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椎
概述:胸椎:1.骨骼名;2.耳穴名。指胸部的椎骨,共12块,较颈椎大。在胸区后方。胸椎穴在对耳 体部, 屏切迹至对耳 上、下脚分叉处分为5等份,其中中2/5为胸椎。主治病症:胸椎穴主治胸胁疼痛、经前乳房胀痛、乳腺炎、产后泌乳不足等。刺激方法: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脊椎结核后突畸形
椎间植骨是防止后突畸形发生和发展的有效措施,植骨块机械强度不够时,特别位于胸腰段,植骨片折断或下沉于骨松质中,肋骨植入超过两个缺损的椎体时,植骨片容易折断或滑脱,用腓骨可避免之。十岁以下患儿,后突畸形40°或更大者随着脊柱生长发育,脊柱后突畸形有进行性增加的危险,外科手术列为适应证。
-
胸椎结核椎旁脓肿穿入胸腔
概述:脊椎结核寒性脓肿可以局部浸润或直接破溃穿入相邻的器官,最常见者为肺脏,穿入食管或结肠等则少见,破溃穿入胸腔时可遇到。4种抗结核药物治疗,加用强的松20~2.体位病人侧卧位,胸腔包裹脓腔侧进行手术。辅助检查:X线摄片:除有胸膜炎或包裹积液,纵隔隐约可见扩大的椎旁阴影外,两肺野及纵隔无活动性结核病灶。
-
肋横突关节注射
操作名称:肋横突关节注射适应证:肋横突关节注射适用于:1.胸椎骨关节炎,包括胸椎退化性关节炎,强直性胸椎脊柱炎,胸椎肋横突关节炎。禁忌证:1.胸壁感染性疾病,包括胸壁结核、流行性胸痛。注意事项:1.根据注射部位不同,选取适当的进针深度,原则上不应超过5.5cm,否则有可能发生气胸或损伤脊髓和胸椎动脉。
-
胸廓
概述:胸廓thorax在爬行类以上的脊椎动物,胸部的肋骨非常发达,胸椎与胸骨构成包围胸部内脏的骨骼,这就是胸廓。扩大了胸腔容积保持了直立平衡。靠肋间肌及横膈的膈肌进行有节律的收缩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完成了呼吸运动。检查有无桶状胸、扁平胸、佝偻病胸、胸廓一侧膨隆或凹陷、胸廓局部隆起和脊柱畸形致胸廓变形。
-
矫正训练
概述:矫正训练的特点是牵张由于畸形而缩短的肌肉、韧带,同时有选择地增强肌肉力量,最常用于矫正脊柱侧弯畸形。5.成套体操示例(以左侧弯为例)(1)卧位矫正体操:动作包括仰卧位下的仰头挺胸、屈腿挺腰和俯卧位下的举臂体后屈、举臂体后屈右腿后上抬运动和“船形”运动等。应与日常生活中正确体位姿势的保持相结合;
-
胸部病灶体层摄影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胸部病灶体层摄影检查技术适应证:胸部病灶体层摄影检查技术适用于胸部结节性和肿块性病变、空洞和空腔性病变。禁忌证:没有特殊的禁忌证。方法:1.病灶正位体层摄影(1)摄影体位: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3)层面选择:从侧位片中测量病灶中心至后胸壁皮肤面的距离,减去放大率即为欲断中心层。
-
后肋
后肋指腋后线至胸椎间的肋骨总称。肋骨左右各十二条,后端皆与胸椎相连,上五条前端与胸骨相连;中五条前端融合成一条而连于胸骨;下二条前端游离,合而构成胸廓。
-
中风不语穴
中风不语穴为经外奇穴名。《肘后备急方》:“治卒中急风,闷乱欲死方…不能语者,灸第二槌(椎)或(《太平圣惠方》作及)第五槌上五十壮。”近代《经穴治疗学》列作奇穴,名中风不语穴。位于后正中线,第二胸椎及第五胸椎棘突高点处。主治中风不语。
-
棒套筒法固定术
手术名称:棒套筒法固定术分类:骨科/脊柱外科手术/脊柱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ICD编码:81.0502概述:棒套筒法固定术用于脊柱骨折脱位的治疗,手术相关解剖见下图(图3.26.5.18-1,3.26.5.18-2)。俯卧位或侧卧位均可。2.定位:一般据棘突和椎板骨折情况,多能确定骨折椎体,当定位有困难时,应摄侧位X线片定位。
-
先天性肌性斜颈
疾病分类骨与创伤科疾病概述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儿童较常见的一种颈部先天性畸形,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缩短或发生纤维性挛缩所致。病初头部运动略受限,但无明显斜颈现象,触诊可发现硬而无疼痛的梭形肿物,与胸锁乳突肌的方向一致,在2~若畸形不及时纠正,面部变形加重,最后颅骨发育不对称,颈椎甚至上胸椎出现脊柱侧弯畸形。
-
半椎体畸形
概述:半椎体畸形为椎体畸形中最为常见者,易单发,亦可多发。(3)脊柱侧凸及旋转畸形:严重侧弯者,如果躯体上部重力不平衡,则于发育过程中可逐渐形成伴有明显旋转的侧弯畸形,并伴有胸廓变形等体征。5.注意预防及治疗各种并发症尤其是脊柱畸形严重者,多伴有心肺功能不全,应综合治疗。
-
肋骨
肋骨为骨名。中五条前端融合成一条而连于胸骨;下二条前端游离,合而构成胸廓。肋骨呈弓形,可分体和前后两端。属于扁骨。肋骨体内面近下缘处有肋沟,肋面神经和血管在此通过。肋骨后端有肋骨小头,与相应胸椎的肋凹构成关节。第11、12对肋软骨的前端游离于肌肉中,称为浮肋。
-
背伛偻
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又名大偻、背偻、俗称“驼背”。属督脉病变,因督脉亏虚,精髓不充,或湿邪伤于督脉所致。《杂病源流犀烛·胸膈脊背乳病源流》:“背伛偻;年老伛偻者甚多,皆督脉虚而精髓不充之故,此当用补肾益髓之剂;皆中湿故也,宜煨肾散。”见于胸椎结核、先天性胸椎后突畸形、类风湿性脊柱炎。
-
乳腺炎穴
乳腺炎穴为经外奇穴名。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位于背部,第六、七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5厘米处。主治急性乳腺炎。一般用两根长针(5~6寸),一根针尖从左侧穴斜向上至右侧第一胸椎旁开1.5厘米处;
-
胸背部扳法
有舒展筋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帮助复位等作用。胸背部扳法操作要领:胸背部扳法有两种操作方法:扩胸牵引扳法:患者坐位,两手臂上伸并两手合拢扣住,医生立于患者侧后方,一手掌根部抵住需要扳动的棘突,一前臂从患者上胸部绕过扶住患者对侧腋部,并令其后仰,术者抵棘突之手同时用力扳推。
-
背部之五柱
背部之五柱为经外奇穴名。见《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间1穴;第三、四胸椎棘突间1穴。第二、三胸椎棘突之间点两侧各1.5寸处2穴。主治咳嗽。一般斜刺0.5~
-
七节
概述:七节:1.推拿穴位名;2.第七胸椎。《针灸聚英》卷一下:“七节自尾骶数上。”1.七节骨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骨端一线。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幼科推拿秘书》:“七节骨者,从颈骨数下第七节也。”治腹泻,痢疾,伤寒后骨节痛等症。《黄帝内经素问·刺禁论》:“七节之傍,中有小心”。
-
患门
患门为经外奇穴名。主治五劳七伤、骨蒸潮热、面黄羸瘦、饮食无味、困倦乏力、咳嗽痰喘、烦热盗汗、遗精、心痛、胸背引痛等。一般艾炷灸3~取穴时,先以绳量取足大趾端经足跟至腘横纹长度,然后此绳一端从鼻尖沿头正中线向后量至背脊,尽端作点标记;一说在第五胸椎突起两旁各开1.5寸处(《针灸学》江苏中医进修学校)。
-
背部肌群
背部肌群是背部骨骼肌的总称,包括浅层的斜方肌、背阔肌和深层的骶棘肌。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起于枕外隆凸、颈椎和胸椎棘突,止于锁骨外侧1/3段,肩峰和肩胛岗。如两侧同时收缩,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呈挺胸姿势。骶棘肌位于棘突两侧,从骶骨的背面一直延伸到枕骨,是一块强大的伸脊柱的肌肉。
-
斜差
斜差为经外奇穴名。出《中国针灸学》。位于背部正中线向左旁开1.5寸,平第九胸椎棘突下间1穴;正中线向右旁开1.5寸,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间1穴。主治胃病、胃扩张、胃痉挛、小儿胃肠病。一般斜刺0.3~
-
中风不语
中风不语为经外奇穴名。出《太平圣惠方》。位于背部正中线,计2穴。一穴在第二胸椎棘突之上缘,一穴在第五胸椎棘突之上缘。主治中风不语。可灸。
-
阳极效应
阳极效应(anodeheeleffect)是指X线强度在阳极侧的衰减,或理解为X线管阴极端的X线强度大于阳极端的现象,也称足跟效应。X线管阴极端的有效焦点面积大于阳极端。当采用小焦点、短SID或较大的胶片尺寸时,阳极效应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如上部胸椎侧位摄影,我们可以使上部胸椎在X线管阴极端,以获得密度较均匀的影像效果。
-
八椎下
概述:八椎下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主治脊背疼痛、疟疾、糖尿病等。标准定位:八椎下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八椎下位于背正中线,当第八九胸椎棘突之间。刺灸法:刺法:一般斜刺0.5~微向上斜刺0.5~灸法:可灸。或艾条灸5~
-
按脊疗法
按脊疗法是以手指按压脊柱及其两旁的穴似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推拿方法。按压的穴位主要是督脉的经穴,亦可按压其两侧的夹脊穴,或共同使用。按脊疗法的临床应用:按脊疗法对胸腹部急性疼痛有明显的镇痛效果,最简便的方法是在与疼痛部位相平或稍高的脊柱部取穴。如上焦心肺病症.可取第七颈椎棘突至第七胸椎棘突间的穴位;
-
心脏和大血管X线摄影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心脏和大血管X线摄影检查技术适应证:心脏和大血管X线摄影检查技术适用于:1.心脏及大血管先天、后天性疾病。5.真性或假性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2)人体正中矢状面与暗盒长轴中线重合,下颌略仰,暗盒上缘超出两肩。4.心脏——左前斜位(第2斜位):(1)病人立于立位摄影架前,胸壁左前方靠近摄影架面板。
-
四椎
四椎即第四胸椎。《黄帝内经素问·刺热篇》:“四椎下间主鬲中热。”
-
至阳六之灸
至阳六之灸为经外奇穴名。位于背部,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间(至阳穴)旁开0.5寸处。左右计2穴;此二穴上下0.3寸处各有1穴,合计6穴。主治胃病。一般每次灸3~5壮,每日1次,连灸一至数日。
-
疔根
疔根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杂志》。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两侧旁开各0.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疗毒。一般向椎体方向刺0.5~0.8寸。
-
鬼路穴
鬼路穴为经外奇穴名。见《删繁刺灸诸穴集要》。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间两旁各开2.5寸处。主治劳瘵。针0.3~0.5寸;灸5~7壮。
-
胸12穴
胸12穴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手册》。位于背部正中线,第十二胸椎棘突上缘。计1穴。主治胃炎、胃痉挛、胃溃疡、肝炎、胰腺炎、胆道蛔虫症等。一般沿皮下斜刺1.5~2.0寸。
-
胸2穴
胸2穴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手册》。位于背部正中线,第二胸椎棘突上缘。计1穴。主治牛皮癣、湿疹等。一般沿皮下刺1.5~2.0寸。
-
胸3穴
胸3穴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手册》。位于背部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上缘。计1穴。主治哮喘、支气管炎、风湿性心脏病等。一般沿皮下斜刺1.5~2.0寸。
-
胸5穴
胸5穴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手册》。位于背部正中线,第五胸椎棘突上缘。主治疗疮、丹毒、急性皮肤感染、淋巴管炎、皮肤瘙痒症、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等。也为头、颈、胸、上肢、上腹部手术的针麻用穴。一般沿皮下斜刺1.5~
-
胸8穴
胸8穴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手册》。位于背部正中线,第八胸椎棘突上缘。计1穴。主治神经性头痛、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高血压、肝炎、胰腺炎、胆道蛔虫症等,一般沿皮下斜刺1.5~2.0寸。
-
脊樑骨
脊樑骨即脊骨。脊骨指脊椎骨。又称膂骨、中𦛗骨。俗称脊樑骨。中医所称的脊多指第一胸椎棘突至第四骶椎,共21节。为督脉等所行经。
-
第七椎
第七椎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位于第七胸椎旁开1寸。主治大便难。一般艾炷灸7壮。
-
量眼
量眼为经外奇穴名。出《广东中医》。位于背部,第六胸椎棘突两侧各1.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急性结合膜炎、巩膜炎、角膜溃疡、睑板腺炎、麦粒肿、霰粒肿、眼部疖肿。一般用艾条施灸,灸5~15分钟。
-
脾热
脾热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背部,第六胸椎棘突下间旁开各0.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脾大、消化不良、胰腺炎。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
-
脾髎
脾髎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间旁开4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肋间神经痛,胆、脾、胰病,一般斜刺1.0~1.5寸。
-
膈募
膈募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间旁开1寸处。主治肝炎、胃痛、糖尿病、肾下垂、小儿惊厥、癔病、肩背痛、脑性瘫痪、脊髓炎、肥大性脊柱炎等。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
-
九焦
九焦即第九、十胸椎棘突间。焦,在此指脊椎棘突。《黄帝内经灵枢·背腧》:“肝腧在九焦之间。”
-
背骨
概述:背骨:1.脊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背者…其骨一名脊骨…共二十一节,下尽尻骨之端。”第七颈椎棘突与第—胸椎棘突之间的部位·背骨:背骨指第七颈椎棘突与第—胸椎棘突之间的部位。《黄帝内经灵枢·骨度》:“项发以下至背骨,长二寸半。”
-
椎体
椎骨(vertebra)亦称脊椎、脊椎骨。在脊椎动物中很多块排成纵列形成脊柱的骨块(软骨鱼以下由软骨构成)称为椎骨。向背侧伸出1对髓突(neurapo-physis)包围脊髓,在其背侧合成髓弧。向腹侧突出1对脉突(hae-mapophysis)形成包围血管的脉弧,在椎体前向左右分开。骶椎和尾椎相互愈合的倾向较强。
-
椎骨
椎骨(vertebra)亦称脊椎、脊椎骨。在脊椎动物中很多块排成纵列形成脊柱的骨块(软骨鱼以下由软骨构成)称为椎骨。向背侧伸出1对髓突(neurapo-physis)包围脊髓,在其背侧合成髓弧。向腹侧突出1对脉突(hae-mapophysis)形成包围血管的脉弧,在椎体前向左右分开。骶椎和尾椎相互愈合的倾向较强。
-
主动脉弓
主动脉弓是续主动脉升部,呈弓形弯向左后方,至第4胸椎体下缘处,称为主动脉降部。主动脉弓管壁外膜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称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aortic-baroreceptor)。
-
支气管斜位体层摄影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支气管斜位体层摄影检查技术适应证:支气管斜位体层摄影检查技术适用于气管、支气管病变。禁忌证:没有特殊的禁忌证。准备: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再嘱病人双上肢屈曲前伸上举。3.层面选择首先从正位体层片上,测量患侧支气管的开口处(d/k)到人体正中线的距离。
-
气管、支气管体层摄影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气管、支气管体层摄影检查技术适应证:气管、支气管体层摄影检查技术适用于气管、支气管病变。禁忌证:没有特殊的禁忌证。2.气管、支气管侧位体层摄影(1)摄影体位:病人患侧在下,侧卧于摄影台上,头部垫高,上肢屈曲上举,下肢向前屈曲,人体矢状面与摄影台平行,背侧与摄影台垂直。
-
九连环
九连环为经外奇穴名。出《中医杂志》。位于背部正中线,第一、三、五、七、九、十一胸椎棘突与第一、三、五腰椎棘突之下方凹陷中。自上而下,分别命名为九连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主治脊髓疾患,神经衰弱、贫血及其他慢性疾病。一般斜刺0.5~
-
奇穴
概述:奇穴:1.经外奇穴;见《医学入门》。奇穴为腧穴分类名。1991年1月1日起。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改名为经外穴。出《广东中医》。椎杼为经外奇穴名。出《北京中医学院学报》。位于背部,第一胸椎棘突,左右旁开0.7寸处。主治哮喘、肺结核。一般针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