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
甘(sweet)为五味之一。《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甘味药多入脾经,有补脾益气作用,如人参、黄芪等,同时,甘味药物尚有和中缓急作用,如甘草等,故《内经》有“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之说。
-
山柑算盘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柑算盘子:别名:小甘淫、细甘淫、山柑树来源:大戟科山柑算盘子GlochidionfagifoliumMiq.,以枝、叶入药。生境分布:广西。性味:苦、甘、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感冒发热,暑热口渴:枝、叶0.5~1两,水煎服。口腔炎:枝、叶适量,水煎含漱。湿疹,疮疡溃烂:鲜枝、叶适量,水煎外洗。
-
五脏苦欲补泻
五脏苦欲补泻为中药学术语。《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
口甜
口甜为症状名,指自觉口中有甜味的表现。口甜多属脾胃湿热。可见于平素嗜食甘肥厚味的消渴病人。《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
健忘丹
处方:远志(去心)1两,石菖蒲(去毛)1两,黄连(姜炒)5钱,归身(酒洗)2两,枸杞(甘州者)2两,酸枣仁(炒)1两,麦冬(去心)1两,甘菊花5钱,生地黄5钱,人参5钱。制法:炼蜜为丸,朱砂3钱为衣。功能主治:心虚损,遇事多惊,作事健忘,读诵诗书健忘。
-
留师蜜
《*辞典》:留师蜜: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Li ShīM 来源:为蜜蜂科昆虫竹蜂所酿的蜜。性味:①《本草拾遗》:味甘,寒。②《纲目》:甘酸,寒,无毒。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牙齿匿痛,口中疮,含之。摘录:《*辞典》
-
驼乳
出处:《饮膳正要》拼音名:Tu Rǔ来源: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乳汁。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骆驼脂条。性味:①《饮膳正要》:性温,味甘。②《纲目》:甘,冷,无毒。功能主治:《饮膳正要》:补中益气,壮筋骨。用法用量:内服:炖热饮。摘录:《*辞典》
-
本草正义
《本草正义》为药物学著作。清·张德裕撰。刊于1828年。本书以药性分类,计甘温、甘凉、发散、气品、血品、苦凉、苦温、苦寒、辛热、毒攻、固涩、杂列共12类,361种药物。并简要叙述其功用主治。叙述简要,有一定参考价值。
-
三氟尿苷
药品说明书:别名:5-三氟甲-2-脱氧尿苷;三氟尿苷外文名:Trifluridine适应症:疱疹性角膜炎、结膜炎。对碘甘和阿糖胞甘无效病人可望有效。初见效后减为6小时1次,维持7日。注意事项:有局部刺激和烧灼感、眼睑浮肿等,停药可消退。规格:滴眼液:1%。
-
5-三氟甲-2-脱氧尿苷
药品说明书:别名:5-三氟甲-2-脱氧尿苷;三氟尿苷外文名:Trifluridine适应症:疱疹性角膜炎、结膜炎。对碘甘和阿糖胞甘无效病人可望有效。初见效后减为6小时1次,维持7日。注意事项:有局部刺激和烧灼感、眼睑浮肿等,停药可消退。规格:滴眼液:1%。
-
白刺
别名:酸胖、哈尔马格、唐古特白刺来源:蒺藜科白刺属植物甘青白刺NitrariatangutorumBor.以果实入药。秋季果实成熟采收,晒干。性味:甘、酸,温。功能主治:健脾胃,助消化,安神,解表,下乳。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感冒,乳汁不下。2两,水煎服或研末泡酒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四物加六君山楂神曲汤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组成:归、芎、赤芍、地、参、术、陈、半、甘、苓、楂、曲、厚朴、生姜。各家论述:产妇7日后气血旺者,或恣食肥甘及生冷坚硬等物,停滞中焦,胸胀膈闷,或作痛发热,审知是饮食所伤,当于四物药中加二陈、山楂、神曲、厚朴消食祛滞;缘宿食能裹瘀血寒痰,若不急治,便有痃癖积聚诸症。
-
蜜剂解毒丸
《原机启微》卷下:方名:蜜剂解毒丸组成:石蜜(炼)1斤,山栀10两(末),大黄5两(末),杏仁(去皮尖)2两(另研)。主治:眼目隐涩,稍觉眊噪,视物微昏,内眦开窍如针,目痛,按之漫漫脓出。制备方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山栀微苦寒,治烦为臣,以烦为热所产也;石蜜甘平,温安五脏为佐,为其解毒除邪也;
-
膏粱之疾
膏粱之疾病证名。指长期饮食肥甘厚味食物所引起的疾病。《素问·通评虚实论》:“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
-
冲甘恰
冲甘恰为藏医的诊脉部位,从患者腕部第一条横纹向肘窝部量1寸,医者食指所按的部位就是“冲”部,离冲部约一青稞粒的宽度,按下医者的中指,这就是“甘”部,再隔一粒青稞的宽度,布下医者的无名指,这就是“恰”部。
-
绿豆冰糖羹
概述:绿豆冰糖羹以绿豆、冰糖为主要原料,具有清热祛署的功效,适用于中暑引起头痛、眩晕者。绿豆羹是人们熟悉的消暑清热冷饮,其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都相当高,中医认为,它性寒味甘,寒能清热,甘能补中。故绿豆有补中,清热祛暑,解毒消肿的作用。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三氟哩啶
药品说明书:别名:5-三氟甲-2-脱氧尿苷;三氟尿苷外文名:Trifluridine适应症:疱疹性角膜炎、结膜炎。对碘甘和阿糖胞甘无效病人可望有效。初见效后减为6小时1次,维持7日。注意事项:有局部刺激和烧灼感、眼睑浮肿等,停药可消退。规格:滴眼液:1%。
-
白芍甘草汤
处方:白芍1两(醋炒),甘草3钱。功能主治:胃气痛,证属阴虚血燥,肝气妄动,木克土者。其痛在脐腹以上,胸膈之间,时作时愈,愈则安然无恙,偶有拂逆,则复作。各家论述:方中醋炒白芍有滋阴敛肝之功;甘草味甘,甘先入脾,且能和中。摘录:《医门八法》卷三
-
艾煎茯苓散
处方艾,茯苓末1钱。功能主治别处无汗,独心孔1片有汗者。各家论述此是心火自旺,膈有停饮,火热蒸其湿饮,故令此处有汗。茯苓甘而淡,甘能养心,淡能渗湿;艾叶香而涩,香能利气,涩能固津。摘录《医方考》卷四
-
五味所合
五味所合为治疗学名词。即五味与五脏相宜之意。《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篇》:“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如酸入肝,肝经的病变,可选用酸味的药物治疗或作引经药。
-
水晶桃
《衷中参西》上册:组成:核桃仁1斤,柿霜饼1斤。主治:肺肾两虚,或咳嗽,或喘逆,或腰膝痠疼,或四肢无力,以治孺子尤佳。柿霜色白入肺,而甘凉滑润,其甘亦能益肺气,其凉也能清肺热,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润亦能滋肺燥,与核桃同用,肺肾同补,金水相生,虚者必易壮实。
-
气味阴阳
气味阴阳为中药学名词。指药物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的阴阳属性。四气中的热、温属阳;沉、降属阴。《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
鳢鱼胆
《*辞典》:鳢鱼胆: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LǐY Dǎn来源:为鳢科动物乌鳢的胆,腊月采取,阴干。性味:苦甘,寒,①《日华子本草》:甘。治喉痹,目翳,白秃疮。①《医林纂要》:缓肝,平相火,专治喉痹。附方:治急喉闭,逡巡不救者:蠡鱼胆,腊月收,阴干为末,每服少许,点患处,病深则水调灌之。
-
取汁
取汁是中药炮制的一种方法。取汁的目的是解除某些疾病,特别是热性病后期阴液大伤,或风痰阻塞经络窍道,多以甘凉多汁的药物为宜。如水果、鲜竹之类,本身饱含液体,但渣滓多,煎服不仅冲淡其甘凉滋阴及滑痰利窍的作用,降低其固有疗效,尤其不易使患者所接受,故采用取汁的方法,以适应治疗的需要。
-
豆梨
拼音名:D uL 别名:野梨、鹿梨、铁梨树、棠梨树来源:蔷薇科豆梨PyruscalleryanaDecne.,以叶、枝、根、果实入药。生境分布:长江流域各省。性味:根、叶:微甘、涩,凉。功能主治:根、叶:润肺止咳,清热解毒。主治肺燥咳嗽,急性眼结膜炎。果实:健胃,止痢。1两,外用适量。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沙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果:别名:火炭果、火烫头果、地檀香、香白珠来源:杜鹃花科沙果GaultheriafragrantissimaWall.var.hirsuta(Gards.)C.B.Clarke,以全草及根、果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全草:辛、涩、微甘,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咳平喘。主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胸膜炎,咳嗽,哮喘。5钱,果3~
-
鼍肉
《*辞典》:鼍肉:出处:《别录》拼音名:Tu R u来源:为鼍科动物扬子鳄的肉。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鼍甲条。性味:①《纲目》:甘,有小毒。功能主治:治症瘕,疳匿,恶疮溃烂。①《别录》:主少气吸吸,足不立地。②孟诜:疗惊恐及小腹气疼。③《本草拾遗》:主湿气邪气诸蛊。④《医林纂要》:用熬膏,溃坚拔毒,去瘀生肌。
-
羽客
羽客即道士。传说燕昭王(公元前312~279年间)曾召大臣甘需,想学长生久视的方法,甘需给了他一件羽毛做的衣服(据《拾遗记》)。后人遂据道士为羽客。
-
鲛鱼皮
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JiāoY P 来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皮。性味:①《别录》:甘咸,无毒。②《品汇精要》:味甘咸,性平,无毒。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主食鱼中毒,烧末服之。②《纲目》:解鯸鮧鱼毒。治食鱼鲙成积不消。③《随息居饮食谱》:解诸鱼毒,杀虫,愈虚劳。
-
明目四物汤
《鲁府禁方》卷三:方名:明目四物汤组成:当归(酒洗)1钱,南芎1钱,白芍(酒炒)1钱,熟地黄1钱,肉苁蓉(酒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通5分,石菖蒲7分,甘枸杞子1钱,甘菊花1钱。主治:血虚,目暗生花。用法用量:水煎服。制备方法:上锉。
-
泽泻实
《*辞典》:泽泻实:出处:《别录》拼音名:Z Xi Sh 来源: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泽泻条。性味:①《别录》:味甘,无毒。②《纲目》:甘,平,无毒。功能主治:《别录》:主风痹,消渴,益肾气,强阴,补不足,除邪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
-
豹肉
《*辞典》:豹肉:出处:《别录》拼音名:B oR u来源:为猫科动物豹的肉。性味:甘酸,温。①《别录》:味酸,平,无毒。③《日华子本草》:微毒。④《医林纂要》:甘,温。功能主治:①《别录》:主安五脏,补绝伤,益气。②《千金 食治》:宜肾。③《食疗本草》:补益人,食之令人强筋骨,能耐寒暑。
-
野猪黄
《*辞典》:野猪黄:出处:《唐本草》拼音名:YěZhūHu nɡ来源:为猪科动物野猪胆囊中的结石。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野猪肉条。性味:①《唐本草》:味辛甘,平,无毒。功能主治:治癫痫,惊风,血痢,金疮。②《本草拾遗》:主金疮,血痢。③《日华子本草》:治恶毒风,小儿疳气,客忤,天吊。外用:研末敷。
-
橄榄仁
《*辞典》:橄榄仁:出处:《纲目》拼音名:GǎnLǎnR n来源: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种仁。收集果核,击碎核壳,取出种仁,晒干。性味:①《纲目》:甘,平,无毒。②《医林纂要》:甘淡。功能主治:润燥,解鱼、酒毒。①《开宝本草》:研敷唇吻燥痛。③《随息居饮食谱》:润肺,解毒,杀虫,稀痘,制鱼腥。
-
防风补煎
处方:防风3两,细辛3两,芎3两,白鲜皮3两,独活3两,甘草3两,橘皮2两,大枣3-7枚,甘竹叶(切)1斗,蜜5合。功能主治:肝虚寒,(目巟?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千金方衍义》引作“防风煎”。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防风、白鲜皮、甘竹叶上散头目诸风;甘草、橘皮、蜂蜜、大枣培土以御木邪之下陷也。
-
参乳汤
处方:人参1钱,人乳1杯。功能主治:燥病。用法用量:不拘时候服。各家论述:《证因方论集要》:人参味甘益血,人乳本血所化,味甘咸,入脾、肺、肾三经,补益精气血,阴血充足则燥平。摘录:《杂症会心录》卷上
-
大戟枣子
处方:大戟(连根叶)1握,大枣1斗。功能主治:攻水。用法用量:用水同煮1时,去大戟不用。注意:忌甘草。各家论述:大戟气大寒而味苦甘,有小毒,能下十二经之水;大枣昧甘,取其大补脾胃,而不为攻下伤耳。摘录:《医方考》
-
五走
五走指五味所走的脏器组织。①《黄帝内经灵枢·九针》:“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②《黄帝内经灵枢·五味》:“酸先走肝,苦先走心,甘先走脾,辛先走肺,咸先走骨。”《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先走”作“先入”,其义相同。
-
太白膏
主治:痈疽,恶疮。用法用量:用腊月猪脂调成膏,随疮大小,用薄纸摊贴之。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寒水石气味甘寒,入手足阳明,能清暑热,消肿解毒;腊月猪脂油气味甘寒,入足少阴厥阴。此拔毒后敷贴之方也,毒虽拔出,气血犹未流畅,以甘寒利湿热之品,佐以滋润之味,则毒去而肌生矣。
-
黑鸫
拼音名:HēiDōnɡ别名:乌鸫、牛屎八、百舌来源:雀形目鸫科乌鸫TurdusmerulamandarinusBonaparte,以肉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甘、咸,平。功能主治:主治头晕:配黑鸡共炖汤服。小儿久不语:单用炖汤服。并能杀虫。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红花刺参
别名:刺参、降扯、细叶刺参来源:川续断科红花刺参MorinabetonicoidesBent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西南各省及西藏。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催吐。外用治化脓性创伤。外用茎、叶研末撒布。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红牛皮菜
拼音名:H nɡNi P C i别名:厚皮菜、牛皮菜来源:藜科植物莙荙菜BetavulgarisL.var.ciclaL.,以全草入药。夏季采集,晒干或鲜用。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透疹。用于吐血,麻疹不透。用法用量:0.5~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黄蜀葵叶
《*辞典》:黄蜀葵叶: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Hu nɡShǔKu Y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叶片。性味: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寒,滑,无毒。②福州军区《中草药手册》:甘,滑,微寒。功能主治:《福建民间草药》:托疮解毒,排脓生肌。附方:①治痈疽:鲜黄蜀葵叶一握,洗净后和冬蜜共捣烂,敷患处,月换两次。
-
火赤链蛇
拼音名:HuǒCh Li nSh 别名:大赤链、赤链蛇、红斑蛇、赤练蛇来源:有鳞目游蛇科赤链蛇Dinodonrufozonatum(Cantor),以全蛇入药。生境分布:南方各省。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袪风湿,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疼痛。用法用量:泡酒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夹蛇龟肉
《*辞典》:夹蛇龟肉:出处:《食性本草》拼音名:Ji Sh GuīR u来源:为龟科动物夹蛇龟的肉。性味:①《食性本草》:寒,有毒。②《纲目》:甘,寒,有毒。功能主治:①《食性本草》:主筋脉,补损,肉生研厚涂。②《日华子本草》:肉可生捣,罯敷蛇毒。
-
尖子木
拼音名:JiānZiM 别名:小煨罐、暴牙郎、秤杆菜来源:野牡丹科尖子木Oxysporapaniculata(Don)DC.,以全株入药。生境分布: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性味:甘、微涩,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治痢疾,疔疮,腹泻。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矩叶酸藤果
拼音名:JǔY SuānT nɡGuǒ别名:多脉信筒子、马桂花来源:紫金牛科矩叶酸藤果EmbeliaoblongifoliaHemsl.,以果实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性味:甘、酸,平。功能主治:驱虫。驱蛔虫,绦虫。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枯萝卜
拼音名:KūLu Bo别名:地骷髅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sativusL.的干枯老根。采收种子时连根拔起,割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利尿,消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莲叶橐吾
拼音名:Li nY Tu W 别名:一碗水来源:菊科莲叶橐吾Ligularianelumbifolia(Bur.etFranch.)Hand.-Mazz.,以根入药。生境分布: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性味:辛、微甘,平。功能主治:止咳化痰。主治肺结核,风寒咳嗽。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鳞花草
别名:牛膝琢、鳞衣草来源:爵床科鳞花草LepidagathisincurvaD.Don[L.hyalinaNees],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性味:甘、微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蛇疮,口唇糜烂。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