日令尽。注意:忌酢物。摘录:《外台》卷八引《延年秘录》
-
冬瓜拔刀
处方:冬瓜(研取汁)3合,小麦面4两,地黄汁3合。功能主治:产后血壅消渴,日夜不止。用法用量:上药一处搜和如常面,切为拨刀。先将(鹿章)肉4两细切,用五味调和煮汁熟,却滤去肉取汁,下拨刀面煮令熟,不拘多少,任意食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
蝉蜕猪肝散
处方:猪肝(切尖)4两,兔粪8枚,蝉蜕24只(去头足)。功能主治:痘后毒火上攻,两目有翳膜遮盖黑珠者。用法用量:先将兔粪、蝉蜕用清水2大碗入于瓷罐内,慢火熬滚,令性味俱出,后将猪肝切成薄片(若深黑羯羊肝更好),入于汤内,一刻即熟,先饮汤,后食肝。两月之久,翳膜可消散一半,百日之久痊愈。
-
白树鸡粥
处方:白树鸡3两(洗泽,细切,一名白木耳),米3合,薤白5合(切)。功能主治:肠滑,赤白下痢。用法用量:上相和于豉汁中,煮作粥,空心食之。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食医心鉴》
-
药肉粥
《圣惠》卷九十七:方名:药肉粥组成:羊肉2斤,当归(锉,微炒)半两,白芍药半两,熟干地黄半两,黄耆半两,生姜1分(切),粳米3合。主治:虚损羸瘦,女人产后虚羸。用法用量:上以精肉留4两细切,余1斤12两,先以水5升,并药煎取汁3升,去滓,下米煮粥,欲熟,入生肉更煮令熟,用5味调和,空心食之。
-
葳蕤饮
《外台》卷十五引《延年秘录》:方名:葳蕤饮别名:萎蕤饮组成:葳蕤3两,羚羊角屑2两,人参2两,葱白(切)1升,豉1升(绵裹)。主治:风热,项强急痛,四肢骨肉烦热。纳豉,煎取1升5合,去豉,分3次温服,如人行8-9里。制备方法:上切。用药禁忌:忌蒜、面、脂、鱼。附注:萎蕤饮(《圣济总录》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