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麻饮子
《医方类聚》卷二二八引《王岳产书》:方名:青麻饮子组成:青麻子枝(和叶锉)1斗(以中元节所有收用最佳,不然,秋间收者亦得,着土处头1尺弃之,旧方云,未沤麻亦同其效),小荷叶3片(亦是中元节收,晒干),当归半两,甘草(炮)3分,陈橘皮3分,生姜(拍破)3分。主治:诸患恶滞,胞衣不下。
-
收引
概述:收引:1.症状名;2.运气学说术语。引,拘急。收引即筋脉、形体拘挛之状。《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类经》十三卷:“形体拘挛,皆收引之谓。”参拘挛条。马莳注:“岁金太过,为坚成之纪…收引者,阳气收敛而阴气引用也。”张志聪注:“岁金太过,名曰坚成。
-
五灯头草膏
《青囊秘传》:方名:五灯头草膏组成:五灯头草3斤(2-3月中采收,阴半干),麻油2斤,雄黄2钱,血竭2钱,麝香2钱,梅片1钱,白信2分,干姜1钱,川乌1钱,草乌1钱。主治:瘰疬不收口,肿毒湿疹。制备方法:将五灯头草入油煎枯,沥滓,熬至滴水成珠,加黄丹收膏,约油1斤,加黄丹7两。余药为末,收贮备用。
-
鼠肾丸
《惠直堂方》:方名:鼠肾丸组成:鼠肾子1对(用烧酒浸3日,去皮膜),轻粉1钱,雄精1钱,檀香3分,麝1分。用法用量:俟交骨开,清汤下1丸。制备方法:上研为丸,分12粒,阴干,瓷瓶收贮。《仙拈集》卷三:方名:鼠肾丸组成:雄黄1钱,朱砂8分,麝香1分。用法用量:临产难生,每用1丸,当归煎汤送下,少顷即生。
-
和中温表汤
处方:炙耆2钱,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肉桂1钱,川芎1钱,当归1钱,苡仁1钱,干姜1钱,炙草5钱,防风5钱,白芷5钱,丁香5钱,附子5钱。功能主治:痘疮收靥之时,身凉足冷,虚阳不能收结而当收不收者。摘录:《种痘新书》卷八
-
蔓越莓
蔓越莓是一种表皮鲜红,生长在矮藤上的小圆果,生长在寒冷的北美湿地,全球产区不到4万英亩,仅限于美国北部的麻萨诸塞、威斯康辛、新泽西、奥瑞冈、华盛顿等五州,加拿大的魁北克、英属哥伦比亚二省,以及南美的智利。蔓越莓每年春天播种、秋季收获,采收方法分成“水收”和“干收”两种。
-
玫瑰膏
处方:玫瑰花蕊300朵(初开者,去心、蒂)制法:用新汲水放砂铫内煎取浓汁,滤去滓再煎,白冰糖500克收膏,如专调经,可用红糖收膏,瓷瓶密收,切勿泄气。功能主治:治肝郁吐血,月汛不调。用法用量:早晚用开水冲服。摘录:《饲鹤亭集方》
-
盘肠生
盘肠生产科学名词。又名推肠生、蟠肠生、盘肠献花、盘肠产、盘肠生、催肠生。古人认为产母平日气虚,临产时怒挣,浑身气血下注,以致肠随儿下,儿娩出后肠仍不收。宋·陈选《妇科秘兰》:“临产肚肠先出,然后产子,产子之后,其肠不收,甚是苦楚,以蓖麻子十四粒去壳研如膏,贴产母头顶,肠收即忙拭去,又名推肠生。”
-
吹喉珍珠生肌散
处方:好龙骨3钱,真象皮3钱,赤石脂3钱,真珍珠1钱。功能主治:生肌长肉,平口收功。用法用量:用此丹,加入吹喉千金不换散,自然生肌长肉,平口收功。应加多少,量烂斑之大小深浅为定。如烂斑深大,则生肌散六分、千金散四分;注意:此散不能独用,只能镶用,吹此散专主生肌,而无拔毒之功也。摘录:《喉科心法》卷下
-
仙露梅
《外科方外奇方》卷三:组成:大青梅子3斤,青盐4两,食盐2两,活蜗牛40个(杵烂)。主治:咽喉大症垂危者。用法用量:每取肉少许含咽。制备方法:共拌匀,隔1夜以后日晒夜收,盐尽为度。瓷器收贮。
-
五臌点眼方
《惠直堂方》卷二:组成:麝香1钱,珍珠1钱。主治:脐翻,眼突无纹,六脉沉伏。用法用量:临用时男左女右,点大眼角。三次小便利下黄黑水。如收敛还元,以老米饭锅焦汤服之,5-6日收功矣。制备方法:胎粪初胎者,收贮瓷瓶内,以泥封门,埋土巾21日,共研匀,取贮小瓷瓶内。常置暖处,不可令坏。
-
臁疮阡张膏
处方:香油4饭碗,乱头发4两,杉木皮3两(烧灰,研末),白占2两,麝香5分(研细)。制法:先将香油熬将熟,入发熬化;次下杉木灰、白占熔化,后将余药投入滚化搅匀,以吁张纸入油内,收尽为度。功能主治:臁疮远近烂见骨者。用法用量:贴3日,翻1面,7日痊愈;摘录:《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
五苔头草膏
《集验良方》卷一:组成:雄黄2钱,血竭1钱,麝香4分,冰片1钱,白信2分,干姜1钱,川乌1钱,草乌1钱(共研细末,收贮瓷瓶备用),五苔头鲜草3斤(2-3月中收采,阴半干)。主治:颈病痰核。未破者贴之即消;制备方法:用麻油2斤,将草入油熬枯,取出去滓;将油入锅再熬至滴水成珠,酌量加炒过纬丹收成膏。
-
内功图说
《内功图说》养生专著名。又名《卫生要术》。清·潘霨辑。收有十二段锦总诀、分行外功诀、内功、神仙起居法、易筋经等篇章。在“分行外功诀”中,有按身体部位编制的功法,可分练,亦可合练。所收功法通俗实用。收入《丛书集成》第九百九十四册,另有清刻本行世。
-
仙丹膏
《四圣心源》卷九:组成:地黄8两,当归2两,甘草2两,黄耆2两,丹皮1两,桂枝1两,麻油1斤,黄丹8两。主治:痈疽,脓后溃烂,久不收口。用法用量:疮口洗净贴,日1换。制备方法:熬膏,入黄蜡、白蜡、乳香、没药各1两,罐收。
-
拔疔除根方
《梅氏验方新编》七集处方鲥鱼靥(用手刮下,不可见水,阴干,收贮)。功能主治疔疮。用法用量用时以银针拨开疔头,将1片贴上,以清凉膏药盖之,过1宿揭开其疔后连根拔出,用生肌散收功。
-
妙胜散
《直指》卷二十二:组成:落地茄花(去心)、黄蜀葵花(去心并萼,晒干,瓷器收)。主治:痈疽发背,及脑疽不论年远日久新近,诸般恶疮冷漏股疮。制备方法:上为末,井水稀调。用药禁忌:忌猪肉、鱼鲊、湿面、鸡羊鹅油、炙煿煎炒、毒物五十日。
-
收舌散
《石室秘录》卷四:组成:黄连3钱,人参3钱,菖蒲1钱,白芍3钱。主治:阳火盛强,舌吐出不肯收进。用法用量:先以冰片少许,点之即收;后用本方水煎服,2剂可也。
-
金枪铁扇散
处方:乳香2两,没药2两,象皮2两,老材香2两,明矾1两,炉甘石1两,降香1两,黄柏1两,血竭1两。制法:共为极细末,瓷瓶收贮。功能主治:收湿,拔毒、生肌。主破伤流血及溃烂。摘录:《中医伤科学讲义》
-
仙黄花膏
《解围元薮》卷四:组成:羊踯躅草(3、4月间收,连根捣取自然汁)。主治:风疠麻痛。用法用量:每服1匙,酒下。昏沉1-2时,醒后自觉爽快。制备方法:上药煎炼,加白蜜成膏,量加麝香、冰片、松香,收贮瓷瓶。
-
内府解瘟丹
《惠直堂方》卷一:组成:苍术8两,明雄黄2两,白芷4两,肉桂1两,艾叶4两(3月3日收者佳),乳香1两,芸香1两,甘松1两,三奈1两,唵叭香1两,硫黄5钱。功效:防时疫,辟蛇蝎毒物。用法用量:遇有时行,日焚1-2丸。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榆面3合,加红枣煮烂,去核,同煮如糊为丸,阴干收好。
-
仙灵膏
《四圣心源》卷九:组成:地黄8两,当归2两,甘草2两,黄耆2两,丹皮1两,桂枝1两,麻油1斤,黄丹8两。主治:痈疽,脓后溃烂,久不收口。用法用量:疮口洗净贴,日1换。制备方法:熬膏,入黄蜡、白蜡、乳香、没药各1两,罐收。
-
生肌丸
《玉案》卷六:组成:黄蜡1斤,乳香(研细)2两,没药(研细)2两,血竭2两(研细),象牙末4两。功效:长肉收功。主治:一切发背疽毒;悬痈不能收口。制备方法:先用蜡熔化,再入乳、没等药和匀,投入水中,众手为丸,如绿豆大。
-
一点消
《灵药秘方》卷下:方名:一点消组成:盐4两,矾4两,消4两,皂矾4两,汞4两,砒4钱。主治:一切大小疮毒初起。用法用量:治毒时,以米醋少许,灯草蘸点患处。毒小可点2-3点,起出1-2个白泡即消。碗底放水盆1个,砖1块,放碗、罐于砖上,加水至碗底8分,另以大砖隔住,砌百眼炉,上火,下火看火到底即退火,冷定取药收固。
-
铅回散
《外科正宗》卷三:方名:铅回散组成:铅(半斤,铜杓内化开,倾入水内,将铅取起,再化再倾,如此百遍,铅尽为度,候半日,待水澄清倾去,用钵底内况下铅灰,倾在3重纸上,下用灰收干水气,取起晒干)、硫黄各等分。主治:杨梅绍毒,筋骨疼痛,朝轻夜重,喜热手按揉者。用法用量:每服1钱,温酒调服。至重者不过3次即效。
-
赵学敏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学术贡献:赵学敏撰《本草纲目拾遗》十卷(1765年),载药921种,拾《本草纲目》未收者716种,多为民间草药,所收药物必“审其确验”。赵学敏一生著书甚丰,除上两种外,另有《医林集腋》、《养素园传信方》、《祝由录验》、《本草话》、《摄生闲览》、《奇药备考》等十余种,惜大多已佚。
-
椭圆关节
椭圆关节:关节头为椭圆球面,关节窝为椭圆形凹面,如桡腕关节。此关节可沿水平冠状轴(长轴)做屈伸运动,又可沿水平矢状轴(短轴)做收展运动。内收adduction时向正中面靠拢,外展abduction时则远离正中面。此外,还可进行两轴交替的环转运动,即运动整体呈圆锥形轨迹。
-
川芎茶
处方:紫苏叶(锉碎)、生姜(锉丝)、鲜川芎梗叶(锉碎。如无,用干川芎亦可)、陈皮、鲜菖蒲(用根,锉丝)各等分。功能主治:感冒风寒,头痛鼻塞,身体拘急,畏风者。用法用量:每服用时,加葱白,用滚汤泡1钟,热服之。汗出即愈。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一
-
葶苈桑白皮散
处方:葶苈子(隔纸炒香,研)、汉防己、杏仁、贝母、萝卜子(姜汁炒,研)、家苏子(姜汁炒,研)、桑白皮(蜜炒)、枳壳、黄芩、白芥子(姜汁炒,研)。功能主治:麻疹正收及收后,胸高气喘,因肺经热甚而胀起者。用法用量:水煎服。胸高而喘者,加蜜炒麻黄。
-
和阴理脾煎
处方:麦冬、白芍(炒)、伏龙肝、制首乌、牛膝、广皮、茯苓。功能主治:胃痛,阴火不收,胸中掣痛。各家论述:脾有寒湿,肝有燥热,茯苓、广皮以理脾湿;首乌、芍药以润肝燥;麦冬滋液,牛膝收阴,伏龙肝祛湿。摘录:《证因方论集要》卷三引黄锦芳方
-
槐条膏
处方:嫩槐条(要采一枝有7个头者,锉碎)49枝。制法:麻油1斤,浸3日,用小火熬枯,去滓,入炒铅粉8两,收膏(宜春、夏熬收)。功能主治:瘰疬,并疮毒。用法用量:摊贴。摘录:《疡医大全》卷十八
-
蝌蚪拔毒散
处方:寒水石(研极细末)、净皮消(研极细末)、川大黄(研极细末)各等分,虾蟆子(初夏时,河内蝌蚪成群,大头长尾者,捞来收坛内,泥封口,埋至秋天,化成水)。制法:上用蝌蚪水1大碗,入前药末各2两,阴干再研匀,收瓷罐内。功能主治:一切火毒,瘟毒,无名大毒。摘录:《金鉴》卷六十二
-
南瓜瓤
《*辞典》:南瓜瓤: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N nGuāR nɡ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瓤。功能主治:治烫伤,创伤。附方:①治汤火伤:伏月收老南瓜瓤连子,装入瓶内,愈久愈佳。(《随息居饮食谱》)③治打伤眼球:南瓜瓤捣敷伤眼,连敷十二小时左右。(《岭南草药志》)④治鼠咬伤:南瓜瓤、老鼠瓜,共捣烂敷伤口。
-
三盘落地
三盘落地为养生学术语,为练功方法之一。出《易筋经》。两足分开,两膝屈曲如骑马状,足尖稍向内收,膝向外开;两手从胸上提,自耳旁翻掌向下,分别悬空放于两大腿上方。《易筋经》:“目注牙龇,舌抵上腭,睛瞪口裂,两腿分跪,两手用力抓地,反掌托起,如托千斤,两腿收直。”
-
回疳散
处方:鹿角(煅)1两,白矾(枯)1两,头发5钱(烧存性)。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疳烂通鼻孔。用法用量:先用花椒汤洗净,掺药于疳上。3-4次即愈。如疮不收口,瓦松烧存性,为末,搽即收。摘录:《仙拈集》卷二
-
痔科体育疗法
痔科体育疗法指加强肛门的功能锻炼,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防治痔科疾病的一种体育疗法,分站式和卧式两种。站式:(1)两腿交叉站立,先收臀,夹腿,提肛,然后全身放松。卧式:(1)仰卧床上,两脚交叉,先全身各部尽量放松,接着臂部及大腿用力夹紧,同时肛门如忍粪状缓缓用力上提。
-
麻证燥痒
麻证燥痒病证名。指麻疹后期全身燥痒。《麻证新书》:“麻证燥痒,乃是风邪外袭,皮肤燥裂之故。其证多在将收、收后时,因而得此燥痒,即用紫背浮萍加胆矾熏洗。”治宜滋阴活血熄风,可选用生地黄、白芍、菊花、蝉蜕、紫草等药。
-
正骨范
《正骨范》为书名。一名《中国接骨图说》。日本·二宫彦可撰。刊于1808年。作者鉴于近代西医正骨惟重器械而不讲手法,遂据吉原杏荫之正骨手法,结合自家经验,编纂而成。上卷收正骨总论、脉症治法、用药法、夹缚固定法等;下卷载正骨手法,并详论母法15则,子法36则,收医方66首。方论有序,文图并茂。建国后有排印本。
-
舌舒
舌舒即吐舌。见明·薛铠《保婴撮要》。指患儿舌头不断地伸出口外,伸出较长而缩回较慢或久而不收者。与随露随收之弄舌,有所区别。舌乃心之苗,心经有热,引起舌头干涩而紧,故时时吐出,以图舒缓。临床上不仅有吐舌的表现,而且还有面红烦渴,小便赤涩等心热症状。治以清心泻热为主。用泻心导赤汤。
-
本草品汇精要
概述:《本草品汇精要》为中药著作。当时没有刊行。1700年清太医院王道纯等又补撰续集10卷。每种药物按名、苗、地、时、收、用、质、色、味、性、气、臭、主、行、助、反、制、治、合、禁、代、忌、解、膺等24例予以记述。虽然分类较为细致,彩色药图也较逼真,但其文字部分,多抄录古书,缺乏编者的实际经验与新的补充。
-
雄黄藜芦散
《外科正宗》卷四:方名:雄黄藜芦散别名:雄黄散组成:雄黄1钱,葱管藜芦2钱(碾细如面),轻粉1钱,鳖头(焙黄色)1钱,冰片2分。主治:妇人阴中突出如蛇,或似鸡冠菌样者。用法用量:先用芎归汤煎洗,随后搽药,早、晚2次。制备方法:上各为细末,和匀再研,瓷罐收贮。《疡科捷径》有当归、川芎。
-
空劲气功
空劲气功的功法:功法分十二节:起势、马步站桩、左右双臂揽月、左右双臂抱球、平指扳动法、扶正益寿法、祛病防癌法、各种慢性病防治法、带脉启动滚球法、内气外放平指调节法、左右三关进气法、收势。
-
吐舌
是指舌常伸出口外,不即缩回的舌象。又名舌舒。见明·薛铠《保婴撮要》。与随露随收之弄舌,有所区别。临床上不仅有吐舌的表现,而且还有面红烦渴,小便赤涩等心热症状。病因病机:舌乃心之苗,心经有热,引起舌头干涩而紧,故时时吐出,以图舒缓。治疗:治以清心泻热为主,用泻心导赤汤。
-
铁笔圈
《仙拈集》卷四:方名:铁笔圈组成:芙蓉叶1两(霜后取),文蛤(炒焦)8钱,小粉8钱,生南星、生半夏、生甘草。《良朋汇集》卷五:方名:铁笔圈组成:胆矾6钱(江米同炒黄,不用米),雄黄2钱(为末),硼砂4钱2分。主治:肿毒。制备方法:先将矾、砂入铁锅内熔化,次入雄黄末,拿下冷定,为细末,入麝香1分,瓷罐秘收。
-
败铜散
处方:化铜旧罐(为末)。功能主治:收湿水。渗湿祛痒,敛疮。主蟮拱头已破后,风袭患口,脓水不干,愈之又发,久不收口。用法用量:洗净患上,香油调茶。注意:忌鱼腥发物。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
舌出
舌出为病证名。舌体伸出口外而不能收。出《伤寒论》。因心火炽盛者,症见舌伸出口外不收,肿胀多涎,治宜清心泻火、涤痰开窍,用黄连解毒汤加竹沥、大黄、木通;因热病后阴液伤,而热未尽,症见舌伸长吐出口外,无力收缩,舌起裂纹,治宜养阴清热,用知柏地黄丸。
-
归砚录
《归砚录》为医话著作。清·王士雄撰于1838年。本书汇集王氏在各地行医的见闻、杂感、学医心得及诊疗经验。对古代医药文献中某些观点作了比较客观的评价与分析。本书还选收诸家医案,附述个人治验,收采较多的民间单方、验方。其中也辑录了一些奇症怪方的内容。本书又收入《潜斋医学丛书》中。
-
风气痛膏
处方:葱汁、蒜汁、生姜汁、凤仙花汁、乌药、草乌、干姜、官桂、红花、当归。功能主治:风气痛。用法用量:烧酒浸药片,收干入油麻油煎松香收。摘录:《疡科选粹》卷八
-
白玉膏药
处方:白及、白蔹、白芷。制法:以上3味加鲫鱼1条,麻油1斤,先熬去滓,再入轻粉、白占各1两、铅粉10两收膏。功能主治:疔毒疮久不收口。摘录:《青囊秘传》
-
收诊法
概述:收诊法为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幼科推拿秘书》。《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诸症推毕,以此法收之,久病更宜用此。”《幼科铁镜·卓溪家传口诀》:“肩井穴是大关津,掐此开通气血行,各处推完将此掐,不愁气血不周身。”《保赤推拿法》:“不拘何症,推拿各穴毕,掐此(肩井)能周通一身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