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节
概述:支节:1.四肢骨节;2.泛指穴位。四肢骨节·支节:支节指四肢骨节。支,指四肢;节,指骨节。见《黄帝内经灵枢·师传》。《黄帝内经灵枢·师传》:“身形支形者,藏府之盖也。”泛指穴位·支节:支节泛指穴位。
-
岐骨
概述:岐骨为人体部位名:1.左右第七肋软骨会合于胸骨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岐骨者,即两凫骨端相接之处,其下即鸠尾骨也。”泛指骨骼连接成角之处·岐骨:岐骨泛指骨骼连接成角之处。《伤科汇纂》:“岐骨者,凡骨之两叉者,皆曰岐骨。”
-
唾痈呪病
唾痈呪病精神治疗方法。“唾”、“呪”,用语言啐唾、咒诅。“痈”、“病”泛指多种疾病。张景岳曰:“人之恶口毒舌者,亦由禀赋,诸无所利,而独利于唾呪疾病。”《灵枢·官能》:“疾毒言语轻人者,可使唾痈呪病。”
-
窌穴
概述:窌穴:1.泛指穴位;泛指穴位·窌穴:窌穴指穴位。《针灸聚英》:“此书以经络窌穴类聚为一卷。”专指八髎穴·窌穴:窌穴专指八髎穴。八髎是指膀胱经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四穴,双侧8穴,因称。见《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
-
灸火
灸火为泛指灸法。《本草纲目》:“八月采此花(曼陀罗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
-
荥俞
荥俞泛指穴位。《难经·七十八难》:“必先以左手厌(压)按所针荥俞之处。”
-
隧穴
隧穴泛指全身经穴。隧,指经隧;穴,指腧穴。出《十四经发挥》。
-
水谷之气
水谷之气简称谷气。泛指饮食营养。《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
肝风内动证
肝风内动证为证候名。泛指因风阳、邪热、阴血亏虚等所致肝阳升动无制,以抽搐、眩晕、震颤、痉挛为主症的证候。
-
应急
应急(emergency)是指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后果的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
物损真睛证
物损真睛证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①指黑睛的外伤。②泛指眼珠的损伤。
-
痿腮漏
痿腮漏病名。《外科启玄》卷七:“因疮忽黑烂,出黑水是也。”泛指患漏有以上症状者。
-
阴脏
概述:阴脏:1.脾、肺、肾三脏;脾、肺、肾三脏·阴脏:阴脏是指五脏中,脾、肺、肾三脏属阴,故称。阴盛体质之人·阴脏:阴脏泛指阴盛体质之人。《景岳全书》卷一:“阴脏者,一犯寒凉则脾肾必伤,此其阳之不足。”
-
中外
中外即内外,代表疾病在表在里的不同部位或阶段,也泛指发生在内脏或体表的两类疾病。《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病之中外,何如?”
-
醪酒
醪酒泛指药酒。《素问·玉版诊要》:“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
-
胫
胫(jìng竞)解剖结构名。见《灵枢·经脉》、《素问·脉要精微论》等篇。①泛指小腿部。②指胫骨。详该条。
-
惊振外障证
惊振外障证病证名。泛指因目外伤而引起的外障眼疾。《证治准绳·杂病》:“目被物撞触而结为外障也。”
-
短骨
短骨泛指体内细小的骨骼,如腕骨、跗骨等。
-
疔疮缓候
疔疮缓候证候名。疔肿之临床症状趋于平稳之证候。《外科证治准绳》卷二:“缓者一日,疮顶疱色微白,二日,疱色大白,三日,色微紫,四日,色真紫,皆缓之候也。”泛指出现上述证候则为疔疮趋于平稳之征兆。
-
大骨
大骨泛指全身长大的骨骼。出《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如股骨、肱骨、髋骨等。
-
尺肉
尺肉为解剖结构名。泛指自肘至腕的肭肉。《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尺肉弱者,解㑊,安卧脱肉者,寒热,不治。”
-
鼻聋
鼻聋病名。泛指鼻不闻香臭的病证。此乃鼻病中一种常见症状。《外科大成》卷三:“鼻聋者,为不闻香臭也。”治宜审证求因,辨证用药。
-
凹点
凹点是指种子侧面的脐点,或泛指表面的凹下成点状部分。
-
百疾
百疾泛指各种疾病,与百病同。见《灵枢·五变》。
-
精神能力
精神能力是一个法学概念,泛指一个人的功能性的能力(functionalability),亦即一个人在实际上认识、理解和能够完成某种事情的知识、技能的统称。
-
砭艾
砭艾即针灸之意。砭,砭石,泛指针刺;艾,艾灸。《新校备急千金要方序》:“黄帝欲创九针,以治三阴三阳之疾,得岐伯而砭艾之法精。”
-
四时不正之气
四时不正之气泛指四季不正常的气候。如冬天应寒而反暖,春天应暖而反寒等,影响人体的正常生命节律,助长某些病原物的致病作用,成为致病的直接或间接因素。
-
冲任不调证
冲任不调证为证候名。指泛指冲任二脉功能失调,以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杂气
杂气泛指具有传染性,致病具有流行性的病邪,疫疠之气即杂气中之一种。《温疫论·杂气论》:“是气也,其来无时,其着无方,众人有触之者,各随其气而为病焉。大约病遍于一方,延门合户,众人相同,皆时行之气,即杂气为病也。疫气者,亦杂气之一种,但有甚于他气,故为病颇重,因名之疠气。”
-
胃家
胃家解剖结构名。泛指胃、大肠、小肠等。《灵枢·本输》:“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
性能
性能作为中药学术语应用时,泛指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补泻等特性和功能。详各该条。
-
癥结
癥结泛指病邪所积聚之处。
-
针砭
针砭泛指针法。砭,砭石。古代最原始的针刺和切割用具。《说文》:“砭,以石刺病也。”因古代以砭石为针,故针砭共称。《西斋话记》:“陇州道士曾若虚者,善医,尤得针砭之妙术。”
-
胎记
胎记见《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泛指先天性皮肤色素沉着之证。婴儿出生后,皮肤表面出现的色素沉着癍。俗称胎记。类似毛细血管痣之类病证。
-
内脏
内脏为人体器官名。泛指胸腹腔中的五脏六腑。《黄帝内经灵枢·本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
-
冷灸
冷灸为灸法分类名。与热灸相对而言。指不用任何热源以进行灸治的方法,如药物敷贴等。与敷药发泡法的冷灸相对而言。泛指各种利用火热进行灸治的方法。如艾灸、灯芯灸、油捻灸、阳隧锭灸、电热灸等。
-
醪醴
醪,浊酒;醴,甜酒。甘浊的酒,亦泛指酒类,古代用以治病。见《素问·汤液醪醴论》。
-
客邪
客邪泛指由外而来侵入人体的邪气。因邪气从外而来,非人体本身所固有,故称之客邪。
-
瞽
瞽证名。①系指无目之盲,即眼睑平合如鼓皮之盲者。②泛指失明诸证。见《中藏经》卷上。
-
颗粒状
颗粒状泛指基部直径不超过高度的一种突起。或指组织中具有石细胞群的植物药材折断时有砂砾样的小突起,如肉桂等。
-
半阴阳
半阴阳为病名。指生殖器发育畸形的一种。杨志一《生育问题》:“女子阴核过大,性欲一至亦能自举,状如阴中有角,故以角症名之,又名半阴阳,俗称雌雄人。”2.雌雄人泛指两性畸形者。
-
喜怒伤气
喜怒伤气泛指喜怒等各种情志太过,均可使体内气机逆乱,产生疾病。
-
虚邪贼风
虚邪贼风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高士宗注:“四时不正之气,皆谓之虚邪贼风。”
-
夜半
夜半①指子时。《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详子时条。②泛指夜间。《灵枢·口问》:“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行于阴。”
-
偃
偃①仰,仰卧。《说文》段注:“凡仰仆曰偃,引申为凡仰之称。”《素问·评热病论》:“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另见“偃卧”。②泛指倒状。引申为凋萎、凋零。《素问·五常政大论》:“长川草偃,柔叶呈阴。”
-
烫火伤
烫火伤泛指高温所引起的灼伤。其中,高温液体或蒸气所伤的,称烫伤;被火焰或火器所伤的,称火伤,也叫烧伤。
-
胎前漏红
胎前漏红病证名。①指激经。《女科秘要》卷二:“有孕,红来如行经,应期每月一至,此是漏也。”②泛指妊娠期间阴道流血,称胎前漏红。参见胎动不安、胎前动红条。
-
榻着毒
榻着毒病名。古时泛指人体肌表的一种化脓性感染。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即瘭疽。详见该条。
-
时邪
时邪泛指与四时气候相关的病邪,是季节流行病致病因素的统称。
-
蛇障
蛇障病名。泛指体表之一种化脓性感染性皮肤病。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即瘭疽。详见该条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