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冬
立冬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习惯作为冬季开始的节气。《汉学堂经解》所集崔灵恩《三礼义宗》:“冬,终也。立冬之时,万物终成,因为节名。”这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
解毒如神散
处方:大甘草不拘多少(去皮)。用竹筒1个,刮去青,两头留节,开一孔入粉草在内,待满,用油灰塞孔,勿令泄气,五月端午午时入粪坑中,以砖缚在竹上,坠沉粪底49日取出(或立冬月放粪中,立冬前一日取起),长流水洗净,埋土中7日,去其粪气,阴干为末。功能主治:诸般肿毒疔疮,及小儿痘疹。用法用量:砂糖调服1钱。
-
八纪
八纪指八个节气,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有八纪。”
-
新洛
新洛九宫之一。乾宫。主立冬、小雪、大雪三节,共四十五日。《灵枢·九宫八风》:“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
-
八节
概述:八节:1.人体部位名;指两侧的膝、踝、肘、腕八个大关节。《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风者,人之股肱八节也。”马莳注:“人之手足,各有股肱关节计八,故谓八节。”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刺法启玄歌》:“细推十干五行,谨按四时八节。”
-
五之气
五之气指主气之第五气。亦即由秋分至小雪,其中包括寒露、霜降、立冬三个节气。参见主气:主气为运气术语。由初之气、二之气至终之气(六之气),每气各主60日又87.5刻,周遍一岁,年年如此。六气所立之一岁,不同于一般历法从正月朔日起算的一岁,而是从上年十二月中之大寒日起算,至本年十二月大寒日为止,作为一岁。
-
大伤寒
大伤寒为病名,指外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病。立冬后严寒为重,春夏秋暴寒为轻。”《伤寒全生集》则以正伤寒发病于冬季,与大伤寒之以季节分辨病情轻重不同。《通俗伤寒论·伤寒本证》:“大伤寒,一名正伤寒。伤寒指冬季感寒所致的病证,亦名正伤寒。又:“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露雾,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
-
苘麻根
《*辞典》:苘麻根:出处:《蜀本草》拼音名:QǐnɡM Gēn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苘麻的根,立冬后拔取根部,除去茎叶,洗净晒干。化学成份:含粘液质,其中有戊糖1.41%、戊聚糖1.25%、甲基戊聚糖5.13%、糖醛酸17.20%和甲基戊糖微量。附方:治小便淋沥:取苘麻根一至二两,酌加水煎,饭前服,日二次。
-
八正神明论篇
《八正神明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的篇名。八正指二分、二至和四立,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个时令。本篇一是论述四时八正,日月星辰的变化,以及它与人体气血虚实和针刺补泻的关系;二是论述望、闻、问、切,应结合阴阳四时的虚实,着重掌握形和神的病变,故名。
-
九宫八风
《九宫八风》为《黄帝内经灵枢》的篇名。本篇主要阐述九宫的方位和八风的区别及其导致的病变,故名。根据斗星的运行规律,确立了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个节气的日期,以及中央和四正、四隅的九个方位,从而说明季节和方域不同的气候变化对人体的不同影响。
-
伏暑晚发
《重订广温热论·湿火之症治》:“至于秋暑,由夏令吸收之暑气,与湿气蕴伏膜原,至秋后而发者是也。《时病论·晚发》:“晚发者,亦由冬令受寒,当时未发,发于来年清明之后,夏至以前,较之温病晚发一节,故名晚发病也。”2.指夏受暑湿,留伏至秋冬而发的温热病。发于霜降后冬至前者,名曰伏暑晚发,病最重而难治。”
-
八正
八个时令·八正:八正指二分、二至和四立,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个时令。《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
-
洞天救苦丹
处方:有子蜂窠、鼠矢(尖者)、青皮、楝树子(立冬后者佳)各等分。制法:研细末。功能主治:瘰疬延烂至肩胸胁下,不堪之极者;乳痈、乳癌及瘰疬破烂。用法用量:每服3钱,陈酒送服,服后要隔2日再服。摘录:《外科全生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