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
本草古代指中药,或中药学,或中药学著作。《帝王本纪》载:“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定本草经,造医方以疗众疾。”本草记载的药物有植物、动物、矿物和酿造的饮料食品及少数化学制品等,其中以草类为最多,所以名为本草。如《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图经》等。
-
本草学
在日本,一般认为在奈良朝代以前虽从中国传入医方的同时也传入了本草书,但在奈良时代通过遣唐使而将本草学传入日本,则曾是盛行一时的,遂于公元701年开始设置本草教习和药园,中国已经失传的唐代《新修本草》,日本至今,还保存着圣武时代天平3年(731年)的手抄本。
-
王子接
王子接为清代医学家,字晋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潜心于医经、本草,深得仲景医书之奥旨。后又著成《绛雪园古方选注》、《古方选注》等,均系其半生之临证心得,结合《内经》、《本草》,由其门人记录整理而成,其本草方面之著作《得宜本草》(全名《绛雪园得宜本草》),载药354种,于本草学史上也有一定地位。
-
文宽夫
文宽夫即文彦博。1097)为北宋大臣,兼通医学。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哲宗初年,司马光复旧法,命为平章军国重事,前后任职五十年。认为古代良医治病必考本草立方,于是用本草之意,采仲景、《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及诸家经验方,编写《药准》一卷。并节录《嘉祐本草》常用药物,作《节要本草图》。
-
文彦博
文彦博(1006~1097)为北宋大臣,兼通医学。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哲宗初年,司马光复旧法,命为平章军国重事,前后任职五十年。认为古代良医治病必考本草立方,于是用本草之意,采仲景、《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及诸家经验方,编写《药准》一卷。并节录《嘉祐本草》常用药物,作《节要本草图》。
-
郑樵
郑樵(1103-1162年)南宋史学家。莆田(今属福建)人。不应科举,居夹漈山上,苦读十年,访书十年。撰有《通志》、《氏族志》、《动植志》等八十余种。尝谓本草尤关人命,务须识真辨伪。故撰《通志·昆虫草本略》,致力辨析动植物之名与实。另著《食鉴》四卷、《鹤顶方》二十四卷、《采治录》、《畏恶录》等医书,均佚。
-
枫香树皮
《*辞典》:枫香树皮:出处:《唐本草》拼音名:FēnɡXiānɡSh P 别名:枫皮(《本草拾遗》),枫香木皮(《纲目》)。②《本草拾遗》:性涩。功能主治:治泄泻,痢疾,大风癞疮。③《日华子本草》:止霍乱。刺风、冷风,煎汤浴之。(《本草汇言》)②治大风癞疮:枫香木皮,烧存性,和轻粉各等分,为细末,麻油调搽。
-
玛瑙
《全国中草药汇编》:玛瑙:拼音名:MǎNǎo生境分布:辽宁、陕西、甘肃、新疆、江苏、安徽、浙江、台湾、湖北、河南、四川、云南。透明至半透明。(检二氧化硅)X射线衍射分析曲线:石英4.31(10),3.38(10),2.47(3)。性味:辛;无毒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除障明目。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辟恶,熨目赤烂。
-
鲫鱼头
《*辞典》:鲫鱼头:出处:《唐本草》拼音名:J Y T u来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头。性味:《药对》:温。功能主治:治咳嗽,痢疾,小儿口疮,黄水疮。①《唐本草》:头灰,主小儿头疮,口疮,重舌,目翳。③《滇南本草》:烧灰治癞疮。酒服,治脱肛及女人阴脱,仍以油调搽之;⑤《本草再新》:发痘疹。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
鹊
《*辞典》:鹊:出处:《别录》拼音名:Qu 别名:干鹊(《西京杂记》),神女(崔豹《古今注》),飞驳鸟(陶弘景)。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太阳、阳明经。①《别录》:雄鹊肉治石淋,消结热,可烧作灰。③《本草图经》:主风,大小肠涩,四肢烦热,胸膈痰结。④《医林纂要》:止鼻衄。⑤《陆川本草》:治身痒。
-
萱草嫩苗
《*辞典》:萱草嫩苗: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XuānCǎoN nMi o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萱草、黄花萱草或小萱草的嫩苗。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萱草根条。性味:①《救荒本草》:叶味甘。归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二经。功能主治:利湿热,宽胸,消食。①《日华子本草》:治小便赤涩,身体烦热,除酒疸。
-
土蜂子
《*辞典》:土蜂子:出处:《本经》拼音名:TǔFēnɡZǐ来源:为土蜂科昆虫土蜂的幼虫。原形态:原动物详土蜂条。性味:甘。功能主治:治痈种,丹毒,风疹。②《别录》:主嗌痛。③《本草抬遗》:主丹毒,风疹,腹内留热,大小便涩,去浮血,妇人带下,下乳汁。注意:《本草经集注》:畏黄芩、芍药、牡蛎。
-
陈藏器
陈藏器为唐代药学家。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尝任京兆府三原县尉,对本草学甚感兴趣,但有感于《本经》、《唐本草》等之漏误,遂另撰《本草拾遗》。原书早佚,李时珍赞其“博极群书,精赅物类,订绳缪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然所记载之人肉入药,亦颇遭后世非议。
-
葱实
《*辞典》:葱实:出处:《本经》拼音名:CōnɡSh 别名:葱子(《日华子本草》)来源:为百合种植物葱的种子。生境分布:全国各地皆产。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温肾,明目。③《中药志》:治肾虚阳痿,目眩。㈡捣葱实和蜜丸如梧子大。(《食医心镜》)②治疔:蜂蜜一两,葱心七个,同熬,滴水成珠,摊绢帛上贴。
-
施永图
施永图清代医家。字明台,秀水(今浙江秀水县)人。精医,擅长本草。著《山公医旨》二卷,《本草医旨食物类》五卷,《医方本草》等。
-
伊尹
伊尹为商宰相,名伊,尹是官名,一说名挚。莘(今属山东)人。传说伊尹为奴隶出身,原是有莘氏女的陪嫁厨师,负责鼎俎,以滋味取悦于汤,汤用为“小臣”,后任国政,辅佐汤伐桀。《甲乙经·序》:“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伊尹甚明本草药性,古代传说其为汤液之祖,著有《汤液本草》云。
-
孔志约
孔志约(7世纪中)为唐代本草家。尝任礼部郎中兼太子洗马、弘文馆大学士之职。657年参加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行的药典《新修本草》的编撰工作。书成后写了序。并撰有《本草音义》20卷,已佚。
-
李含光
李含光唐代医家(683-769年)。原姓弘,后改为现名,以避唐高宗讳。号玄谷、玄静先生。广陵江都(今属江苏)人。尝为道士,玄宗赐号“玄静先生”。平生博览群书,且工书法,著述甚勤。因念本草与人命攸关,遂专心于本草之研究,著成《本草音义》二卷,未见行世。
-
蚬肉
《*辞典》:蚬肉:出处:《唐本草》拼音名:XiǎnR u来源:为蚬科动物河蚬等的肉。药理作用:日本蚬的提取物如注入犬的门静脉或股静脉后,血流中可出现腺甙类物质,肝静脉中最多,因此其主要释放部位当为肝脏。性味:甘咸,寒。②《日华子本革》:去暴热,明目,利小便,下热气,脚气湿毒,解酒毒目黄,浸取汁服,主消渴。
-
貉肉
《全国中草药汇编》:貉肉:拼音名:H R u别名:貉来源:食肉目犬科貉NyctereutesprocyonoidesGray,以肉入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平原、丘陵及部分山地。肾经功能主治:滋补强壮;各家论述:1.《本草图经》:主元藏虚劣及女子虚惫。2.《医林篡要》:杀虫治疳。
-
樱桃叶
《*辞典》:樱桃叶:出处:《唐本草》拼音名:YīnɡT oY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樱桃的叶片。性味:甘苦,温。功能主治:温胃,健脾,止血,解毒。治胃寒食积,腹泻,吐血,疮毒。附方:①治腹泻,咳嗽:樱桃叶及树枝,水煎服。将上药煎水坐浴,同时用棉球(用线扎好)沽樱桃叶水塞阴道内,每日换一次,半月即愈。
-
刘文泰
刘文泰为明代医官。贯里不详。宪宗时任太医院院使,因投剂乖方,致损宪宗,遭大臣参劾,降为承德郎太医院院判。弘治六年(1493)因弹劾王恕又降为御医。该书以《政和本草》为蓝本,载药1815种,分24项,並予提要解说。后因孝宗患热疾,文泰误投大热之剂烦躁不安而殁。后虽免死遣戍,而《本草品汇精要》存内府。
-
竹鸡
《*辞典》:竹鸡: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拼音名:Zh Jī别名:山菌子(《本草拾遗》),鸡头鹘(《东坡诗集》),泥滑滑(《纲目》),竹鹧鸪(《中国动物图谱 鸟类》)。翼上的内侧覆羽和飞羽满布有棕黄色波状纹,外侧者转为暗褐色,初级飞羽外缘淡栗色;中央尾羽淡肉桂栗色,密杂以黑褐色虫蠹状纹,并贯以5~雄者好斗。
-
王介
王介为宋代医家,生平不详,著《履 岩本草》一书。王介为南宋画家。字圣与,号默庵。本琅琊(今属山东)人,平素善工笔画,曾于庆元间官太尉。晚年曾就其故里所见之药草写生成画,计二百○二种,取名《履巉岩本草》计三卷,画工精美,彩色鲜艳,系我国最早之彩图本草著作,为后世所珍重,今存其绘抄本。
-
萝藦子
《*辞典》:萝藦子:出处:《唐本草》拼音名:Lu M Zǐ别名:斫合子(《本草拾遗》)来源:为萝藦科植物萝藦的果实。治虚劳,阳萎,金疮出血。①陶弘景:补益精气,强盛阴道。附方:补益虚损:萝藦四两,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枸杞根皮、干地黄各三两。每服方寸匕,酒下,日三服。(《千金方》)摘录:《*辞典》
-
蝤蛑
《*辞典》:蝤蛑: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Y uM u别名:蝤媒(陶弘景),拨棹子、蟳(《本草图经》),海蟳(《闽中海错疏》)。腹部退化,折伏于头胸部下方,无尾节及尾肢,雌性腹部呈圆形,雄者呈三角形,腹肢退化,藏于腹的内侧,雌者4对,用以抱卵;生境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
胡仕可
胡仕可元代医家。宜丰(今属江西)人。擅长本草,尝曰:“医不读本草,何以知名德性味,养生延年。”遂择常用药按韵编类歌括,成《本草歌括》八卷。后世有何士信《补注本草歌括》、熊宗立《增补本草歌括》各八卷。
-
驴乳
化学成份:含水分90.12%、酪蛋白0.70%、清蛋白1.06%、脂肪1.37%、乳糖6.19%、灰分0.47%。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治消渴,黄疸,小儿惊痫,风热赤眼。②《唐本草》:主小儿热惊、急黄等,多服使利热毒。浸黄连取汁,点风热赤眼。(《广利方》)②治卒心痛绞结连腰脐者:驴乳三升,热服之。
-
白苣
《*辞典》:白苣:出处:《千金 食治》拼音名:B iJ 别名:生菜(《千金 食治》),石苣(《纲目》),千层剥(《植物名实图考》)。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莴苣条。归经:《本草求真》:入肠、胃。功能主治:治热毒,疮肿,口渴。注意:《四声本草》:患冷气人食之即腹冷,亦不至苦损人,产后不可食,令人寒中,小肠痛。
-
王继先
他的学生张孝直等校订本草,绍兴二十九年(1159)编成《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22卷,他以“详定校正官”的名义挂名于书前。其家祖为外科疡医,有“黑虎丹”出名。绍兴年间任详定校正官,与张孝直、高绍功等校订《证类本草》,编成《绍兴校订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即《绍兴本草》计三十一卷。
-
陈承
陈承宋代医家。阆中(今属四川)人,其曾祖为宋初名臣陈尧佐。少而聪颖,治病多奇效,名噪于一时,平时好用凉药,有“陈承箧里一盘冰”之谚。尝把《神农本草》及《图经本草》合而为一,并附以己说,编成《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未见传世。又与裴宗元、陈师文等同校《和剂局方》。
-
王俣
王俣为宋代医学家,字硕父,宛丘(今河南淮阳)人。曾任工部侍郎。取本草诸药条下所载单方,分门别类,得4206方,编成《编类本草单方》(简称《本草单方》)35卷。
-
李珣
李珣五代时医家(907-960年)。字德润,梓州(今属四川)人。本波斯之祖籍,于隋代来华,入唐后改姓李。颇爱文学,后亦好医学,尤精本草。专门收集由国外输入之药物,编成《海药本草》,载入海桐皮、天竺桂、没药等外来药。原书早佚,受到后世医家尊重而予以摘录,《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均有佚文。
-
木槿根
《*辞典》:木槿根:出处:《纲目》拼音名:M JǐnGēn别名:藩篱草根(《仁斋直指方》)。来源:锦葵科植物木槿的根。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治咳嗽,肺痈,肠痈,肠风泻血,痔疮肿痛,白带,疥癣。②《滇南本草》:枝、根:治疮痛。水煎,代茶常服。
-
魿鱼
尾鳍深分叉,体上部深灰色,腹部银白,在体侧胸鳍基部之后上方有8-9个鳞片的基部为黑色,聚在一起成为1个长菱形斑块。化学成份:含脂肪1.5%,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计7.9%/性味:味甘;治膀胱结热,黄疸,水鼓。3.《本草求原》:补中开胃,益气血,功近鲫龟。
-
黄粱米
《*辞典》:黄粱米:出处:《别录》拼音名:Hu nɡLi nɡMǐ别名:竹根米(《千金 食治》),竹根黄(《唐本草》)。植物形态详粟米条。性味:①《别录》:甘,平,无毒。功能主治:和中,益气,利尿。治呕吐泄泻。②《日华子本草》:去客风,治顽痹。③《纲目》:止霍乱下痢,利小便,除烦热。
-
淡竹笋
《*辞典》:淡竹笋: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拼音名:D nZh Sǔn别名:中母笋(孟诜)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苗。性味:《纲目》:甘,寒。归经:入肺、胃经。②《本草撮要》:入手太阴、足阳明经。功能主治:汪颖《食物本草》:消痰。除热狂,壮热头痛,头风,并妊妇头旋颊仆,惊悸,温疫,迷闷,小儿惊痫,天吊。
-
七物升麻丸
功能主治:主治小儿痘疮,口燥渴,目赤唇焦,烦躁,大小便不利者。《政和本草》卷六引《本草图经》方之七物升麻丸:处方:升麻犀角黄芩朴消栀子大黄各60克豉2升(微熬)制法:上药同捣散,蜜丸,如黍米大。若四肢小热,于食后服20丸。主治:服乳石后觉四肢热,大便难,麻疹伏而不出。制备方法:上为散,炼蜜为丸。
-
八哥
出处:《纲目》拼音名:BāGē别名:寒皋(《淮南万毕术》),鸲鹆(《唐本草》),花鹆(《荆楚岁时记》),哵哵鸟(《广韵》)。尾下覆羽黑色,具白色用端。治久嗽,呃逆,痔疮出血。①《唐本草》:主五痔、止血,炙食或为散饮服之。②《食疗本草》:腊日采之,五味炙之,治老嗽;④《日华子本草》:治吃噫,下气。
-
瓠子
《*辞典》:瓠子:出处:《唐本草》拼音名:H Zǐ别名:甘瓠(《诗经》),甜瓠(《千金 食治》),净街棰(《清异录》),龙蜜瓜、天瓜(《滇南本草)),长瓠(《纲目》),扁蒲(《群芳谱》)。叶互生,叶片心状卵圆形至肾状卵圆形,长10~或烧存性研末。注意:《千金 食治》:扁鹊云,患脚气虚胀者,不得食之。
-
菟葵
出处:《唐本草》拼音名:T Ku 别名:莃(《尔雅》),天葵(《本草图经》),棋盘菜(《植物名实图考》),乳痈药(《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菟葵的茎叶。小苞片线形;生境分布:生长在路边及荒野。②《开宝本草》:别本注云,蛇虎毒诸疮,捣汁饮之及涂疮,能解毒止痛。③《本草图经》:叶主淋沥热结。
-
大明
一说宋代药学家。姓大,名明,《鄞县志》记载为四明(今浙江鄞县)人,《古今医统大全》记载为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对药物很有研究。在诸家本草和当代用药经验的基础上,以药物的寒温、性味、华实、虫兽为分类方法,自成一家,撰有《大明本草》二十卷(又称《日华子诸家本草》)。另撰眼科专书《鸿飞集》一卷,亦佚。
-
筀笋
原形态:筀竹(《唐本草》),又名:桂竹(《本草图经》)。叶片披针形,长8~花枝具叶,小穗丛长约5厘米,着生枝端;佛焰苞椭圆形,长约2厘米,外面具毛,边缘生微毛,先端具1枚针形而长约1厘米之缩小叶;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或平原。化学成份:含戊聚糖、木质素、半纤维素、鼠李糖、甘露糖、半乳糖及大量阿拉伯糖。
-
熊脑
《*辞典》:熊脑:出处:《唐本草》拼音名:Xi nɡNǎo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脑髓。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熊胆条。功能主治:①《唐本草》:疗诸聋。②《日华子本草》:去白秃风屑,疗头旋并发落。③《本草蒙筌》:除耳聋耳鸣。
-
乳腐
出处:《嘉佑本草》拼音名:RǔFǔ别名:乳饼(《本草蒙筌》)。又造乳线法:以牛乳盆盛晒至四边清水出,煎热以酸浆点成。性味:①《嘉佑本草》:微寒。功能主治:①孟诜:润五脏,利大小便,益十二经脉,微动气。②《四声本草》:治赤白痢。附方:治血痢,不问远近:乳腐一两。切,以浆水一中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之。
-
日华子
日华子为五代药学家。姓大,名明,《鄞县志》记载为四明(今浙江鄞县)人,《古今医统大全》记载为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对药物很有研究。在诸家本草和当代用药经验的基础上,以药物的寒温、性味、华实、虫兽为分类方法,自成一家,撰有《大明本草》二十卷(又称《日华子诸家本草》)。
-
菝葜叶
《*辞典》:菝葜叶: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B QiāY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叶片。性味:《履巉岩本草》:温,无毒。功能主治:治风肿,疮疖,肿毒,臁疮,烫伤。②《本草图经》:酿酒,治风毒,脚弱,痹满上气。③《四川中药志》:治臁疮。治疗5例,除1例因合并感染,经19天治愈出院外,其余4例均在3~
-
芜荑酱
《*辞典》:芜荑酱:出处:《别录》拼音名:W Y Ji nɡ来源:为榆科植物大果榆的果实与面曲等加工制成的酱。原形态:植物形态参见芜荑条。制法:《纲目》:造法与榆仁酱同。每一升,曲四斤,盐一斤,水五斤)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杀虫,除疮癣。(指杀诸虫,利大小便,心腹恶气。注意:《食疗本草》:多食落发。
-
野猪黄
《*辞典》:野猪黄:出处:《唐本草》拼音名:YěZhūHu nɡ来源:为猪科动物野猪胆囊中的结石。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野猪肉条。性味:①《唐本草》:味辛甘,平,无毒。功能主治:治癫痫,惊风,血痢,金疮。②《本草拾遗》:主金疮,血痢。③《日华子本草》:治恶毒风,小儿疳气,客忤,天吊。外用:研末敷。
-
高山扁枝石松
拼音名:GāoShānBiǎnZhīShíSōnɡ英文名:sporesofAlpineclubmoss别名:高山石松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松科植物高山扁枝石松的全草。孢子囊生于孢子叶叶腋内,肾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200m处的高山草原、苔原地带。性味:淡;平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活血;用于关节疼痛、跌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