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五脏化液
五脏化液为病因病理学名词。指五液与五脏的功能活动、经脉所过或开窍有关。《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张志聪《素问集注》:“五脏受水谷之津,淖注于外窍而化为五液。”因此,五液分泌的异常,可作为五脏辨证和津液辨证的参考。
-
五液
五脏所化生的液体:五液为五脏所化生的液体,即汗、涕、泪、涎、唾。《黄帝内经素问·寒明五气篇》:“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水谷所化生的津液:五液为水谷所化生的津液,包括汗、溺、唾、泪、髓等五种。见《黄帝内经灵枢·五癃津液别》。
-
肾为唾
肾为唾生理学名词。系五脏化液之一。唾为肾之液。《素问·宣明五气》:“……肾为唾,是谓五液。”肾经有一络上挟舌本,通舌下廉泉、玉英二穴而泌唾,故唾为肾液。参见五脏化液条。
-
唾
唾①唾液,口腔内消化腺分泌液。《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化液…脾为涎,肾为唾。”②指痰液。《素问·评热病论》:“劳风…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素问·脉要精微论》:“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④精神疗法之一。见“唾痈呪病。”
-
脾为涎
脾为涎生理学术语。即涎为脾脏所主。出《素问·宣明五气篇》。涎出于口,口为脾窍,故涎为脾液。参五脏化液条。
-
肝为泪
肝为泪生理学名词,泪为肝液所化,出于目,肝开窍于目,故称肝为泪。出《素问·宣明五气》。参五脏化液条。
-
肺为涕
肺为涕生理学名词。涕出于鼻,润泽鼻窍,肺开窍于鼻,故涕为肺液。《素问·宣明五气》:“五脏化液……肺为涕。”王冰注:“润于鼻窍也。”