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脉蒸
脉蒸病名。五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脉蒸,脉不调。”又为二十三蒸之一。详见五蒸、二十三蒸条。
-
五蒸
即骨蒸、脉蒸、皮蒸、肉蒸、内蒸的总称。《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骨蒸其根在肾,旦起体凉,日晚即热,烦躁,寝不能安,食无味,小便赤黄,忽忽烦乱,细喘无力,腰疼,两足逆冷,手心常热。蒸盛之时,身肿目赤,寝卧不安。治用五蒸汤、五蒸丸等。以潮热、虚弱为特征。蒸病有五蒸、二十三蒸之分。常为劳瘵主症之一。
-
内蒸
内蒸为五蒸之一。其证外寒内热,以手抚骨觉内热甚。骨蒸、脉蒸、皮蒸、肉蒸、内蒸的总称。《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蒸病有五,一曰骨蒸,其根在肾,旦起体凉,日晚即热,烦躁,寝不能安,食无味,小便赤黄,忽忽烦乱,细喘无力,腰疼,两足逆冷,手心常热。蒸盛之时,身肿目赤,寝卧不安。治用五蒸汤、五蒸丸等。
-
皮蒸
《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皮蒸,其根在肺,必大喘鼻干,口中无水,舌上白,小便赤,如血蒸盛之时,胸满,或自称得注热,两胁下胀,大嗽彻背连胛疼,眠寐不安,或蒸毒伤脏,口内吐血。”骨蒸、脉蒸、皮蒸、肉蒸、内蒸的总称。蒸盛之时,身肿目赤,寝卧不安。二、玉房蒸,男则遗沥漏精,女则月候不调;
-
肉蒸
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肉蒸,其根在脾,体热如火,烦躁无汗,心腹鼓胀,食即欲呕,小便如血,大便秘涩,蒸盛之时,身肿目赤,寝卧不安。”骨蒸、脉蒸、皮蒸、肉蒸、内蒸的总称。《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二十三蒸:一、胞蒸,小便黄赤;二、玉房蒸,男则遗沥漏精,女则月候不调;十二、肺蒸,鼻干;
-
三焦蒸
三焦蒸为病证名,即古代二十三种蒸病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三焦蒸,亦杂病,乍寒乍热。”《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二十三蒸:一、胞蒸,小便黄赤;二、玉房蒸,男则遗沥漏精,女则月候不调;三、脑蒸,头眩闷热;十、心蒸,唇焦;十一、脾蒸,舌干;十二、肺蒸,鼻干;十三、肾蒸,两耳焦;
-
玉房蒸
《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玉房蒸,男则遗沥漏精,女则月候不调。”《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二十三蒸:一、胞蒸,小便黄赤;三、脑蒸,头眩闷热;十、心蒸,唇焦;十一、脾蒸,舌干;十二、肺蒸,鼻干;十三、肾蒸,两耳焦;十五、胆蒸,眼白失色;十六、胃蒸,舌下痛;十九、三焦蒸,亦杂病,乍寒乍热;
-
大肠蒸
大肠蒸为病证名,二十三蒸之一。《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二十三蒸:一、胞蒸,小便黄赤;二、玉房蒸,男则遗沥漏精,女则月候不调;三、脑蒸,头眩闷热;十、心蒸,唇焦;十一、脾蒸,舌干;十二、肺蒸,鼻干;十三、肾蒸,两耳焦;十五、胆蒸,眼白失色;十六、胃蒸,舌下痛;十九、三焦蒸,亦杂病,乍寒乍热;
-
小肠蒸
小肠蒸为病名,二十三蒸之一。《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二十三蒸:一、胞蒸,小便黄赤;二、玉房蒸,男则遗沥漏精,女则月候不调;三、脑蒸,头眩闷热;十、心蒸,唇焦;十一、脾蒸,舌干;十二、肺蒸,鼻干;十三、肾蒸,两耳焦;十五、胆蒸,眼白失色;十六、胃蒸,舌下痛;十九、三焦蒸,亦杂病,乍寒乍热;
-
二十三蒸
二十三蒸是古病名,为古代二十三种蒸病的总称。《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二十三蒸:一、胞蒸,小便黄赤;二、玉房蒸,男则遗沥漏精,女则月候不调;三、脑蒸,头眩闷热;十、心蒸,唇焦;十一、脾蒸,舌干;十二、肺蒸,鼻干;十三、肾蒸,两耳焦;十六、胃蒸,舌下痛;十九、三焦蒸,亦杂病,乍寒乍热;
-
气蒸
气蒸为二十三蒸之一。《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二十三蒸:一、胞蒸,小便黄赤;二、玉房蒸,男则遗沥漏精,女则月候不调;三、脑蒸,头眩闷热;十、心蒸,唇焦;十一、脾蒸,舌干;十二、肺蒸,鼻干;十三、肾蒸,两耳焦;十五、胆蒸,眼白失色;十六、胃蒸,舌下痛;十九、三焦蒸,亦杂病,乍寒乍热;二十、肉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