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观本草札记
《大观本草札记》为书名,2卷,为清代柯逢时撰。《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为丛书名。清·柯逢时辑。包括《经史证类大观本草》、《本草衍义》、《活幼心书》、《伤寒论》、《伤寒总病论》、《伤寒补亡论》、《大观本草札记》、《类证增注伤寒百问歌》。其中《大观本草札记》为柯氏所撰。
-
女科证治约旨
《女科证治约旨》为书名,为《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丛书系列之一。《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为丛书名,严鸿志辑,刊于1921年。内容多为《感证辑要》、《女科证治约旨》、《女科精华》、《女科医案选粹》。
-
四圣悬枢
《四圣悬枢》为书名。为《黄氏遗书八种》系列丛书之一。清·黄元御撰。最早刊于乾隆年间。包括《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伤寒悬解》、《伤寒说意》、《金匮悬解》、《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
四诊要诀
《四诊要诀》为书名。为《医学摘粹》系列丛书之一。《医学摘粹》为丛书名。清·庆恕撰。刊于1897年。包括《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证辨》、《四诊要诀》、《杂证要法》、《本草类要》五种。
-
处方约编
为《中国医学约编十种》系列丛书之一。周禹锡编。刊于1938年。包括《生理约编》、《病理约编》、《诊断约编》、《药物约编》、《处方约编》、《内科约编》、《妇科约编》、《儿科约编》、《瘟疫约编》、《医賸约编》共10种,书中以中医理、法、方、药为主,吸取西医的有关知识,作较系统、通俗的叙述,内容类似教学讲义。
-
外科切要
《外科切要》为书名。为《医学切要全集》系列丛书之一。清·王锡鑫等撰。刊于1847年。多为医学门径书。共六种:包括王氏所撰《医学切要》、《眼科切要》、《痘科切要》、《外科切要》、《奇方纂要》及清·黄为良撰《医学一统》。
-
外科图形脉证
《外科图形脉证》为书名。为《郑氏彤园医书四种》系列丛书之一。清·郑玉坛撰。刊于1796年。本书包括《伤寒杂病心法集解》(附《医方合编》)、《幼科心法集解》、《彤园妇科》、《外科图形脉证》(附《医方便考》)4种。系在《医宗金鉴》编次的基础上,旁采诸家医论、医方补订而成。
-
达生真诀
《达生真诀》为书名。为《广嗣五种备要》系列丛书之一。《广嗣五种备要》为丛书名。清·王实颖辑。刊于1821年。本书包括:《种子心法》、《保胎方论》、《达生真诀》、《新产证治》及《全婴须知》五种著作。
-
儿科约编
《儿科约编》为书名,收入丛书《中国医学约编十种》。包括《生理约编》、《病理约编》、《诊断约编》、《药物约编》、《处方约编》、《内科约编》、《妇科约编》、《儿科约编》、《瘟疫约编》、《医賸约编》共10种,书中以中医理、法、方、药为主,吸取西医的有关知识,作较系统、通俗的叙述,内容类似教学讲义。
-
伤寒十六证类方
《伤寒十六证类方》为《医学摘粹》系列丛书之一。《医学摘粹》为丛书名。清·庆恕撰。刊于1897年。包括《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证辨》、《四诊要诀》、《杂证要法》、《本草类要》五种。
-
杂证要法
《杂证要法》为《医学摘粹》系列丛书之一。《医学摘粹》为丛书名。清·庆恕撰。刊于1897年。包括《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证辨》、《四诊要诀》、《杂证要法》、《本草类要》五种。
-
伤寒杂病心法集解
《伤寒杂病心法集解》为《郑氏彤园医书四种》系列丛书之一。清·郑玉坛撰。刊于1796年。本书包括《伤寒杂病心法集解》(附《医方合编》)、《幼科心法集解》、《彤园妇科》、《外科图形脉证》(附《医方便考》)4种。系在《医宗金鉴》编次的基础上,旁采诸家医论、医方补订而成。
-
伤寒明理药方论
《伤寒明理药方论》为《仲景全书》系列丛书之一。20卷本,刊于清·光绪年间。包括张卿子参注《集注伤寒论》(又名《张卿子伤寒论》)10卷,《金匮要略方论》3卷,《伤寒类证》3卷,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又名《伤寒明理药方论》)3卷及清·曹乐斋《运气掌诀录》1卷,共5种。
-
千金方摘抄
《千金方摘抄》为《邹氏纯懿庐集》丛书其中之一。清·邹汉璜撰于1840年。此系稿本,内容有作者对古典医籍的注释和临床经验总结。包括《素灵杂解》、《难经解》、《伤寒卒病论笺》、《伤寒翼》、《金匮要略解》、《寒疫论》、《千金方摘抄》及《疮疡》共八种。
-
三字经汤方歌括
《三字经汤方歌括》为书名,即丛书《三字经合编六种》中的一本,为张骥增辑。刊于1933年。包括《医学三字经》、《春温三字诀》、《痢症三字诀》、《三字经汤方歌括》、《春温三字诀方歌》、《痢症三字诀歌括》,后三种系张骥增辑。
-
内科约编
《内科约编》为《中国医学约编十种》系列丛书之一。周禹锡编。包括《生理约编》、《病理约编》、《诊断约编》、《药物约编》、《处方约编》、《内科约编》、《妇科约编》、《儿科约编》、《瘟疫约编》、《医賸约编》共10种,书中以中医理、法、方、药为主,吸取西医的有关知识,作较系统、通俗的叙述,内容类似教学讲义。
-
女科医案选粹
《女科医案选粹》为书名,为《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丛书系列之一。《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为丛书名,严鸿志辑,刊于1921年。内容多为《感证辑要》、《女科证治约旨》、《女科精华》、《女科医案选粹》。
-
生理约编
《生理约编》为《中国医学约编十种》系列丛书之一。周禹锡编。包括《生理约编》、《病理约编》、《诊断约编》、《药物约编》、《处方约编》、《内科约编》、《妇科约编》、《儿科约编》、《瘟疫约编》、《医賸约编》共10种,书中以中医理、法、方、药为主,吸取西医的有关知识,作较系统、通俗的叙述,内容类似教学讲义。
-
外科医镜
《外科医镜》为书名。为《高憩云外科全书十种》系列丛书之一。又名《外科全书十种》、《高憩云外科全书》。清·高思敬撰。1917年刊行。本书名虽为10种,实只7种。即《外科医镜》12卷,《外科三字经》1卷,《外科问答》1卷,《逆证汇录》1卷(以上均外科著作);《五脏六腑图说》1卷,《六气感证》1卷及《运气指掌》1卷。
-
外科摘要
《外科摘要》为书名。为《六种新编》系列丛书之一。又名《萍乡文氏所刻医书六种》或《萍乡文延庆堂六种新编》。清·文晟辑。成书于19世纪中期。内容为《内科摘录》、《外科摘要》、《慈幼便览》、《增订达生篇》、《编方补遗》、《药性摘录》。
-
幼科心法集解
《幼科心法集解》为《郑氏彤园医书四种》系列丛书之一。清·郑玉坛撰。刊于1796年。本书包括《伤寒杂病心法集解》(附《医方合编》)、《幼科心法集解》、《彤园妇科》、《外科图形脉证》(附《医方便考》)4种。系在《医宗金鉴》编次的基础上,旁采诸家医论、医方补订而成。
-
伤寒证辨
《伤寒证辨》为《医学摘粹》系列丛书之一。《医学摘粹》为丛书名。清·庆恕撰。刊于1897年。包括《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证辨》、《四诊要诀》、《杂证要法》、《本草类要》五种。
-
伤寒读本
《伤寒读本》为《医学便览》系列丛书之一。清·栗山痴叟辑。刊于1868年。内容为《伤寒读本》、《金匮读本》、《医学三字经》、《十二经脉歌》、《指南摘要》、《医学实在易》、《本草求真》。
-
伤寒翼
《伤寒翼》为《邹氏纯懿庐集》系列丛书之一。清·邹汉璜撰于1840年。此系稿本,内容有作者对古典医籍的注释和临床经验总结。包括《素灵杂解》、《难经解》、《伤寒卒病论笺》、《伤寒翼》、《金匮要略解》、《寒疫论》、《千金方摘抄》及《疮疡》共八种。
-
女科歌诀
《女科歌诀》为书名,为《邵氏医书三种》丛书系列之一,清·邵登瀛撰。《邵氏医书三种》为丛书名,清·邵登瀛撰。内容为《四时病机》、《温毒病论》、《女科歌诀》。
-
女科精华
《女科精华》为书名,为《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丛书系列之一。《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为丛书名,严鸿志辑,刊于1921年。内容多为《感证辑要》、《女科证治约旨》、《女科精华》、《女科医案选粹》。
-
切总伤寒
《切总伤寒》为《医学五则》丛书系列之一。清·廖云溪辑。共5种医书。刊于1844年。包括《医门初步》,系胡公谈《医方捷径珍珠囊》的摘要;《药性简要》,是将《本草备要》注释药性部分编成歌括;《汤头歌括》;《增补脉诀》系在《脉诀》的基础上增补而成。
-
内科摘录
《内科摘录》为《六种新编》系列丛书之一。又名《萍乡文氏所刻医书六种》或《萍乡文延庆堂六种新编》。清·文晟辑。成书于19世纪中期。内容为《内科摘录》、《外科摘要》、《慈幼便览》、《增订达生篇》、《编方补遗》、《药性摘录》。
-
本草类要
《本草类要》为书名。即《医学摘粹》丛书系列之一。《医学摘粹》为丛书名。清·庆恕撰。刊于1897年。包括《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证辨》、《四诊要诀》、《杂证要法》、《本草类要》五种。
-
叶氏伏气解
《叶氏伏气解》为《国医百家》系列丛书之一。裘庆元辑。裘氏原拟辑医学著作约百种,而实际现存只有七种。计《薛案辨疏》、《叶氏伏气解》、《胎产指南》、《重订幼科金鉴评》、《雪雅堂医案》、《简明眼科学》、《琉球百问》。
-
伤寒活人指掌提纲
《伤寒活人指掌提纲》为《医要集览》系列丛书之一。共6种,《脉赋、脉诀、真刘三点脉诀》(原题晋·王叔和等撰)、《用药歌诀》(不著撰人)、《药性赋珍珠囊》、《伤寒活人指掌提纲》(元·吴恕撰)、《诸病论》(不著撰人)、《难经》。
-
伤寒论浅注方论合编
《伤寒论浅注方论合编》为《医学初阶》系列丛书之一。《医学初阶》为丛书名。清·严岳莲辑。刊于1908年。包括《本经逢原》、《伤寒论浅注方论合编》、《金匮要略浅注方论合编》、《温病条辨》四种。
-
全婴须知
《全婴须知》为《广嗣五种备要》系列丛书之一。《广嗣五种备要》为丛书。清·王实颖辑。刊于1821年。本书包括:《种子心法》、《保胎方论》、《达生真诀》、《新产证治》及《全婴须知》五种著作。
-
杂病证治准绳
《杂病证治准绳》为《证治准绳》系列丛书之一。包括《杂病证治准绳》八卷,《杂病证治类方》八卷,《伤寒证治准绳》八卷,《疡医证治准绳》六卷,《幼科证治准绳》九卷,《女科证治准绳》五卷。论及的科目、病种广泛,每一病证先综述明以前历代医家治验,后阐明己见,辨别病症、脉象的异同,因证论治、立法处方。
-
女丹合编
《女丹合编》气功丛书名。清·贺龙骧辑。丛书编入光绪三十二年(1906)成都二仙庵重刻《道藏辑要》。
-
妇科约编
《妇科约编》为《中国医学约编十种》系列丛书之一。周禹锡编。包括《生理约编》、《病理约编》、《诊断约编》、《药物约编》、《处方约编》、《内科约编》、《妇科约编》、《儿科约编》、《瘟疫约编》、《医賸约编》共10种,书中以中医理、法、方、药为主,吸取西医的有关知识,作较系统、通俗的叙述,内容类似教学讲义。
-
用药歌诀
《用药歌诀》为书名。为《医要集览》丛书系列之一。共6种,《脉赋、脉诀、真刘三点脉诀》(原题晋·王叔和等撰)、《用药歌诀》(不著撰人)、《药性赋珍珠囊》、《伤寒活人指掌提纲》(元·吴恕撰)、《诸病论》(不著撰人)、《难经》。
-
外科三字经
《外科三字经》为书名。为《高憩云外科全书十种》系列丛书之一。又名《外科全书十种》、《高憩云外科全书》。清·高思敬撰。1917年刊行。本书名虽为10种,实只7种。即《外科医镜》12卷,《外科三字经》1卷,《外科问答》1卷,《逆证汇录》1卷(以上均外科著作);《五脏六腑图说》1卷,《六气感证》1卷及《运气指掌》1卷。
-
本草纲目摘要
即《莫氏锦囊十二种》系列丛书之一。于清·顺治、康熙年间陆续刊印。计收有《医门约理》、《难经直解》、《脉学入门四言举要》、《濒湖脉学》、《脉诀汇辨》、《脉诀考证》、《本草纲目摘要》、《月令考》、《黄帝阴符经注》、《心经悟解》、《黄庭经注》、《性命圭旨约说》等。
-
汇集经验方
《汇集经验方》为书名。为《古愚山房方书三种》系列丛书之一。《古愚山房方书三种》为丛书名。清·海阳竹林人辑。刊于1801年。内容为《解毒编》、《汇集经验方》、《怪疾奇方》。
-
汇刻经验良方
《汇刻经验良方》为书名。《汇刊经验方》为医方丛书。清·毛世洪等辑。又有《汇刻经验良方》、《经验良方汇编》等名。主要包括《便易经验集》、《续刊经验集》、《叶氏(天士)经验方》、《张卿子经验方》、《几希录附方》、《敬信录经验方》、《良方拣要》、《济世养生集》等多种以验方为主的著作。现存两种清刻本。
-
伤寒卒病论笺
《伤寒卒病论笺》为《邹氏纯懿庐集》系列丛书之一。清·邹汉璜撰于1840年。此系稿本,内容有作者对古典医籍的注释和临床经验总结。包括《素灵杂解》、《难经解》、《伤寒卒病论笺》、《伤寒翼》、《金匮要略解》、《寒疫论》、《千金方摘抄》及《疮疡》共八种。
-
三字经合编六种
《三字经合编六种》为丛书名。张骥辑。刊于1933年。包括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张汝珍《春温三字诀》、唐容川《痢症三字诀》,和张骥增辑之《三字经汤方歌括》、《春温三字诀方歌》、《痢症三字诀歌括》。
-
良方类编
《良方类编》医方丛书。一卷。明·杨瑞集。刊于1531年。本书系将明·张子麒辑《新刊经验秘方》(共28方)、《方外奇方》(共24方),李文敏辑《经验药方》(共13方》及杨氏附方(共5方)合刊而成。现今存初刻本。
-
国医百家
《国医百家》医学丛书。裘庆元辑。裘氏原拟辑医学著作约百种,而实际现存只有七种。计《薛案辨疏》、《叶氏伏气解》、《胎产指南》、《重订幼科金鉴评》、《雪雅堂医案》、《简明眼科学》、《琉球百问》。
-
广嗣五种备要
《广嗣五种备要》为丛书。清·五实颖辑。刊于1821年。本书包括:《种子心法》、《保胎方论》、《达生真诀》、《新产证治》及《全婴须知》五种著作。
-
妇婴至宝
《妇婴至宝》为医学丛书名。清·徐恜𢖷辑。刊于1750年。包括《达生篇》、《种痘法》、《福幼篇》三种。现存20余种清刻本、上海石印本等。
-
福济全珍
《福济全珍》医书丛书。包括四种医著,即清·庄一夔《遂生编》一卷,《福幼编》一卷;清·周鹤群《良方集要》一卷;清·李嘉祥《经验良方》一卷。现有清刻本。
-
产科四种
《产科四种》为产科丛书名。即阎纯玺《胎产心法》、钱氏(佚名)《胎产秘要》、《达生编》及《大生要旨》四种产科著作的合刊本。现存上海江东书局三种石印本。
-
丁丙
丁丙(1832~1899)清末藏书家。字嘉鱼,钱塘(今杭州)人。以搜集刊行图书为事。因见世医蔑古者惟事师心,泥古者不参通变,遂检阁本之传自《永乐大典》者,择其精要,辑刊10种,题名《当归草堂医学丛书》,以广流传。其中多宋元医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