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火
概述:文火:1.煎药的火候;2.气功内丹术术语。味厚滋补药宜文火久煎,以使药物气味能比较充分煎出,又不致因火力太猛而过度挥发丧失。指练功中用意轻柔缓行之谓。与武火相对而言。《海琼传道集》以“专气致柔,含光默默,温温不绝,绵绵若存”为文火之要。《性命圭旨》:“得丹时藉文火养之。”用文火温养,称为文烹。
-
水煎
概述:水煎(decoctwithwater)为中药汤剂的常用制作方法。是指将药物放水中煎煮的方法。即中药饮片加水,放于炉火上煎熬成为汤剂的制作过程。煎药火候按药物性味不同而有火力小而缓的文火和火力大而猛的武火之分。味厚滋补药宜文火久煎,以使药物气味能比较充分煎出,又不致因火力太猛而过度挥发丧失。
-
煎药火候
煎药火候:前人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谓“武火”,慢火煎之谓“文火”。
-
双鞭壮阳汤
概述:双鞭壮阳汤以构杞子、菟丝子、肉苁蓉、母鸡、牛鞭、狗鞭、羊肉等为主要原料,具有暖肾壮阳,益精补髓的功效,适用于虚损劳伤、肾气衰、阳痿不举、滑精早泄等症。原料:构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肉苁蓉6克,母鸡肉50克,牛鞭100克,狗鞭10克,羊肉100克,花椒、生姜、料酒、味精、猪油、精盐各适量。
-
闽式红糟卤
闽式红糟卤的味道:香糟味闽式红糟卤的制作:主料:红糟750克,白酒100克,绍酒500克,高汤500克,葱段50克,姜片50克,精盐15克,白糖250克,清油50克,香油100克,味精15克。待其冷却沉淀后,将红糟卤浆过箩,将滤净的红卤汁入锅,用旺火烧开10分钟,改用文火将汁收浓,琳入香油100克,倒入容器即成。
-
生等[藏药名]
别名:生等膏来源:鼠李科生等RhamnellagilgiticaMansf.etMolch,以木材入药。生境分布:贵州。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凉血,消肿。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黄水病,高山多血病。备注:生等膏制法:生等片加水2倍,文火煨泡3~残渣再加水1.5倍,煮滤2次,合并滤液,用文火浓缩成膏。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外科膏子
《古方汇精》卷二:别名:鸡黄膏组成:麻油8两,鸡蛋黄1个,头发3钱,朱砂(水飞)1钱,银朱1钱(水飞),黄蜡6钱。主治:跌打损伤,汤火伤烂。用法用量:先将油入无消硫砂锅内,文火煎,后入蛋黄,熬化尽,再入头发剪寸长,以箸顺搅,化尽,始终文火顺搅,方入朱砂、银朱、再入黄蜡,掇锅安地上1宿后,收用。
-
绿松膏
《医林纂要》卷十:方名:绿松膏组成:松脂1斤(拣净砂石木屑),铜绿半斤(研末),麻油1斤。功效:吸毒,解毒。主治:痈疖。用法用量:溃后不足用。制备方法:文火先熬油沸,旋入松脂熔化,武火熬之,旋入铜绿,文火熬成膏,绵纸摊贴。
-
西式黄油面粉
西式黄油面粉的味道:乳脂味西式黄油面粉的特色::乳香浓郁,色黄光亮。西式黄油面粉的制作:主料:黄油500克,白面粉500克,香叶3片。西式黄油面粉的用途:黄油炒面粉,可用于调制各种乳脂味型少司的浓度及乳脂味型各种烩菜、汤汁的浓度。
-
外科黄连膏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方):组成:黄连1两,大黄4两,黄柏4两,黄芩4两,麻油3斤,黄蜡1斤。主治:湿疮。用法用量:将膏匀涂纱布上,敷贴患处。制备方法:将黄连、大黄、黄柏、黄芩浸入麻油内,浸1天后,用文火熬煎至药枯,去滓滤清,加入黄蜡,再用文火徐徐成膏。用药禁忌:不可入口。
-
漆针疗法
漆针疗法为针刺治疗方法之一。指在穴位上放置药物,用针尖刺破皮肤,使药力透入组织而发挥治疗作用的方法。适用于治疗风寒痹痛、冷麻不仁、鹤膝风、漏肩风、腰腿酸痛等。所用药物有乳香、肉桂、川乌、血竭、京墨各为末等分,醋适量,先以文火煎透,然后盛入器皿内多次蒸炖,用时拌入少许麝香。
-
水柳膏
《圣惠》卷六十八:组成:水柳枝2两(锉碎,春夏取枝皮,秋冬取根皮用),甘草2两(捶碎),白胶香半两(细研),麝香半两(细研),松脂半两,黄蜡半两,黄丹3两(炒令紫色),油8合。主治:炙疮,急肿痛不可忍。用法用量:于熟绢上摊贴。制备方法:先取油安铛内,以文火炼香熟,渐下柳枝、甘草,煎令黑色,去滓;
-
仙传惊风丸
《经验奇方》卷上:组成:雌雄蝍蜢100只(须至立冬日向稻田内提取,放瓦片上文火焙干,研细末),麻黄5分,真琥珀5分,顶朱砂3分。主治:幼孩各项惊风。用法用量:临用时取1丸,研细末,用钩藤煎汤调送。服下1-2丸即愈。制备方法:上药各为细末,和匀再研,清水和为丸,每丸约重5分。
-
石碱膏
《经验良方》:组成:石碱72钱,密陀僧72钱,黄蜡12钱。主治:癞疾,足心等腐蚀者。用法用量:贴患部。制备方法:上文火炼和,下火而俟稍冷,加龙脑1钱,麻油少许,研和为膏。
-
自制吹鼻通关散
《喉科心法》卷下:组成:猪牙皂角1两(打碎),丝瓜子1两2钱,北细辛3钱,干蟾酥5分。功效:吹鼻连连得嚏,喉闭能开,喉蛾能消,牙紧亦松。主治:双单乳蛾,喉闭牙紧,各种气闭。制备方法:先将牙皂、丝瓜子用新瓦文火炙干存性。共为细末,再加上好大梅片6分,杵匀。
-
血余膏
《疡科纲要》卷下:组成:壮人头发净4两,猪毛净4两,羊毛净4两,鸡毛净4两,鹅毛净4两(各洗净,晒干,鸡毛、鹅毛须去中心硬梗),猪板油(去膜,净)2两,桐油2两,麻油20两,白川占2两,龙脑香1钱,麝香1钱。主治:恶疮久不收口,及臁疮多年不收,瘰疬久溃,疮口多水无脓者。可再加三灵丹掺药。
-
死鼠膏
《圣惠》卷六十六:组成:死鼠1枚(中形者),乱发2两,松脂3两,黄丹3两(炒令黄色)。主治:鼠瘘。用法用量:每用涂贴,日2易之。制备方法:上药用油1斤,以文火煎鼠、发,候消,以绵滤去滓,同入铛中;然后下松脂、黄丹,以柳木篦搅令匀,膏成,于瓷器中盛。
-
三白丹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名:三白丹组成:水银1两,白矾2两,焰消2两。2、3日后,喉腭肿痛,齿龈出水,7日毒尽自愈,肿甚者,用黄连1钱,犀角1钱,骨碎补1钱、黑豆1合,煎汤漱之。制备方法:上3味,纳铁铫中,以厚瓷碗合定,盐泥固济,压定碗足,文火煅3炷香,升在碗内,取出放地1夕,以出火毒,瓷罐收贮,经年方可用之。
-
明目龙脑膏
《圣惠》卷三十三:方名:明目龙脑膏组成:龙脑半分,硇砂1大豆大,蕤仁3颗(汤浸,去赤皮),出子鸡子壳1枚(以干砂土磨鸡子壳上面斑点,令滑为度,去鸡子膜,膜用文火炙令干熟,研如粉)。主治:眼生肤翳。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牛酥和,铜箸搅匀,以瓷瓶盛。
-
枣术丸
《圣济总录》卷一九八:方名:枣术丸组成:术1斛(净括去皮,控浥浥、细锉),白蜜6斤4两,炼成松脂粉2斤,半枣膏2斤半。功效:辟谷。制备方法:将术捣碎,以水1石5斗,纳釜中煮之,稍益水至3石,煮至3斗,绞去滓,却纳铜器中,入白蜜、松脂粉、枣膏,文火煎之,搅和令匀,候凝如膏,丸如弹子大,放干,盛不津器中。
-
治湿疮并臁疮膏
《医便》卷三:方名:治湿疮并臁疮膏组成:黄蜡1两,头发1拳大,香油1两,轻粉2钱(另研),猪胆2个。主治:一切湿疮、臁疮。制备方法:上先将香油熬4-5沸,次下黄蜡又熬4-5沸,再后下头发文火熬,用槐柳条不住手搅,候发消化,滤净后下轻粉略熬一时,取起放瓷碗内,冷水浸少顷即成膏。
-
玫瑰蜜
《经验良方》:方名:玫瑰蜜组成:玫瑰花80钱,蜜400钱,沸汤600钱。主治:口舌赤烂,鹅口疮。用法用量:含漱。加硼砂或海盐精用之则最有效。制备方法:玫瑰花沸汤浸6小时,罐上文火煮减半,绞取汁,加蜜再煮,蒸散水气。
-
三黄地榆油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三黄地榆油组成:黄柏31g,黄芩31g,大黄31g,地榆15g,五倍子15g,罂粟壳15g,冰片1g,香油500ml。主治:烫火伤。用法用量:文火煎熬至药呈焦黄色,滤渣,放入冰片,装瓶外用。
-
南星末
《朱氏集验方》卷五引许六五郎方:方名:南星末组成:大南星1两(锉成片,用生姜半斤取汁,文火炙干,却入蜜半匙直炒黄色,取出为末)。主治:痰疾咳嗽。用法用量:每用放掌心,以舌尖点咽下。制备方法:上入贝母末半两。
-
下乳涌泉膏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名:下乳涌泉膏组成:生麦芽32两,川芎4两,白芍4两,山甲(炒)4两,漏芦4两,当归8两,生黄耆8两,王不留(炒)8两,通草2两。功效:补养气血,通经下乳。用法用量:每服5钱,1日2次,热开水调服。制备方法:用七星肘之棒骨10个熬汤,去净油,用汤熬药,煎熬3次,分次过滤去滓;
-
神朱丹
《圣惠》卷九十五:方名:神朱丹组成:雄黄1两(研),古字钱4两。功效:暖脏腑,止疼痛。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温酒送下。制备方法:上烧古字钱令净,为末,于瓶子中布钱末一半,次布雄黄,上以余钱末盖之,固济了,候干,文火养21日满,即开收,细研,用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
神效乌膏
《圣惠》卷六十三:方名:神效乌膏组成:清油1升,黄耆1两(锉),木通1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研),皂荚1挺(不蛀者,去皮子,生锉),乱发如鸡子大。用法用量:一切疮肿,故帛上贴之;未作头者,贴之当消;疮肿焮痛及金疮折伤,火炙乘热贴之,即定;肠痈,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空腹以温酒送下。
-
神效水
《眼科锦囊》卷四:方名:神效水别名:夏冰组成:消石1钱,胆矾5分,明矾1两5钱,食盐5分。主治:诸般外障属热者,及顽固星翳,角膜脓溃之类。用法用量:每用少许,融解为水,洗净眼目。制备方法:上药以文火煮,纳壶埋藏于土中,约7日,凝结如青冰。
-
神效回疔丸
《大生要旨》:方名:神效回疔丸组成:百草霜1两,没药5钱,白蜡5钱,松香(去尽节)1两,真乳香5钱,黄蜡5钱,云绿5钱,麻油1两。主治:疔疮,发背腿痈,未成可散,已成可以提脓生肌。用药禁忌:忌荤腥、生冷、辛辣等味。
-
神效金髓丹
《圣惠》卷二十八:方名:神效金髓丹组成:吴茱萸3斤。主治:冷劳及冷气诸疾。制备方法:以新水掏一百遍,日中晒干,以浓酒5升煮茱萸,以酒尽为度。以炭火烧地令赤,以酒2升淋地,将茱萸摊在地上,以盆合之,以灰四面焙之,勿令泄气,1宿取出,以文火炒令干,捣罗为末,以醋煮枣肉和研为丸,如绿豆大。
-
胃风煮散
《元和纪用经》:方名:胃风煮散组成:茅山术(去皮,净)1斤,生芍药3两(赤白各半),甘草3两,厚朴4两(去粗皮),姜半斤(上2味同杵烂,下甘草,又杵匀,文火炒干,入术又炒,令香黄色)。主治:脾胃风湿寒滞,泻利,不思食。用法用量:每服3匕,水1升半,加生姜、大枣(切碎),同煎1升,取清汁温服。
-
药油
《外科大成》卷二:方名:药油组成:黄连5分,黄柏5分,连翘5分,当归5分,芍药5分,生地5分。主治:金腮、廪毒、痄腮久不合口而成漏者。用法用量:用香油1杯,文火煎枯,绢滤滓听用。《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方名:药油组成:松香、枯矾、槐树皮。主治:黄水疮。藏药在内,蘸油燃火,有油滴下收之,入轻粉少许搽。
-
药钱
《外科大成》卷二:方名:药钱组成:鲜芫花根1钱,雷丸1钱,蟾酥1钱,草乌3钱。主治:痔漏。用法用量:缚痔穿漏。制备方法:水1钟,煎1钟,去滓取汁,用生丝1钱,入药汁内,以文火煮,汁将干,存汁1小酒钟,取起晒干,复浸汁内,又晒又浸,以汁尽为度,晒干,包收听用,至6-7月,取露天蜘蛛丝,做成药线。
-
贴疮蜂房散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方名:贴疮蜂房散组成:露蜂房(蜜涂,文火炙令青色)半两,羊屎49枚(烧白色),皂荚1挺(烧烟尽)。主治:瘰疬。用法用量:洗干疮口,用此药贴之,后可服血竭散。制备方法:上为末。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蜂房散。
-
猪心丸
《经验各种秘方辑要》:方名:猪心丸组成:猪心1个(男用牝猪心,女用雄者)。主治:阴癫阳痫,年远痰坚窍闭。次日服龙虎丸。制备方法:上用竹刀剖开,纳麝香3钱,外用黄泥封固,以丝绵裹之,文火煅成炭,去泥,为末。《医门补要》卷中:方名:猪心丸组成:猪心1个(不下水,切片,焙脆,研末),甘遂3钱,石菖蒲1钱半。
-
小地黄煎丸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方名:小地黄煎丸组成:生地黄10斤(洗漉出1宿后,捣绞取汁),鹿角胶1斤,紫苏子(炒)3升,酥1斤半,生姜半斤(取汁),蜜2升,酒4升。制备方法:上药先以文火煎地黄汁1-2沸,即以酒研紫苏子滤取汁投之,又煎20沸,下胶,候胶消尽,下酥、蜜、姜汁等,同煎稠如糖,收于净瓷器中。
-
紫草油膏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紫草油膏组成:紫草根20g,当归20g,胡麻油200ml。主治:剥脱性皮炎。用法用量:外用。制备方法:上药用文火煎枯,去滓,再加黄蜡30~40g成膏。
-
紫草茸油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方名:紫草茸油组成:紫草茸1斤,脂麻油5斤。功效:活血散瘀,软坚。主治:下肢红斑结节类疾患(瓜藤缠),耳下腺炎及颌下淋巴腺炎早期,皮肤紫红斑块。制备方法:将药置铜锅内,油浸1昼夜,文火熬至焦枯,离火过滤,去滓,取油贮瓷器内备用。
-
紫精丹
《圣惠》卷九十五:方名:紫精丹组成:硫黄2两(细研如面,即不伏火也),针砂4两(用葛布筛罗去尘,取细者用)。功效:暖脐腹,止疼痛。主治:一切风及积冷气。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心茶、酒任下。
-
粟附丸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方名:粟附丸组成:陈粟米1升,附子1两(共得2枚者)。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陈橘皮汤送下。制备方法:上同于锅铫内,入水煮令附子透,取出附子切作片子,焙干,又别取陈粟米半升,水淘令净,控干,文火炒令香熟,同附子碾为末,取原煮附子者粟米粥和丸,如梧桐子大。
-
紫脂膏
《种福堂方》卷三:方名:紫脂膏组成:好麻油4两,净花椒3钱,葱头7大个(连须7寸长)。制备方法:3味同煎至葱焦脆,去滓,入白色松香5钱,黄占6钱,文火煎化,去上面浮出渣滓,煎至油面上有花纹,急离火,倾碗内,加入好银朱1钱,搅匀收之,待冷凝将碗合土地上3日,去火毒,摊夹纸膏贴之,纸只要一面刺孔。
-
湿疮并臁疮膏
《疡科选粹》卷六:方名:湿疮并臁疮膏组成:黄蜡1两,头发1拳大,香油1两,轻粉2钱(另研),猪胆2斤。主治:一切湿疮,臁疮。制备方法:上先将香油熬4-5沸,次下黄蜡,又熬4-5沸,再后下头发、文火熬,用槐条不住手搅,候发消化,滤净后下轻粉,略熬一时,取起放瓷碗内,冷水浸少顷即成膏。
-
蜈蝎散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蜈蝎散组成:全蝎1个,蜈蚣2条。主治:疖。用法用量:每日1个(剂量为2g),睡前服用。小儿体弱者,分2次内服。制备方法:上共捣碎,装入核桃空壳(去仁)内,用线缠紧,黄土泥封,文火上烧至泥壳有声为止,亦可用陶器焙烤,取出研为细末。
-
山楂饮
《临证医案医方》:方名:山楂饮组成:山楂120-150g,糖等量(红痢用红糖,白痢用白糖,红白痢用红白糖各等分)。《产科发蒙》卷二:方名:山楂饮组成:山楂子(上)、半夏(上)、茯苓(上)、木香(中)、枳壳(中)、陈皮(中)、杏仁(上)、细辛(中)、甘草(下)。用法用量:每服4钱,加生姜5片,水煎,温服。
-
越没里膏
《经验良方》:方名:越没里膏组成:麻油40钱,白蜡16钱。主治:神经热,腐败热,精力罢弊沉垂者。制备方法:上以文火炼和为软膏。
-
鲜石斛膏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名:鲜石斛膏组成:鲜石斛160两,麦冬32两。功效:养阴润肺,生津止渴。主治:男女阴虚,肺热上攻,咽干口燥,烦闷耳鸣。用法用量:每服5钱,日服2次,热开水冲服。制备方法:上药酌于切碎,水煎三次,分次过滤去滓,滤液合并,用文火煎熬,浓缩至膏状,以不渗纸为度,每两膏汁兑炼蜜1两成膏。
-
熏敷立效散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方名:熏敷立效散组成:蜣螂7枚(夜飞扑落者尤妙)。主治:痔疾。用法用量:先以温水洗之,用药末烧熏毕,复以药末渗之,用薄纸贴上。制备方法:上入瓷盒子固济,文火煅之,存性为末。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立效散。
-
霹雳煎
《千金翼方》卷十九:方名:霹雳煎组成:好浓蜜1盏,盐1大钱。用法用量:内肛肠中,不过三,必通。《杨氏家藏方》卷四:方名:霹雳煎组成:白沙蜜。主治:气虚人大便秘涩不通,或已服润肠药未通者。制备方法:煎炼熬成膏,如饧相似。《魏氏家藏方》卷七:方名:霹雳煎组成:北枣1枚(去核,实以轻粉,用麻布扎定)。
-
乌金煎丸
《圣惠》卷二十二:方名:乌金煎丸组成:羌活1两,独活1两,牛膝(去苗)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蒺藜(微炒,去刺)1两,芎1两,牛蒡子1两,海桐皮(锉)1两,防风(去芦头)1两。主治:柔风,四肢缓弱,及言语謇涩。
-
五色粉霜
《疮疡经验全书》卷十三:方名:五色粉霜组成:水银2两,铅1两,火消4两,白矾3两,青盐8钱。功效:去腐肉,长新肌,杀诸虫。制备方法:上为末,入阳城罐内,文火煨1炷香去其湿气,用铁油盏盖口,以铁线扎紧。盐泥封固,先文后武,武火时,盏上擦水,到3炷香,离火取出,埋土中,2日夜取出,晒干研细,盛罐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