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治
概述:反治指和常规相反的治法。如真热假寒、真寒假热等。《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从者反治。”临床上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均属反治法。例如中气不足、脾阳不运所致的脘满腹胀,命门火衰所致的尿闭症,气虚血枯、冲任亏损所致的月经不通等,应分别采用补脾、固肾、养血等方法治疗。
-
从
临床上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均属反治法。例如病人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四肢逆冷,其中四肢逆冷是假寒,余证是真热,用白虎汤热服。例如中气不足、脾阳不运所致的脘满腹胀,命门火衰所致的尿闭症,气虚血枯、冲任亏损所致的月经不通等,应分别采用补脾、固肾、养血等方法治疗。
-
从治
从治为治法。反治指和常规相反的治法。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如真热假寒、真寒假热等。临床上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均属反治法。
-
甚者从治
甚者从治为治则之一。如热极似寒或寒极似热,应顺其假寒或假热的表象,采用从治的方法。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参见反治:反治指和常规相反的治法。如真热假寒、真寒假热等。临床上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均属反治法。
-
逆从
从证候而治者为从即反治。《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医门法律》:“逆从者,以寒治热,以热治寒,是逆其病而治之;指标本的不同治法。《素问·标本病传论》:“病有标本,刺有逆从。”《素问·移精变气论》:“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④解剖结构名。指人体皮肤浮络的反、正走向分布。
-
五治
概述:五治:1.春、夏、长夏、秋、冬等季节的正常气候;又如轻微的寒证或热证,用轻剂的温药或凉药和之,使其气血调顺则微邪自去,也属和法。根据部位有上取、下取、内取、外取、傍取等。《黄帝内经灵枢·颠狂》:“治之取太阴、阳明。”《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取其经,厥阴与少阳。”从:从为治法之一。
-
反治法
概述:反治法为治法之一。《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从者反治。”例如病人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四肢逆冷,其中四肢逆冷是假寒,余证是真热,用白虎汤热服。例如中气不足、脾阳不运所致的脘满腹胀,命门火衰所致的尿闭症,气虚血枯、冲任亏损所致的月经不通等,应分别采用补脾、固肾、养血等方法治疗。
-
正治法
正治法为治法。又称“逆治法”。如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实证用攻法,虚证用补法等。因药性与病性相逆,故又称逆治。《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医门法律》:“逆者正治,辨之无难,从者反治,辨之最难。盖寒有真寒假寒,热有真热假热。真寒真热,以正治之即愈;假寒假热,以正治之则死矣。”
-
逆治法
正治法为治法。又称“逆治法”。如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实证用攻法,虚证用补法等。因药性与病性相逆,故又称逆治。《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医门法律》:“逆者正治,辨之无难,从者反治,辨之最难。盖寒有真寒假寒,热有真热假热。真寒真热,以正治之即愈;假寒假热,以正治之则死矣。”
-
治法
概述:治法即治疗疾病的方法。指以治疗原则为指导,针对不同病证采用的具体治疗方法与手段。如药物、针灸、导引、气功、推拿、外敷、手术、心理治疗等各种治疗疾病的手段。在治疗原则指导下,根据辨证论治精神而确立的治病方法,如汗、吐、下、和、温、清、补、泻、活血祛瘀、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正治、反治等。
-
甚者从之
系一种治则。《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指对深重复杂的病证应采用从治的方法,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之。如对热极似寒、寒极似热的病证,分别采用寒因寒用、热因热用的治法。参反治条。
-
逆治
正治·逆治:逆治即正治,又称正治法。指针对疾病的本质,从正面进行治疗,即逆病性而治的常规方法。如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实证用攻法,虚证用补法等。《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医门法律》:“逆者正治,辨之无难,从者反治,辨之最难。《灵枢·玉版》:“工不察此者而刺之,是谓逆治。”
-
反
治法之一:反(fǎn)为治法之一。《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从者反治。”如人参反藜芦。参见十八反:十八反为中药配伍禁忌的一类。据文献记载有十八种药物相反: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人中满则唇反。”系惊风八候之一。
-
正
正气为人体功能的总称,但通常与病邪相对来说,指人体的抗病能力。《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别行的正经·正:正指别行的正经,即十二经别。指十二经脉之正经,以别于支络。《黄帝内经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正者正治,反者反治。”王冰注:“阴病阳不病。
-
正治
正治是一般常规的治疗方法,即针对疾病的性质、病机,从正面治疗。如寒证用温法,热证用清法,实证用攻法,虚证用补法等。《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者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
非线性关系
同时,作用的方向是单向的,不可逆的。非线性关系是比线性关系更普遍、更深刻的关系。中医所论正邪关系,阴阳之间互根、互生、互用、互制关系,气机的升、降、出、入关系,方剂的君臣佐使、七情合和关系,以及寒热、虚实、表里、藏象、开窍、标本,亢承、正治反治、异治同治等等,都是典型的非线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