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干
又称十天干,或简称十干。原用于纪日,见《黄帝内经灵枢·邪客》:“天有十日。”商代便用以记天日,其顺序,取义于种子的萌芽、生长、发育、繁殖以至衰老、死亡、新生的全过程。在运气学说中,主要用以代表五行、五运。天干地支依次组合成六十个单元,称为“六十甲子”。针灸逐日按时配穴法亦以此为据。
-
纳甲法
以天干配合脏腑、经脉推算每日开穴。《针灸大全》载有《十二经纳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在这个基础上,还应掌握阳进阴退、阳日阳时开阳(经)穴、阴日阴时开阴(经)穴、逢输过原、气纳三焦、血归包络等内容,才能有序推算。因天干以甲为首,所以也称纳甲法。
-
纳干法
纳干法为子午流注方法之一。《针灸大全》载有十二经纳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在这个基础上,还应掌握阳进阴退、阳日阳时开阳(经)穴、阴日阴时开阴(经)穴、逢输过原、气纳三焦、血归包络等内容,才能有序推算。因天干以甲为首,所以也称纳甲法。
-
甲子
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天干与地支循环相配,可成甲子、乙丑、丙寅…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互配合,天干在上,地支在下。《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谓用纪天的十干反复六次,和纪月的十二支反复五次,排成甲子,再乘以六,便是一年三百六十日的大概日数。
-
七传
七传指古人以五行相克推演疾病的七种传变。根据十天干,隔七位相传,每一天干所属的五行,到第七个天干的五行必是相克的。仿此推算则乙木为辛金所克,丙火为壬水所克,丁火为癸水所克,戊土为甲木所克,己土为乙木所克等。《难经·五十三难》:“经言七传者死,间脏者生,何谓也?然:七传者,传其所胜也。”
-
干支
干支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地支依次组合成六十个单元,称为“六十甲子”。针灸逐日按时配穴法亦以此为据。阳干必配阳支,阴干必配阴支。由于天干为十、地支为十二,干支配合 转,等到第二个甲子重见,恰好环周六十数,故称六十花甲子。
-
阳进阴退
阳进阴退为子午流注用语。是指:天干为阳主进,地支为阴主退而言,它是推算次日的干支开取井穴时辰的方法。如甲日甲戌时开取胆井穴窍阴,要推算乙日开井穴的时间,根据阳进阴退的原则,则天干从甲进一为乙,地支从戌退一为酉,则知次日(乙日)开井穴大敦应在“乙酉”时,余皆类推。
-
五门
五门为灵龟八法开穴的数字计算。或以井荥俞经合五输穴为五门。出《标幽赋》。该赋谓:“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针灸大成》:“五门者,天干配合,分于五也。参见五门十变:五门十变为子午流注针法用语。十变,指十天干相合后的变化,即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又称五运。
-
干支阴阳
干支阴阳指古人将天干、地支做了单数为阳、双数为阴的规定。阳天干有:甲、丙、戌、庚、壬;阴天干有:乙、丁、已、辛、癸。阳地支有:子、寅、辰、午、申、戌;阴地支有:丑、卯、巳、未、西、亥。
-
五门得合
“五门得合”见《针灸大成》标幽赋注:“五门者,天干配合,分于五也。参见五门:五门为灵龟八法开穴的数字计算。即天干的变化,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丁壬化木、戊癸化火、丙辛化水的五种变化。或以井荥俞经合五输穴为五门。出《标幽赋》。
-
地支
运气学说以十二支分主风、热(暑)、湿、火、燥、寒六气。古代用来表示四时八节之气变化的阴阳盛衰过程。地支与天干相配,称为干支,或六十甲子。参见六十花甲子:六十花甲子指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互配合 转,而成六十花甲子,也称六十环周、六十甲子。阳干必配阳支,阴干必配阴支。
-
夫妻穴
夫妻穴即阴干与阳干刚柔相配,也就是按着五行的生成数,逢五相合,即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天干有阴阳之分,以阳为夫,以阴为妻。因此,相合的天干代表的一个俞穴就是夫妻穴。
-
辛
概述:辛:1.五味之一;2.天干的第八位;辛为金味,入通于肺,故为肺所主之味。辛味药物多入肺经,有宣肃肺气的作用,如麻黄、苏子之类。但有的辛味药亦有润燥作用,如知母、紫菀、百部等,故《内经》有“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之说。《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
-
己
己①天干的第六位。常用以纪日、纪年。②自己。
-
丙
丙天干的第三位。常用以纪年、纪日。
-
乙癸同源
乙癸同源又称肝肾同源,为五脏相关理论之一。是古人根据五行学说把脏腑和天干相配合,认为肝属乙木,肾属癸水,故称为乙癸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临床上肝或肾不足,或相火过旺,常是肝肾并治,或采用滋水涵木,或补肝养肾,或泻肝肾之火的方法,就是根据这一理论而产生的。
-
乙
乙天干的第二位。常用以纪日、纪年。
-
子午流注纳甲法
子午流注纳甲法为子午流注针法的一种,又称“纳干法”。其取穴方法是按天干的演变和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规律开穴的取穴法。
-
人神
《黄帝虾蟆经》:“神所藏行,不可犯伤。”意为人神在人体按时巡行各部,其所在部位,不宜针灸。有“九部旁通人神”、十二部人神、“行年人神”、六十甲子日入神、月内逐日入神、十(天干)日入神、十二(地支)日人神、十二时入神、四季入神、五脏入神等说。见《千金翼方》、《普济方》、《针灸大成》等。
-
十药神书
《十药神书》,书名。1卷。元·葛可久撰。刊于1348年。本书收载了十个治疗虚劳吐血的经验方,分别以甲、乙、丙、丁等天干次序排列。治疗方剂奇而不离于正,大多实用有效,刊本及增补评注本颇多。1949年后有影印本。
-
戊
戊天干的第五位。常用以纪年、纪日。
-
五步推运
五步推运为运气学说术语。其法是根据当年所属的天干为阳干还是阴干,决定其所化生的中运是“太”还是“少”,然后按太少相生规律向上推至初运,向下推至终运,即得主运五步的太少排列次序。如甲年为阳土,故该年主运的第三步当为太宫,于是推得该年主运五步依次为太角、少徵、太宫、少商、太羽。
-
周纪
周纪五运六气,天干在上,地支在下,二者相合,三十年为一纪,六十年为一周。《素问·天元纪大论》:“上下周经,其有数乎?……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
-
壬
壬天干的第九位。常用以纪日、纪年。
-
甲
甲①天干的第一位。②指甲或趾甲。《灵枢·厥病》:“耳聋,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先取手,后取足。”《本草纲目·草部·芍药》:“昔人言洛阳牡丹、扬州芍药甲天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耗白甲品羽。”王冰注:“白色甲虫。”
-
癸
癸①天癸的简称。详该条。②天干之一。
-
庚辛
庚辛天干纪日中的庚日和辛日。庚辛属金,在季为秋,与肺和大肠相应,故手太阴、阳明主庚辛日。《素问·脏气法时论》:“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
-
庚
庚①天干的第七位。常用以纪年、纪日。②通“更”。见“庚苍”。
-
定期之纪
定期之纪运气术语。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甲子相合,三十岁为一纪,六十岁为一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凡此定期之纪,胜复正化,皆有常数,不可不察。”
-
子午流注纳干法
子午流注纳干法即子午流注纳甲法。参见“子午流注纳甲法”:子午流注纳甲法为子午流注针法的一种,又称“纳干法”。其取穴方法是按天干的演变和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规律开穴的取穴法。
-
六十花甲子
六十花甲子是指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互配合 转,而成六十花甲子,也称六十环周、六十甲子。配合原则为阴与阴相配,阳与阳相合。阳干必配阳支,阴干必配阴支。由于天干为十、地支为十二,干支配合 转,等到第二个甲子重见,恰好环周六十数,故称六十花甲子。
-
生命点
生命点是指近似古代针灸宜忌中的人神、尻神之类。见《敦煌本藏医灸法残卷》第66条,谓:“生命点上不能灸。”有“九部旁通人神”、十二部人神、“行年人神”、六十甲子日入神、月内逐日入神、十(天干)日入神、十二(地支)日人神、十二时入神、四季入神、五脏入神等说。
-
阳日阳时,阴日阴时
“阳日阳时,阴日阴时”为子午流注用语。即每日每时的阴阳属性是以天干和地支所属的阴阳而定,如甲子为阳日阳时;乙丑为阴日阴时。
-
灵龟飞腾
灵龟飞腾也称灵龟八法、飞腾八法。是针灸按孔穴开合时间选穴的一种古代学说。见于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根据,以奇经八脉脉气相通的八个孔穴为基础,并配合八卦,与记日时的天干地支的五行属性相对照,推断某日时八穴中的某穴开放来选穴。
-
奇经纳甲法
奇经纳甲法即飞腾八法。飞腾八法是指按时配穴法的一种。见《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系以八脉八穴配合八卦,按每日各个时辰的天干推算开穴。所配属八卦与灵龟八法不同,因其以时干为主,故又名“奇经纳甲法”。逢辛时,开后溪(属巽);例如甲子日,戊辰时,即取临泣穴,己巳时取列缺穴,余皆仿此。
-
天元纪大论篇
《天元纪大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本篇论述五运六气的一般规律,从太过、不及、平气的岁气变化,说明运气对宇宙万物的影响,因其用天干以纪地气,地支以纪天气。古人认为,天地运气是宇宙间万物的本元,此文专篇纪而论之,故名。
-
岁立
岁立为运气术语。天干与地支配合后,推演运和气的流转,便能确立每岁的气候变化,故名。《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